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分析及其启示

2015-02-27林冬梅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双语研究者领域

林冬梅

(新疆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分析及其启示

林冬梅

(新疆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国外近30年来语言磨蚀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涵盖了语言磨蚀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不同因素对语言磨蚀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国外语言磨蚀研究也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研究者们引入来自其他学科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来对语言磨蚀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讨论了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对我国语言磨蚀研究的启示及意义。

国外;语言磨蚀;研究趋势

一、引言

最早有关语言磨蚀的记录可追溯到《出埃及记》,记载了摩西在米旬生活了近40年,后因长期使用米旬语而不习惯再使用母语,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典型的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对语言磨蚀的早期研究始于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对学习和遗忘的研究。真正系统的研究在国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外语教学领域和学习领域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当语言习得和学习之后怎样对其进行保持研究的成果很少。这和外语学习的环境有关,外语学习者大都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学习英语。这样学习者就没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语言技能就会降低。许多外语学习者和教师都会觉得语言能力降低。国外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语言使用者不再长时间使用语言是导致语言磨蚀的因素之一。此后,语言磨蚀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引起国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语言磨蚀的兴起阶段(1980-1988年)

在这个时期语言磨蚀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磨蚀的分类和语言磨蚀的特性上,这为语言磨蚀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一些学者试图提出语言磨蚀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1980年,Lambert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语言技能遗失大会。参加此次会议的研究者们主要将第二语言磨蚀领域里的相关问题提上议程,对于第二语言磨蚀在未来研究的相关方面提出了展望与期望。在学者们参加完这次大会后,他们共同出版了《语言技能遗失》这部会议论文集,这部会议论文集的出版为将来语言磨蚀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第一,召集所有的相关专家学者对语言磨蚀前期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让大家对语言磨蚀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找出与其相关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第三,学者们一起探讨可以应用到这个领域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第四,专家学者们探讨推行可行性的语言政策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Lambert &Freed,1982: iii)[1]。这次会议共收集了有关语言磨蚀的12篇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是融合了数据、假设和方法论为一体来阐释语言技能磨蚀,这对语言磨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时期语言磨蚀被公认为是真正存在于人们语言中的现象和问题。这种现象以前很少有人关注。随着语言磨蚀领域问题的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自从语言技巧磨蚀论文集发表后,这对于语言磨蚀领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Kopke &Schmid,2004:3)[2]。第二次会议是1986年3月在荷兰克克拉德的Rolduc会议中心举行的语言遗失大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召集来自欧洲、以色列和美国的众多从事语言磨蚀研究者们共同商讨有关语言磨蚀未来的研究。会议提交的一些研究成果仅仅是对继续将要研究问题的一些报告,而其他的研究成果则是集中于语言磨蚀的特征方面展开的(Weltens , de Bot &van Els, 1986: v)[3]。会议讨论的相关内容被收集并发表在《语言磨蚀进展》杂志上。在此次大会中,研究者们对于自己的论文进行了宣读并与其他学者交流了意见,这些论文中的观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对于第二语言磨蚀、语言的流失和方言的消亡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更详细的区分。研究者们在这些领域里做了有关语言磨蚀的研究。这些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在这期间值得提及的是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比较专业的杂志期刊被公认为是与语言磨蚀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杂志。第一个是《应用心理语言学》(1986)这本期刊主要收集了有关语言磨蚀的研究成果。第二个是《国际应用语言学》(1988)期刊收录并公开发表了有关198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应用语言学语言磨蚀研讨会的相关成果。语言磨蚀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不仅为语言磨蚀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为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

(二)语言磨蚀领域理论形成阶段(1989-1999年)

第二阶段始于1989年直至20世纪末。随着语言磨蚀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在欧洲和美国很多研究者都展开了有关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公开发表。在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对于语言磨蚀研究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研究者们把语言磨蚀的研究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特殊议题。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磨蚀,对于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这显然是语言磨蚀从理论方面朝应用方面的转向。此外,大多数研究者们专门关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自然磨蚀。这个领域被研究者们反复强调。这也为研究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语言政策、课程设置和其他与语言教学有关的研究。

