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澎湃新闻》社论标题的语言特点
2015-02-26白鹏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白鹏飞(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浅析《澎湃新闻》社论标题的语言特点
白鹏飞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本文通过对《澎湃新闻》社论标题进行统计与分析之后,发现其语言特点和影响力不仅仅表现在其频繁发声和选题宽泛上,更多的是从其词汇、句型、句类等语言学特征和标引、陈述、祈使等语用学功能上体现出来的。本文的研究为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社论写作与标题制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澎湃新闻;社论标题;语言特点;语用功能
《澎湃新闻》社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一方面,因为其脱胎于《东方早报》,有着优秀的社论写作队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选择在网页、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同步更新与传播,尤其是在《澎湃新闻》客户端已经吸引了巨大的用户群之后,这种高质量的符合移动阅读模式的社论更受用户欢迎。统计发现,《澎湃新闻》社论平均评论数为70.46条,在当前用户注意力成为稀缺产品的移动阅读时代,《澎湃新闻》社论拥有如此的评论量与其标题的鲜明特点是分不开的。笔者在分析和研究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其语言特点:
一、发声频繁,选题宽泛
社论是媒体针对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传统媒体时代,社论的使用并不频繁。但是,《澎湃新闻》的社论板块却有着很高的发表频率。笔者选取的180天的时间跨度内,《澎湃新闻》共发表了173篇社论,平均每天一篇。
在高频率发表社论之外,《澎湃新闻》社论的选题也是十分宽泛。所选样本中时政79篇、经济22篇、文教41篇、社会31篇,可见其选题最多的是时政方面的评论,占到了45.66%。如:
例1:思想解放就好办。
例2:不可再错失简政放权时机。
通过这些标题我们可以看到,《澎湃新闻》的社论在这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的问题和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其观点和态度十分明确。像例1就是在5月26日《东方早报》将以专题形式探讨上海如何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际,《澎湃新闻》在社论中就提出上海要做的首先就是思想解放。在《澎湃新闻》看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出现时全球化的标志,只有解放思想之后的宽容的文化氛围才能孕育创新能力。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澎湃新闻》发表的79篇时政类社论中关于改革的就有31篇,占到了39.24%。如:
例3:农地改革不求极致。
例4:工资改革迈出第一步。
从这些标题就可以看出,《澎湃新闻》在关于改革的社论选题方面关注到了从上到下、从农村土地和医疗保险到工资制度与国企改革。可以说,《澎湃新闻》社论所关注的都是当前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简单阐释可以为化解改革阻力提供舆论支持。
《澎湃新闻》在其“时事”专栏下面特设有“打虎记”和“一号专案”两个子栏目,在当下反腐形势高涨的环境下,这两个子栏目有着特别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澎湃新闻》在社论方面也没有松懈,在选取的79篇时政类社论中,有关法律和反腐主题的共计22篇,占样本27.85%。如:
例5:反腐遇上“软拒绝”。
例6:反腐需要全球支持。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的贪腐人员把成功出逃国外当成脱险的重要标志,只要出了国门就万事大吉的状况让更多的贪腐人员蠢蠢欲动。2015年4月,“天网”行动启动,中国刑警组织全球通缉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这一消息公布之后,《澎湃新闻》很快发表社论,提出“反腐需要全球支持”的观点。
《澎湃新闻》也发表了大量文教方面的社论,共41篇,占到了23.70%。如:
例7:勿纵容替考。
例8:高考舞弊应重罚。
通过这些标题我们可以看到,《澎湃新闻》的社论在这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当前社会中文化和教育领域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批评和建议,其观点和态度十分明确。像例7和例8就是在高考结束后紧跟着发表的。在《澎湃新闻》看来,替考事件屡禁不止主要原因还在于处罚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导致了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去组织或者参与替考。
二、言简意赅,指向明确
段业辉认为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必须具备选词精当、句式合理、修辞得体三个方面的语言条件。[1]接下来,笔者将从句型、句类和词汇三个方面来对《澎湃新闻》社论标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句型分析
《澎湃新闻》社论标题言简意赅,不但用词通俗易懂,而且结构也是简洁凝练。在173个标题中,字数在10个以内的共计144个,占总数的83.24%,其中字数最少的标题仅仅4个字。这些标题大多数都是简单句,以句子型标题和短语型标题为主。如:
例1:中国高校应有开除学生的勇气。
例2:相信莫迪。
在173个标题中,像例1这样的能独立成句的句子型标题有120个,占样本69.36%,像例2这样的短语型标题有53个,占样本30.64%。可以看出,《澎湃新闻》社论在制作标题的时候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才能使得其标题言简意赅、简洁凝练。语用学研究认为,如果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共知的东西越多,当他们谈论那些熟悉的事情时,使用的语言反而会越少。[2]“澎湃”的社论标题大都评论的是当下新闻报道过的热点话题,也就是“说者”与“听者”之间有着高度共知的东西才使其社论标题如此凝练。
同时,2015年5月15日,在《澎湃新闻》上线298天、发表文章3万余篇之际,澎湃CEO邱兵撰文《我们的失败与伟大》宣布其新版本上线。从新版的《澎湃新闻》网站那类似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块化排版格局来看,《澎湃新闻》社论的标题之所以简洁凝练就可以解释了。评论文章要想易于微信等手机平台传播,其标题必须争取能够以一行字显示完全并传达出准确的信息。
(二)句类分析
《澎湃新闻》社论标题在句型上主要是以简单的句子型标题为主的,在标题中常见的句子类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偏正结构。如:
