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路径研究

2015-02-27金子涵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金子涵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路径研究

金子涵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摘 要:《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及《我们相爱吧》等韩国模板的中国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受欢迎。现今,中国电视行业的这种拿来主义的成因是什么?面对收视率之战日趋白热化,未来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键词:电视节目创新;辛迪加;电视节目审核机制

电视节目创新,是个老话题。《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及《我们相爱吧》,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在国内掀起人气热潮。而说到最近很火的电视娱乐节目,无非也就是这几档节目了。2015年已过一半,各大卫视综艺节目又将开始卯足全力争夺现有的那一方领地。这种竞争日趋白热化,不光是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几个财大气粗的电视媒体希望刷新收视率,很多地方台也跃跃欲试,争取分得真人秀的一杯羹。

这些被老百姓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节目看似Made in China,实则是拿了外国的format,虚有其表。从韩国引进节目的外交角度分析,中韩友好关系确实更近一步,但从电视节目流动性的角度来说,中国接盘韩国节目,无疑是从上流动到下的表现。中国综艺处在一个很被动并且位置又低的处境中。除了从韩国引进,近年来流行的新型节目也大都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些节目的翻版,节目雷同互相模仿已为业内诟病,节目创新远远满足不了播出要求。试想一下,假如可借鉴和引进的国外节目越来越少,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也越来越少。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为什么这么难?中国真的不能制作出自己的一套能取得口碑和收视率的节目吗?当然不是。在中国电视节目的从业者中,不乏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对电视节目的满腔热血。很显然,中国综艺节目缺乏原创性的原因并非出自人的问题。那到底问题是出在哪个环节上了呢?笔者认为阻碍中国电视节目原创性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1 电视节目辛迪加(syndicate)在中国还没成型

电视节目辛迪加是一个节目分销系统,节目分销商把同一个新节目或旧节目的播出权分别卖给不同的电视台,以“一稿多投”的办法来扩大节目影响,增加节目价值。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使单个节目实现了网络化播出,节目得以效益最大化。像《奥帕拉》,在美国有200多家电视台周一到周五都会在下午播出。除此之外,这档节目在境外还有100多家电视机构用户。

辛迪加式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却一直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各级电视台本来是作为各级党政机构的宣传机器而建立的,节目当然以自制自播为主。但一个中等城市电视台的覆盖人口不过百万人左右,即使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的广告时段价格也很低。而那些自制的节目在激烈竞争条件下,通常只有不足5%的收视率,有些甚至达不到1%;低收视率意味着低经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电视台只能压低成本。而低投入低质量的节目无法吸引观众,从而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省市台的情况比地方台好不到哪儿去。又快又好又省钱的体制内模式,造就了与其冒着风险花大价钱创新,不如借鉴已经成功的节目模式。

2 审核机制有待完善

国内各级电视台在审核原创性综艺节目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电视台要自上而下都紧绷神经。创作既有收视率又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谈何容易。党的十八大以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可是,文化上的创新从来都是建立在比较宽泛的接纳度上。2015年年初热播的《武媚娘传奇》播了几集之后停播,“减胸”之后才得以复播,足以证明现在这种宽泛的接纳度还不够宽泛。

当然,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一点的就是中国电视的受众群整体上来看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电视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取悦这部分观众,就要别出心裁想方设法来迎合他们。所以,有了《非诚勿扰》的马诺,有了《百科全说》的张悟本。

在这种大环境下,笔者认为一味地接纳也是不可取的。电视节目应有不同的受众定位,不能一刀切。而在审核机制上,也应有明确的分级制度。

总结了外界客观原因之后还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多元的Made in China的电视综艺节目。未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组合创新可以从跨节目形态、跨媒体手段和跨艺术形式这三个层面着眼寻找突破口。节目创新不光在节目形式上更应在节目内容上。越过边界,往往就产生想象力。

3 结语

中国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模仿也好借鉴也罢总比止步不前好得多,且模仿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对观众而言,一种新形式的节目多了,可选择性也就大了。笔者相信经历了最近几年国内电视节目大量引入阶段,在学习先进的生产制作流程后会逐步进入创新阶段,进而制作出大众满意且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刘昶,甘露,黄慰汕.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出版社,2010(8).

[2]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程蔚东.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品质提升的路径[J].视听纵横,2010(5).

[4]萧盈盈.中国电视娱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