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2015-02-26袁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湘南工科背景

袁鹏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袁鹏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

湘南地区在2011年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承接产业转移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此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探讨本地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对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人才培养 模式分析 问题 建议

一、湘南产业转移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分析

2011年10月,国家批准湘南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地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主要人才资源。因此,对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和支撑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

1.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学校对培养的人才的总期望和要求,体现高等院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特色、教育水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

1.2 人才培养体制

人才培养体制涵盖专业设置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专业设置是指根据学科分类、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和特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课程体系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高等院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1.3 人才培养过程

人才培养过程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间共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教学手段是指为完成教学而采用的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载体、工具或设备。

二、湘南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湘南地区本科院校办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表现,比如有的学校招生都要指定教师去各中学招生,并以此做为教师考核的指标;有的学校则完全依靠就业率的提高来培养,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结果,使得很多本科院校成了“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人才成了“流水线作业”,没有结合地区人才需求模式,忽视了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近视症”。对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本科教育办学类型、人才层次及人才规格的定位,而且表明对本科教育的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准确认识,这也是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明确界定。

2.2 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各学校各行其道,同一种专业在各学校会开出五花八门的课程来。目前,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追逐院校重点课程设置模式,不根据自身情况和时代背景做调整。很多地方一般性本科院校都照搬照抄“211”重点高校该类专业的成熟课程体系设置,没有根据自身生源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变化;

(2)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联系不紧密,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地方本科教育的通病,很多本科院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在基础设施根本就不完善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而且哪些专业的培养成本低,哪些专业就成了主要的扩招空间。招来学生后却没有有足够多的实践平台和机遇,只能以理论讲授代替;

三、为满足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人才要求,对地方本科院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工科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具有地方性、工程应用性和大众性的办学特征。由于其办学定位、资源优势、服务对象、招生对象、就业面向都在地方,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既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方面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湘南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又要了解此背景下工科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为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发展共同服务。

3.2 构建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湘南地区工科本科院校教育应以承接产业转移背景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实行以能力为本,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与未来产业发展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为此,地方工科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整合、体系优化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为重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湘南地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并实施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四、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是单纯的教学或者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各本科院校应该紧密结合该背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需要,把本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上升为与此背景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高度,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只有这样,湘南地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逐步地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王云龙,张洪田.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J].中国冶金教育,2013,(1):3-6.(4).

[2]吴邵兰,李伯松.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13-15.

[3]丁德惠,庞辉,余亚琴.对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43):184-185.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37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XJK014BGD017

猜你喜欢

湘南工科背景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黑洞背景知识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谢湘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