在1991年Seliger 和Vago 共同完成的《第一语言磨蚀》的著作非常重要。他们主要研究了使用不同双语的语言者的语言磨蚀情况。语言磨蚀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双语社会里,同时也存在于使用双语的个人身上。他们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研究。《第一语言磨蚀》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研究了语言磨蚀的不同方面,最终得出了有关语言磨蚀的理论总结。在第二部分他们进行了小组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双语社会和双语者的语言磨蚀情况。第三部分他们进行了个案研究,他们关注会使用双语的儿童和成人。在进行小组和个案研究的时候,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语言磨蚀的存在。《第一语言磨蚀》是第一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一语言磨蚀的著作。这部著作回答了什么是第一语言磨蚀和为什么第一语言磨蚀很重要等问题(Seliger &Vago , 1991: 14)[4]。这部著作是第一部使用了专门术语——语言磨蚀作为书名的著作。以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学者从严格意义上使用这一专业术语,他们只是提及个人的语言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并不是由于生病而引起的,比如,代内语言磨蚀。在国外,语言磨蚀相关研究的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为语言磨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个时期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关注不同的语言尤其是关注外语的学习及其磨蚀,然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和发现并没有完全与在第一时期提出的理论相一致。这种不一致性使得研究者们对语言磨蚀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修正并且提升。这些都为语言磨蚀的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磨蚀理论的提升和语言磨蚀的原因。

(三)语言磨蚀的因素研究阶段(2000年至今)

国外语言磨蚀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于新千年并且持续到现在。语言磨蚀研究尽管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它现在已经达到了“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主要是进行两方面的研究。第一,他们把其他领域里已经经实践检验有意义的理论引入语言磨蚀的研究领域。第二,他们从语言磨蚀领域里研究出对语言磨蚀有意义的理论。在这段时期里,2004年第3期《国际双语专刊》和两部著作是目前国外语言磨蚀领域最卓越的研究成果。第一部著作是由Schmid , Kopke , Keijzer and Weilemar(2004) 合作完成的《第一语言磨蚀:跨学科视角下谈方法论问题》。第二部是由Kopke ,Schmid , Keijzer and Dostert (2007) 合作完成的《语言磨蚀的理论观点》。2004年第3期《国际双语专刊》专门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们利用其他领域的相关理论来对语言磨蚀进行研究,并把在这个领域发现的新理论再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中去。

《国际杂志双语专刊》里介绍了语言磨蚀研究中借用数学领域里的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磨蚀领域借用了数学领域里的动态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是由Herdina 和Jessner 在他们的《多语言动态模式—基于心理语言学角度的研究》(2002)中首次提出的,这个理论加强了语言习得和动态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Peter Ecke (2004)——对动态系统理论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随后又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语言磨蚀的研究当中。他的文章《语言磨蚀和遗忘理论 —— 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发表于《国际双语专刊》中。动态系统理论被引入到语言磨蚀的研究领域给语言磨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语言磨蚀现象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并且这种磨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2年,在新西兰的阿姆斯特丹的万瑞叶大学举行的语言磨蚀跨学科视角下谈方法问题会议,收集了国际语言磨蚀大会提交的论文,并列入《第一语言磨蚀:跨学科视角下谈方法论问题》。这本论文集为语言磨蚀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非病理性语言磨蚀大都是由于语言接触量不足造成的。这部论文集回顾了过去和现在语言磨蚀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一些研究报告。同时,提交的论文中有些特别突出了语言磨蚀的相关问题并找出了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路径。这部论文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是第一个试图从第二语言干扰的角度、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态度,动机、和语言的使用频率来探讨语言磨蚀的原因。这部论文集里的研究成果也展示了在一个大的环境下观察和描述各种语言磨蚀的过程。由于引入新的理论,研究者们对于在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重新评估和修改,为更科学地研究语言磨蚀打下了基础。第二,论文集里的文章都是探索性的,这些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磨蚀研究的前景应该是将数据和已有的理论框架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找到证据证明相关的理论模型。第三,大多数研究者从普遍语法的视角出发对语言磨蚀进行研究,目的是找到理论模型。研究者们研究了抽象水平模式和语言四要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磨蚀具有选择性。普遍语法和抽象水平模式及语言四要素模式的引进对于语言磨蚀领域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目前,《语言磨蚀——基于理论视角的研究》(2007)这本论文集对语言磨蚀基本理论的研究有较大贡献。第一,这部论文集中有3篇文章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在语言磨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Kopke (2007) 从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过程的角度找出了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如语言的使用频率、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习得方式等。Sharwood-Smith(2007)提出了语言的使用及其模块化在线增长的模式,这个模式呈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式中,语言习得包括学习者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大量句法结构,而语言磨蚀的产生是由于学习者长期不使用这些句法结构而造成语言磨蚀。这本论文集的第二个贡献在于引入语言学理论及其框架来研究语言磨蚀。如语言四要素模式,最低限度的方法,管辖约束理论还有激活阈值视角下的心理语言学框架。论文集的第三个贡献在于通过催眠术(催眠是一种潜在状态,此时人们对于被外界比如,催眠师等给予的知觉感受、记忆引入等其他即兴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并且极易作出回应。)来使学习者记起来隐藏的语言,也就是原来知道的语言,但是由于长期没有使用而忘记了或者使用刺激回忆方法。这项研究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保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把语言磨蚀的研究向前推进了。Footnick (2007:169)证实了磨蚀了的语言就是一种隐藏在人们认知中的语言。人们没有完全忘记那个语言但是在表达上人们无法具体地说出来,这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遗忘了的语言。说话者说不出“隐藏的语言”这主要是由于被磨蚀的语言和说话者经常使用的语言之间产生了干扰。催眠术和刺激回忆方法可以帮助降低这种信息阻塞和语言之间的干扰,使说话者能够应用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领域的这些发现为磨蚀了的语言的再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线索,同时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在过去的30年间,国外的语言磨蚀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第一个阶段从1980年到1988年,这个阶段是语言磨蚀定义的形成阶段,但是学术界的学者们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语言磨蚀没有统一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随后语言磨蚀的分类也明朗起来。这标志着语言磨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了。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9年间,研究者们开始引入来自其他学科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来对语言磨蚀进行实证研究。随着语言磨蚀理论的日趋成熟在欧洲和美国的研究者们开始对各种语言磨蚀进行实证研究。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研究者们继续从其他学科领域引进理论来研究语言磨蚀,同时他们还展开了有关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研究。

