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2015-02-26董小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智障动画片儿歌

董小玉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培智学校 广西灵川 541200)

重度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董小玉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培智学校 广西灵川 541200)

重度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相对滞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因而学前语言康复训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将全语言教育理念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中重度智障儿童能爱学,乐学语言,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发展和提高。

重度智障儿童 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

语言能力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能力和基础能力。笔者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发现,多数重度智障儿童存在语言障碍,语言理解、语言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有—高重度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效果,针对他们的语言障碍及存在的多种问题,通过分析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来谈谈我在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观看动画片加强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重度智障儿童特别爱看动画片,可谓是百看不厌。教师巧借动画片,因势利导,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打电话》、《小兔乖乖》和《两只老虎》等儿歌动画片进行教学,说、唱儿歌,康复发展智障儿童语言。如杭某5岁刚入校时,坐不住。很不安静,什么都不会说。通过《小白兔》儿歌动画片教学,渐渐地能安静听看,虽然上课不跟说,也不跟唱。但放假回去后在家竟然能自言自语表演儿歌中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竖起来,竖起来??”这一句,很有韵律,百说不厌,还在家里念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他的语言好像突然顿悟了,语言的话匣子突然打开了。这一现象表明,一些智障儿童平时上课时虽然不发言,那是他还不会说,但他课上注意听了,积累储藏起来了,老师绝不能因他当时不说而不教他放弃他。反而要多说,多训练,多引导,就有可能打开他语言的话匣子。一些平时多动的学生如谢某等,在看动画和唱游课上也相对变得安静了。因为有了图文并茂的声像画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只要观看《小白兔》《找朋友》等动画片歌曲,他们就能安静下来,看,听,说,唱,有的还跟随动画片做动作。

二、通过音乐游戏加强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媒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表达自我的工具,重度智障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自由、快乐和放松,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做事,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增进语言的主动性,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可以提高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适应社会的能力’音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其实对于学前智障儿童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对音乐也有着天生的喜爱。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如让他们学唱一些歌曲,同时伴随着音乐游戏,“找朋友”和“丢手绢儿”都是不错的适合通过音乐游戏来训练语言的歌曲,不仅可以达到一定的训练语言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发展。

三、利用综合活动来康复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连贯性的,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语言天分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就要加强这种语言训练的完整性#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在幼儿园,他们所生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家庭,因此,老师一定要和家长一起努力,把语言训练完整地投入到智障儿童的整个生活当中#孩子除了在学校接受必要的语言训练,回到家中,家长除了引导孩子复习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内容外,还应该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也展开语言训练。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吃,吃米饭,喝,喝水……”还可以在孩子平时穿衣服的时候引导他们说“穿鞋,拖鞋……”总之,就是利用生活中这些必不可少的活动,达到训练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

四、借助图片提高重度智障儿童沟通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需要,在教室某一面墙壁贴上不同标记的图片,如果孩子想吃某种食物,请孩子取出画有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图片,与老师沟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如果想上厕所,可以取出男女厕所标记的图片,向老师表达需要,当全班的重度智障儿童基本上能把墙上图片的含义表达清楚后,教师再换新的图片,对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五、用生活情境激起智障儿童语言表达的欲望

重度智障儿童的学习应在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教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或生活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激起语言表达的欲望,在一年级学习课文《秋天来了》之前,笔者带领学生到校园周围的田野里去寻找“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如:天上有大雁在飞,树上的树叶都掉光了,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在忙着收割生活实践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此时再进行儿歌教学,学生们会更感兴趣,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更透彻,朗读起来也就更加有感情……

六、在动作表演中康复发展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初的认知结构,就是动作表征。他们“从动作中认知”,即他们的认知多数是通过行为而产生的。中重度智障儿童身心发展滞后,理解记忆力极差,在学习语言时往往要借助动作帮助理解记忆。如儿歌《小猪操》:“小猪吃得饱饱,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小尾巴在摇摇。”教师借助于生动形象的肌体动作,帮助儿童理解儿歌内容,儿童在“拍拍肚子”“双手合十闭上眼睛”“两只手贴着双耳向前招招”“一只食指在屁股后摇摇”“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发出打呼声”“一只食指在屁股后摇摇”的动作中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在边说边做这些动作中学会了儿歌。如康复班的房某某、曹某某、周某某等儿童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下,能把整首儿歌边说边表演出来。

[1]崔同花.幼儿全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汪佳.非智力因素对智障儿童教学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l(4).

[4]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l1.

猜你喜欢

智障动画片儿歌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