例1:“举证责任倒置”可防存款丢失。
例2:简政放权需要一本正“经”。
陈述句标题在《澎湃新闻》社论标题中占比达到46.82%,这与《人民日报》等党报又长又工整的社论标题差别甚远。像例1这样的标题,作者通过陈述句直抒胸臆,以最简洁的话语将想要表达的观点呈现在标题上。这样的标题制作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视觉冲击力。
除此之外,偏正结构也是其社论标题使用较多的一种句类。偏正结构主要表现为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的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词组和短语。如:
例3:布拉特的足球政治。
例4:希拉里的美国梦。
“的”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朱德熙在1961年发表的《说“的”》从现代语法意义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的”看成是结构助词。[3]“的”字的偏正结构基本类型有“人称代词+的+名词”的偏正结构,如“我的书”;还有“名词性成分+的+名词”的偏正结构,如“西安的城墙”。上述例3到例4两个例句都是属于“名词性成分+的+名词”的偏正结构。这样的偏正结构名词性成分与名词之间有着相应的领属关系,如“例3布拉特的足球政治”,“足球政治”被“布拉特”领属。
(三)词汇分析
《澎湃新闻》社论的标题用词大都很通俗易懂,没有出现偏词和怪词。笔者发现,《澎湃新闻》在其社论标题中除了像一般社论一样大量使用表示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外,还在大量使用表示意愿的动词,如“不需要”、“不等于”、“不应该”和“需要”、“应该”等。经统计,“不”字共出现25次,占样本13.89%,“应”字出现10次,占样本5%。如:
例1:作家不需要职称。
例2:核电应避免高铁之失。
像例1这样的带有“不需要”的标题还有很多,这些文章都是对当前一些问题进行的解释。如“例1”就是针对湖北省作协T诗人在评职称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发声的。社论直截了当指出,作家是不需要职称的!并且在文中就这一荒唐现象进行了批评。再比如“例2”是写在中国核电企业开始向英国输出核电技术之际。在核电技术成为继高铁技术之后“中国创造”的又一张名片之后,《澎湃新闻》发表此社论意在警醒核电企业不要忘记高铁技术在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和失误,要学会以史为鉴,引以为戒。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认为,词语具有判断特征,但它关涉的不是心境,而是依据一定社会准则对人类行为做出的评价。[4]我们可以看出,在其社论标题中像“不”和“应”这样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判断色彩的能愿动词对社论的观点成形具有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立场明确,特色突出,一击而夺人之爱,让观众一见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论的舆论引导功能,为整个评论起到点睛之笔、先声夺人的作用。[5]
三、社论标题的语用功能
标题作为社论最先为读者所看到和理解的部分在整个评论话语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功能。语用学认为,标题作为文本的一部分应该具有最基本的语用功能,即标引功能、陈述功能和祈使功能。
(一)标引功能
标引功能即标明和引导功能,没有标引功能文本一般是不能被用作标题的。社论标题和一般的消息、通讯的标题是一样的,都具有标明社论主要内容并引导读者进行阅读与理解的功能。如:
例1: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做。
例2:中国新实验(1)自由的工厂
上述两个标题都具有标引功能。例1不仅表明了社论的内容是关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而且用疑问句设置悬念引导读者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例2以系列标题中主副标题的形式不但说明了中国当下进行的新实验是什么,而且引导读者阅读和了解这“自由的工厂”并进而阅读和等待其他系列文章的发表。
(二)陈述功能
前文已经提到,《澎湃新闻》社论标题在句类上主要使用陈述句,而这中类型的标题的主要功能除了标明主要内容和引导读者阅读之外,更多的是具有陈述事实的功能。如:
例1:奥巴马受困“贸易促进权”。
例2:重金收购不来儒学大家。
以上两个标题是很简单的陈述句,例1描述和交代了一种状况即奥巴马被贸易促进权所困的事实。而例2则通过陈述句直接表明一种不可能,即用钱是买不来学识的。
(三)祈使功能
《澎湃新闻》在其网站和客户端的标识下面都会附上一句话“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可见其对自身的定位是要肩负传递新闻与思想的责任。加之其并非党报且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所以在贴近性上与读者保持着相对较近的心理距离。《澎湃新闻》在其社论标题制作上除了使用陈述句和偏正结构之外,使用最多的就是祈使句。这种句型一般省略主语,因而可以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和召唤感。如:
例1:向步鑫生们致敬。
例2:让刑讯者赔钱!
以例1为例,标题省略了主语“我们”,更暗藏了一种主张即“我们应该向步鑫生这样的人致敬”。这样的标题通过向读者明确的或隐蔽的提出目标和任务来引导读者行动起来,在舆论引导中这种句类和功能使用最多最有效。
四、总结
《澎湃新闻》社论标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独特的语言特点。在通过对所选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笔者发现其社论具有发声频繁、选题宽泛、言简意赅、指向明确等特点。在互联网主导的新媒体时代,在用户注意力日益稀缺的时代,媒体的社论写作和标题制作可以《澎湃新闻》社论标题的语言特点为借鉴。首先,精简字数。一般标题应控制在10个字以内以期在移动设备上能用一行显示,这样的标题可读性强,简洁明快。其次,标题应多用陈述句。陈述句属于简单句,在标题中使用可以清晰表达主要事实和观点,不致引起歧义。最后,多用表示意愿的动词。这些词可以用最简洁凝练的句子有效传达出社论观点,并可以让读者在“读题时代”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社论观点。
参考文献:
[1]段业辉.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14-118.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9.
[3]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12).
[4]彭宣维.语言与语言学概论——汉语系统功能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3.
[5]王立友.试论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J].新闻传播,2013 (3):126.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