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沙棘新品种深-杂的组织培养研究

2015-02-27田新华卢慧颖曹焱殷东生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2期
关键词:腋芽沙棘试管

田新华 , 卢慧颖 , 曹焱 , 殷东生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杂交沙棘新品种深-杂的组织培养研究

田新华 , 卢慧颖 , 曹焱 , 殷东生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以杂交沙棘新品种深-杂为供试材料,探索筛选适合苗木繁殖的培养基配方及条件。试验表明:增殖培养配方为:1/2MS(大量元素、钙盐减半)+6-BA0.5mg/L+IAA0.2mg/L为杂交沙棘的分化增殖培养基,分化芽苗数较多,达到3.89倍,苗木高度适中。生根培养基:1/4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4)+6-BA0.3 mg/L+IBA0.5 mg/L,生根率达87.5%,茎基部生根,根粗壮侧根多。

杂交新品种;组织培养;苗木繁育

沙棘是胡颓子科(Elcrecrgrlcreecre)沙棘属(HippophcreL.)植物。我国有6种8亚种是沙棘面积和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国家[1-3]。

沙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沙棘油被誉为“生命之油”,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并抑制肿瘤发生方面应用前景广阔[4-7];果实加工成果汁、果醋、果酱等各种饮料和食品,保健价值很高[8-9],沙棘汁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清除细胞膜上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及抗癌作用。

沙棘繁殖技术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扦插育苗,但受材料数量限制,难以快速大量生产。本研究针对杂交沙棘新品种(系)深-杂展开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筛选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并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沙棘组织培养的影响,探索杂交沙棘新品种(系)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克服方法,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良种繁殖配套体系,使良种与良法结合,为今后优良品种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1 试验材料与处理

黑龙江省林科院内种植沙棘杂交新品种(系)深-杂的枝条。

将室外剪取的深-杂的枝条采回后用加洗衣粉的自来水浸泡30 min,再用牙刷刷洗掉表层尘垢,流水冲洗15 min,最后用加洗洁净的自来水浸泡刷洗后,流水冲洗干净,根据需要截成10~15 mm长的茎段准备消毒接种。

将茎段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1)75%酒精浸泡30s,0.1%HgCl2浸泡2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2) 75%酒精浸泡30s,0.1% HgCl2浸泡3 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3)0.1% HgCl2浸泡2.5 min,然后用无菌水浸泡40 min;(4) 0.1% HgCl2浸泡3.5 min,然后用无菌水浸泡40min;以上材料灭菌后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多余水分。每组处理30个茎段,4d后观察效果。

2 试验方法

2.1 诱导侧芽生长

以1/2MS(大量元素、钙盐减半)为基本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将单芽茎段接种于1/2MS+6-BA0.5mg/L+IAA0.5 mg/L+20g/L蔗糖+琼脂粉6g/L培养基上诱导腋芽苗生长。

2.2 试管苗分化增殖培养

表1 因素水平表

待茎段腋芽伸长后,分别转接于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ZT激素不同浓度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筛选优化杂交沙棘试管苗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以6-苄基腺嘌呤(6-BA),生长素(IAA)为2个因素,每因素设置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进行芽增殖培养基筛选。每个处理2次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瓶,培养25d调查苗高、分化增殖情况。

2.3 试管苗生根培养

将经过分化增殖培养、同一簇生长的试管苗,以2棵为1组转入下列4种不同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

Ⅰ 1/4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4)+NAA0.4 mg/L +KT0.3 mg/L;

Ⅱ 1/4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4)+6-BA0.3 mg/L +IBA0.5 mg/L;

Ⅲ 1/2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2)+IBA0.5 mg/L;

Ⅳ 1/2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2)+NAA0.2 mg/L;

每个处理2次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瓶,培养35d调查苗木生根情况。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g/L,日产琼脂粉6g/L,pH值调至5.8,培养温度白天25±1℃,夜间20±1℃,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温度白天25±1℃,夜间20±1℃,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时间12h/d。

2.4 杂交沙棘移栽试验

挑选生根质量好的试管瓶苗置于遮荫的阳台上炼苗,预培养5d。然后对试管苗进行移栽试验研究,筛选适合的移栽基质及培养条件。

2.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的统计工具进行计算并作图,dps7.05数据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SSR法)[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

表2 不同灭菌时间的灭菌效果

获取初始材料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初代培养的高污染率,所以选用适宜的灭菌方法至关重要。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灭菌不充分,污染率较高43.3%;处理2污染率和褐化率均高,不适合沙棘外植体消毒处理;处理4灭菌过度,尽管没有污染,但苗木已经大量褐化,严重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处理3即用0.1%升汞浸泡2.5 min的灭菌方法,污染率为10%,褐化率6.7%,其余外植体表现正常,是较适宜的灭菌方法。

3.2 诱导侧芽生长

经1/2MS(大量元素、钙盐减半)+6-BA0.5mg/L+IAA0.5 mg/L+20g/L蔗糖+琼脂粉6g/L培养的沙棘腋芽培养1周左右开始萌动,节间伸长、叶片展开,颜色新绿。

3.3 试管苗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将经初代培养的试管苗切成1.0 cm左右的茎段转接入不同激素组合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观察各处理培养25 d后的试管苗可知,因激素的种类、浓度的不同,不定芽的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茎段或茎尖的离体增殖率受到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伸长生长除受细胞分裂素调控外,还受生长素的调控。将试管苗各性状测量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见表3),极差大的因素对相应性状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就苗高这一性状主要受6-BA控制,而分化增殖苗数决定于IAA。

表3 不同激素对植株上部各性状极差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杂交沙棘试管苗不同性状方差分析

