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5-02-27孙道助
孙道助 张 侠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7)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孙道助 张 侠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7)
大众化教育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国民素质得以整体提高,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师范生就业变得异常艰难。本文从四个方面准确而深入地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个角度入手,提出了有助于解决就业难题的相应对策。
大众化教育 师范类 对策研究
经过十余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迈入大众化。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400~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保持在每年700万人左右,将成为城市新增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某调查机构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调查显示,2011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只有42%选择了教师职业,师范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极大关注。当然,师范生就业难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就业政策、社会工作环境、学校培养机制、用人单位招聘方式和大学生自生综合素质等。本文从四个方面准确而深入地分析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和成因,并有针对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供相关就业部门参考。
一、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师范生总量供大于求导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00多万,创历史新高,其中师范类毕业生人数已远超整个教育行业所能提供的劳动需求量,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再加上国家规定非师范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教育行业,这就大量挤占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增加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2.国家现行人事体制导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
作者在指导学生会同学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支教服务过程中,曾实地了解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育和师资现状,惊讶地发现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有的教师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添置的音体美教学设备常年处于闲置状态,陷入无人能用、无人会用的尴尬境地。当地政府却迫于财政窘迫,很难吸引本科生到基层工作。其次,由于用人体制存在弊端,很多农村中小学出现大量占编占岗人员却不担任一线教学任务的违规现象,形成了表面上各地教师岗位饱和甚至超编,实际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怪圈。
3.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生活、工作、交通条件比较优越,很多大学生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考上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大量师范类毕业生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使得这些地区教师岗位早已饱和,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和农村乡镇对教师需求量巨大,但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偏远的小城市和条件依然艰苦的农村工作。
4.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严重错位导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
目前在毕业生中存在这样的说法,在大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实际用到的不足10%,由此可见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严重错位。很多师范类院校专业设置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作相应的调整,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的师资条件,出现千所大学开设同一个专业的局面,造成人才的过剩和浪费。另外,大学教育中出现“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过程”也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很多师范类高校为了所谓的考研率放弃了师范类学生必有的专业教育实习,撤销了师范技能专业教研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教书育人技能,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解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就业质量的高低涉及到政府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标准、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和毕业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评价等各个方面。
1.政府主导制定促进师范生就业的政策机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但这还远远不够,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依然是困难重重。政府要制定更加宽松的扶持就业政策,长期稳定地支持和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农村欠发达区域工作,要在就业、创业、福利待遇、职称评定、户籍转移、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于一定的政策倾斜,允许自愿到基层服务一定年限的大学生被一些城市中学录取,提高他们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使得师范类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做得好”。
2.师范类院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已经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多师范类院校就业指导体系采用就业中心+就业指导员模式,学校设置就业指导一级机构和配备相应工作人员,院系不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只有兼职就业指导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工作。应该说这种模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市场需求和大学生个性发展来看,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要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之上着力构建一种新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原则上要求就业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落实持证上岗政策,逐步实现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中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指导教师。要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提供就业全面指导服务,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进入大学就能清醒地意识到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教书育人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3.师范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师范类毕业生不能把目光紧盯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也不能只把目光紧盯在公立学校和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一些培训机构和私立学校去,那里也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视对毕业生个人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师范类大学生能客观分析、正确评价与定位自己,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全面发展自己。寻找“铁饭碗”已不再符合当今形势,“主动择业”才是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主流。
总之,师范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高校、学生三者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实效。但我们要坚信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党和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实,也会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只要我们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我做起,准确定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就业。
[1]余国宇.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5期
[2]赵丹.走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政策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卷第1期
[3]周建华,陈旭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导航.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