浅谈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2-27姜克勤
姜克勤
(太原市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 030012)
浅谈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姜克勤
(太原市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 03001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着重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相关方法和途径问题,分别从激发自学的兴趣、传授自学的方法、指导开展自学的活动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从题材上说,有天文地理,有古今中外;从体裁上说,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如果能着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对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一些思考和探讨,与语文教师共勉。
自学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中把感知的材料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获取所读材料的本质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自学能力提炼为“四能”,即: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这是对自学能力内涵的高度概括。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十分重视。从孔子到叶圣陶,许多有见识的教育家也都明确地谈到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强调启发诱导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重视引导学生而并不是牵着他走,提出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代替他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更是站在崭新的高度来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他指出:学生“要是不在学习时期学好自学的本领,离开了学校或班级之后怎么能够解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呢?因此我想,学生受教育,就是要学到一辈子能够坚强地自学的本领。”叶老这番话,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到了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利益的角度来认识,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看作是教育机构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这给了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培养的是新时代的未来人,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适应社会生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人。这样的人必须具备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社会生存的能力。新的时代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应运而生,更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改的方向: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以促进他们智慧潜能的发展,提高他们独立解决学习疑难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这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传授学生自学的方法,指导开展自学的活动。下面具体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第一,相机诱导,激发自学兴趣
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学通学透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而兴趣使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更活跃,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在学懂学透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的象征”,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把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放在首位,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抓住时机及时激励、诱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将知识学深学透,使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经典文言文课文《岳阳楼记》,它是一篇赋体特征很浓厚的写景抒情的文章。“赋”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文体,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教材要求通过学习此篇让学生了解一些赋体散文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课前简要地介绍了历来名家对《岳阳楼记》的赞赏之辞,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要求学生查资料自学,了解“赋”的有关内容,准备课上交流。为了在同学们面前更好地展示自己,所有学生都查出了“赋”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同学甚至读了《岳阳楼记》的鉴赏文章,课上交流有理有据,井井有条,非常成功。这种形式的课前预习,不仅使学生自觉、高效地掌握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他们是兴趣盎然地学习,达到了激发自学兴趣的目的。
除了以上课前激趣预习的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如创造条件,牵线搭桥,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品尝成功;针对重点、难点,设问启读,引导学生自读思考,探寻答案;课堂启发质疑,促使学生讨论切磋,阐述观点,形成争论,自学探索等。总之,在进行激趣,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洞察学生心理,针对学生特点,抓住恰当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积极、主动的状态,以利于自学能力的生成、提高。
第二,点拨导引,指导自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明,非谓教学滔滔演说,学生默默聆受。”他还说:“尝谓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然研索,自求解决,教师当然必教而且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低于不待教师授谓也。”叶老这些精辟的言论,可谓一针见血。语文教师要教,更重在导。导什么?导方法,导规律,在无疑处设问,在有疑处点拨。换言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自己主宰课堂,主宰自己的学习,参与知识的产生,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指点迷津,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学朝正确方向发展。教师的角色只是为学生驾驭航船的舵手,船、桨都交给了学生,目的地也很明确,而要到达目的地的一切工作都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要使学生在努力之后感受到付出努力的美,品尝到收获后的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的点拨导引,总结方法,得到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更浓厚、更持久的兴趣,换来的是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逐步提高。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传授方法,“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进行了教改尝试。教学过程分六步:出示目标——设问启读——阅读思考——讨论切磋——总结规律——迁移训练。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重方法传授,重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思想,体现了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目标要求。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敬业与乐业》时,我就运用了此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确定了一个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归纳文章论点,把握文意。在出示目标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说说本文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怎样?学生阅读后,认为文章内容广泛,涉及问题多,很“散漫”,不便于把握文意。我于是建议大家集中力量学习第一段,就这段设问启读:这段的文意如何?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第一段,进入了阅读思考的过程,之后进行讨论切磋。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大家先去掉这一段的枝叶内容,即《礼记》中“敬业乐群”、《老子》中“安其居,乐其业”这些引文和本文题目之间关系的叙述;于是学生找出了主干内容,再对主干内容的几句话进行分析,从表现中心论点的角度,寻找能显示这一段主要观点的句子。经过紧张的讨论、争辩,答案越来越清晰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总结规律时,我引导大家总结出了学习这段内容时用到的方法:摘录重要语句,提取精神实质,否定句反正,整理归纳等,并指出这些方法实际就是“钩玄提要”的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它对我们学习语文有重要的作用。然后我将课文中剩下的内容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要求学生运用“钩玄提要”的方法去分析理解每一段内容,最后把握全文文意。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导,却是在学生迷惑而无路可走时从旁扶助,或在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后,帮助学生将知识总结成规律,形成自学能力,全部过程体现了点拨导引、授之以法的原则,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目的。
事实说明,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好传授学习方法的工作,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文体的共性特征和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出各类文体的共性阅读法、各类文体的个性阅读法,在指导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导引、点拨,促使学生掌握这些规律,以规律促阅读,逐步形成语文自学能力。
第三,创设条件,开展自学活动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叶老这几句话,句句不离对知识的运用,他强调了只有运用知识,才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行”,即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老师指导帮助下所获得的知识、方法,要在自学活动中得到巩固、扩展、运用、提高,并转化而形成能力。学习是“举一”,训练是“反三”,学习打基础,训练练功夫。只有做到讲、练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因此,在传授语文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充分的用武之地,以达到掌握知识,学习规律,练出举一反三的真本领的目的。
首先,自学活动可以是运用在讲读课上总结的规律、方法来指导自读课文的阅读、学习。学生可以在独立阅读自读课文中,将刚刚学到的规律、方法加以运用,使知识得到巩固,使能力得到提高。在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我着重引导他们运用在讲读课文《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中学到的筛选信息的方法来筛选全文各部分的重要信息。学生按照筛选信息的两大步骤,即先通读课文,筛选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再运用精细地分析信息、分清信息主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达信息的方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作了精细的筛选、学习。在大家自学、讨论切磋之后,我用课后的三道练习题对学生当堂进行了达标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文章内容掌握很好,达到了自读提示中的目标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自学活动也可以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规律、方法来指导课外的语文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可学习的内容却是极其广阔的,若想让学生单凭在课堂里学到的一点内容就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若想学好语文,只有向课外延伸;若想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就必须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规律指导课外的阅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为了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这块阵地,我组织班级同学成立了课外语文小组,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我组织大家用课内学到的各类文体共性阅读法和各类文体个性阅读法分析、理解文章和作品,开展阅读活动;用议论文写作的三步骤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学写议论文,开展写作活动;用听话时要善于抓主要观点,分辨说话者感情态度的技巧来锻炼自己听的能力,开展听话活动;用演讲时的准备及控场技巧,来规范自己的演讲,开展说话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运用课堂所学,解决新问题,找到新感觉,各显其能,各展其长,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使语文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采取各种灵活而有效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