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物理的概念分类和教学分析

2015-02-26刘锦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物理量物体

刘锦若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关于初中物理的概念分类和教学分析

刘锦若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主要指的是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以及物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综合分析以及实践活动等,并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对初中物理的概念分类和教学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以期提高我国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概念分类 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这对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其中,概念是初中物理的奠基石,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学好物理概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等。学生的物理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对物理概念掌握不正确。因此,教师的物理概念教学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初中物理的概念分类

(一)反映物质属性的概念

反映物质属性的概念具有含义深刻、哲理性强的特点,例如惯性、能量以及质量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质量”。其定义其实非常的简单,物体中所含有物质的多少便是物体的质量。但是很多初中生无法理解“物质的多少”,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质量是一个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不会随着物体位置、形状等改变而改变,并且还需要借鉴万有引力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之间引力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二)反映物质及其运动性质的概念

反映物质及其运动性质的概念能够反映出某种物质或其运动的特性,在概念中一般都是用物理量的比值对其进行反映的,例如功率、电阻、速度、密度以及比热容等,其公式一般都可以用C=A/B表示,这些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深讲、讲透,以便于在后续概念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

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力、功、热、压强等,这些概念对于单个物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投出铅球时,铅球在空气中能够收到几个力的作用。很多学生都会将运动员的推力算其中一个力,但是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铅球在空气中飞行的时候,实施推力的主体已经不存在了。同时,教师在学生运动这些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知道学生对对象进行认真的研究、仔细的分析,避免出现将概念张冠李戴的现象。

(四)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名称的概念

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名称的概念,例如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凝华、升华、反射、折射等,这些概念虽然在理解上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规律、条件等,让学生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使学生进行认真观察,认识到现象的发生原因、条件。

二、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分析

(一)设置情景,引出物理概念

教师在引出物理概念之前,首先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特定的、相关的情景模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或者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创设的情景中观察到各种物理现象,并且能够主动积极的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同时经过教师的科学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物理现象,它会与什么物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等。这样不仅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效的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科学分析等能力,从而最终引出相关的物理概念。

(二)运用综合分析法,构建物理概念

教师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之前,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进行辅助教学。这主要是由于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是一看就明白、一看就懂的,如果学生仅仅只是通过自身的直观感受是无法正确掌握到事物的基本本质的。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分析、观察、探讨、综合运用各种思维等方法,从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性质,从而形成物理概念。例如,教师在构建力的概念时,可以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如马拉车、手提包、人推门、压路机压路面等,由于这些现象都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实施物理推力,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得出在物体之间相互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力的作用这一概念。

(三)利用实验教学法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形成物理概念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法测量相关的物理量,例如物质的压强、密度等物理量。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出不同的物理量体积、质量、压强、密度、受力面积、压力等,再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计算出这里物理量的比值,并对这些比值进行分析,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得出什么结果。最终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总结出来的数据分析、总结、交流等物理概念的方法,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实践中。

(四)利用理想模型法,建立物理概念

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是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是以理想化模型为研究对象,例如纯电阻概念、物体的重心概念等;物体环境条件的理想化模型,例如真空、表面光滑等;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理想化模型,例如光的直线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等。教师采用理想模型法的教学手段可以快速的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相关的物理概念,因此其成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束语:

初中物理概念的分类主要分为反映物质属性的概念、反映物质及其运动性质的概念、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名称的概念这四类。教师需要根据其的分类科学合理的采用物理概念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实验,通过抽象思维、实践活动、综合分析等,并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陈浩.初中物理“密度”三种不同教学思路的比较——兼谈物理概念课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10):19-20.

[2]顾信艳.初中物理中关于概念的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3,(9):29-29.

[3]康五祥,任梦然.例谈初中物理“迷失”概念的矫正策略——情境创设[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9):7.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物理量物体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谁、啥、怎样、为什么——对几个物理量的分析与综合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关于圆盘状物体的几个物理量的计算
悬浮的鸡蛋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