表5 不同处理植株上部性状多重比较

注:要求芽苗高度≥0.3cm

经方差分析(见表4)表明,无论对于控制试管苗分化增殖数,A、B两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对于试管苗向高生长则6-BA各水平间差异显著(P<0.01)。按F值分析,F值大的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大,结果也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植株上部生长情况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见表5),以处理1培养的试管苗向高生长最快,只与处理2间差异显著;以处理1培养的试管苗分化增殖倍数最多,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上述结果,选择培养基(即处理1)1/2MS(大量元素、钙盐减半)+6-BA0.5mg/L+IAA0.2mg/L为杂交沙棘的分化增殖培养基,分化芽苗数较多,苗木高度适中。

3.4 杂交沙棘试管苗生根试验

将经过分化增殖培养、同一簇生长的试管苗,以2棵为1组转入4种不同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培养35d调查苗木生根情况(见表6)。

试验结果可知,不同培养基对沙棘杂交品种的生根作用是不同的,诱导产生的根的状态也不近相同,以处理Ⅱ培养的试管苗生根效果较好,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4MS(大量元素、钙盐为正常值的1/4)+6-BA0.3mg/L+IBA0.5mg/L。

表6 不同培养基对杂交沙棘深-杂的生根诱导作用

3.5 沙棘的移栽试验

挑选生根质量好的试管瓶苗置于遮荫的阳台上炼苗,预培养5d(增加光照,提高自身抗性,进行壮苗处理)。然后逐步去除封口膜,降低湿度,保持3~5天后准备移栽。

将炼过的生根苗从瓶中取出,洗净根系粘附的培养基,试管苗基部速蘸0.5%KMnO4消毒,然后浸蘸生根激素ABT 1000mg/L 30s,斜插入经消过毒的不同基质中,利用雾化器进行雾化培养,湿度控制在80%,温度控制在30~35℃。

移栽基质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着生根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蛭石有良好的透气性,质地疏松柔软,草炭保水性较好,含有一定营养利于生根苗成活,将草炭、蛭石、细沙按不同比例配比好,用饱和KMnO4消毒灭菌30min后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阳光曝晒24h以上供移栽使用。

移栽时用筷子开穴,保证生根苗根系舒展,不出现折根、断根即可,栽植深度约2cm,栽后浇透自来水,间隔10d浇10%的MS,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2~3周幼苗生长正常时置于遮荫的光照强的地方,加强幼苗光合作用,促进自养。

将生根苗木移栽入细砂∶草炭∶蛭石为1∶1∶1的松软基质中,放置在塑料棚中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温度控制在25±2℃的条件下培养20d,移栽苗几乎不生长或仅有少量生长且下部叶片稍有发黄,这可能与组培苗长期在异养的环境中生长,出瓶后根系吸收能力很弱甚至无吸收功能有关。此后移栽苗茎尖开始生长,新叶嫩绿,与老叶形成明显对比。因此,选用细砂∶草炭∶蛭石为1∶1∶1的移栽基质有利于苗木成活。

表7 不同基质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沙棘品种很多,从各品种基因型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考虑,在相同条件下反应会有所不同。

4.2 通常1个叶腋长出1个腋芽,当材料培养驯化到一定阶段,处于对激素高度敏感状态时,新长出的腋芽每个叶腋又可长出一个腋芽,从而诱导出二级、三级腋芽,出现芽上生芽的丛生状态,标志着腋芽增殖的成功。本试验的研究结果:1/2MS(大量元素、钙盐减半)+6-BA0.5mg/L+IAA0.2mg/L为杂交沙棘的分化增殖培养基,分化芽苗数较多,苗木高度适中。

4.3 褐化是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沙棘体内酚类物质含量高,褐化问题突出,抑制其褐化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

4.4 影响试管苗人工移栽驯化的重要因素包括: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基质的通气透水性、肥力等情况。本试验采用了富含腐殖质的草炭和透气性良好的沙子、蛭石配合在一起即可保证试管苗移栽后的养分供应,又有一定的通气透水性。

[1]康水善,陈学林. 沙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J]. 沙棘,1996,9 (1):15-24.

[2]陈学林.康水善.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J]. 沙棘,1996,9 (2):15-21.

[3]康水善,陈学林,于淖德,等. 沙棘属植物起源的研究[J] . 沙棘,1997,1 (2):17.

[4]Antonio Flavio Paoletti. Marco antonelli Changes in Sugar.Organic acid.flavond and carotenoid composition during ripening of berries of three Seabucktbom(HipophaerhamnoidesL.) [J].Cultivars.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19(4): 360-368.

[5]Lilly Gayju. Yogendra Padwad. Ricba Singb.Devkaran.etal. Anti-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eabucktborn(HipophaerhamnoidesL.)leaves[J]. International innnunopbannacology,2005.12(5): 1675-1684.

[6]Alam Zeb. Chemical and Nutritional Constituents of Seabucktbom Juice[J]. 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04.3(2): 99-106.

[7]Cbeng Jiayi Kondo.Suzuki Yasubi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s ofHippopbaerhamnoidesL.on thrombosis in mouse femoral artery and in vitro platelet aggregation[J]. Life Sciences,2003.72(20): 2263-2272.

[8]何志勇. 沙棘果汁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J]. 食品科技,2002 (7): 69-73.

[9]赵洪章. 沙棘栽培技术[J]. 北方果树,1999(2):25-26.

[10]唐启义,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014-09-18

国家林业公益资助项目( 201004068 );省财政自拟项目(寒地浆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寒地浆果无性扩繁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田新华(1976-),女,副研究员,遗传育种专业,E-mail:hrbtxh@163.com。

S793.6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2.005

猜你喜欢

腋芽沙棘试管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基于液—固交替培养的水曲柳快速微繁系统研究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观赏向日葵腋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沙棘林改造技术
甘蔗腋芽外植体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试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