三、研究启示及意义

通过对国外大量文献的厘清,国外研究者已经对语言磨蚀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对象大都是欧美人的母语磨蚀或是外语磨蚀。在我国语言磨蚀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的语言磨蚀研究领域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在国内,对于语言磨蚀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我国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所以从英语磨蚀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保持以及英语学习进行研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对于国内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启示。这对于国内英语教材的编写也会有一定的启发。第二,基于国外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可以把国外已有的语言磨蚀理论应用到国内语言磨蚀的研究,并验证其解释力。同时,也可以将国外已有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从而将理论推向更高的一个层次。第三,通过对国内汉族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或者汉语磨蚀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力图发现新的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同时对濒临语种的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在新疆地区由于推进双语教育从而很多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本族语---维吾尔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退化的现象,这也是语言磨蚀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使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保持。第四,语言磨蚀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语言磨蚀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制定。

[1]Lambert,R.D.&B.F.Freed 1982.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Rowley[M].MA: Newbury House .Lowe, P.Jr. (1982). The. U.S. governments’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and maintenance experience[A]. In R. D. Lambert &B. F.Freed (eds.).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C].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76-190.

[2]Kopke, B. &Schmid, M.S. (2004).Language attrition: The next phase. InMS.Schmid, Kopke, M.Keijzer&L.Weilemar (Eds.),First Language Attrition: In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Methodological Issues[M].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43.

[3]Weltens, B.(1986). The attri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A literature review[J].Applied Linguistics, (8): 22-37.

[4]Seliger, H.W. &Vago, R.M.(1991). The study of first language attrition:An overview.In H.W.Seliger&R.M.Vago(Eds.),First language attrition[M].Cambridge,New York,Port Chester,Melbourne &Sydn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15.

An Analysis on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Research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N Dong-mei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Xinjiang Kashgar College, Kashgar, Xinjiang 844006)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for nearly 30year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attrition, including the content which covers the main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language attr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language attrition, we get main conclusion that language attrition study is a relatively new field , and its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ntinental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earch focus is different, then the researcher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has been formed in the field of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empirical studies on language attrition. Finally,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language attrition study abroad to our country.

foreign;language attrition;language trend

H319

A

1009-9545(2015)04-00010-04

2015-05-12

2014年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教师科研培育项目(XJEDU2014S058)

林冬梅(1982-),女,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语研究者领域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