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撑前滚翻》教学手段的对比与思考

2015-02-26郑露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垫子橡皮筋公开课

郑露萍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 浙江宁波 315040)

《远撑前滚翻》教学手段的对比与思考

郑露萍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 浙江宁波 315040)

一、教学手段的含义

体育教学手段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由与运动技术难度不同造成了教学手段的复杂性各异,要完成难度较大的运动技术教学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去挖掘运动项目技术的细节,充分了解运动技术的重点与难点,来构思与设计特殊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特殊性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经验、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评价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自制的简单器械来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不仅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教学实例剖析

在本次的名师带徒活动中,组织者安排了“远撑前滚翻”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分别有两位教师进行上课,通过观摩可以看出两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的设计和教学手段上动了很多脑筋。但是年轻教师往往在设计和选择教学手段方面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在准备公开课方面往往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了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就从在两次课来说:

课的信息

教学内容:远撑前滚翻

授课教师1:象山中学陈叙 授课教师2:春晓中学叶国军

陈老师的课

1.教学目标:⑴大部分学生了解远撑前滚翻的技术要领。⑵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完成该技术动作,同时发展学生快速,灵敏的身体素质。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困难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步骤:⑴前滚翻⑵蹬地远撑⑶俯撑接前滚翻⑷远撑前滚翻完整练习

3.教学手段:⑴小垫子折叠拉伸

叶老师的课

1.教学目标:⑴学生了解远撑前滚翻的动作要点,明白双脚蹬地和两臂前伸是远撑的关键。⑵60%的学生能够较远距离的(50CM以上)的远撑前滚翻,40%的学生能够完成较近距离的远撑前滚翻;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性和力量。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优秀品质。

2.教学步骤:⑴团身滚动(下巴夹扑克牌)⑵前滚翻⑶尝试远撑前滚翻⑷蹬摆练习、兔子跳⑸从高到低练习远撑前滚翻⑹过障碍物远撑前滚翻(a拉一根绳子b两根绳子,从中间穿越)⑺标记远撑点,完整练习

3.教学手段:⑴夹扑克牌⑵拉橡皮筋(由一根至两根)⑶垫子标记线⑷小垫子折叠拉伸

可以看出,两节课都用到了小垫子的折叠拉伸这个教学手段,该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步骤由易到难,让学生先体会近距离的蹲撑前滚翻,然后慢慢的拉开小垫子以拉开距离,最终在小垫子的辅助下完成远撑前滚翻。虽然运用的教学手段较为简单,但是时效性较好。

第二节课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比较多样化,在复习前滚翻和进行团身滚动的时候,利用夹扑克牌的方式强化学生低头滚动。这个手段运用的比较多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问题。通过练习,我觉得在夹扑克牌时会让学生用下巴触碰脖子,容易造成梗脖子的现象,这与我们想要的低头效果背道而驰。因此,这个手段运用的不恰当。想要形成学生的低头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做练习时目视自己的胸腹之间,这样可以有效的达到低头效果。在复习完前滚翻之后,叶老师就让学生尝试远撑前滚翻,通过尝试练习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叶老师进行蹬摆练习和兔子跳,问题就是这个蹬摆练习,单纯的让学生半蹲蹬地——俯撑,俯撑时老师没有强调区别低头的时机,这样学生就直接前倒直臂撑垫子,做成了我们军训时的“前倒”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学生不自觉在倒的过程中形成屈膝动作,我认为通过这个练习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还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造成了蹬地不充分,撑垫后曲臂时间掌握不准等一系列的问题。叶老师设计的“2.拉橡皮筋”和“3.垫子标记线”这两个手段运用的好的话,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叶老师先运用拉橡皮筋再运用垫子标记线,感觉教学层次上出现了问题,他先让学生进行较高难度的越绳子、钻绳子的练习,继而再运用标记线由近至远的练习远撑前滚翻,不仅没有达成学习的效果,而且易造成学生对动作理解混乱。我认为可以把手段3和手段2的教学顺序倒过来,先让学生在标志线的作用下,由近至远的进行“前滚翻”过渡到“远撑前滚翻”的练习,慢慢得增加练习难度。然而手段2从橡皮筋上越过的练习,已经是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因此在远撑前滚翻的上半节课就让做该练习不太合理,只有在基本部分的最后让学生进行挑战或者展示,这也能为下节课学习鱼跃前滚翻埋下伏笔。

三、笔者思考

作为青年教师,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的课堂有一些新颖的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但是,过分的强调“创新”往往忽略了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就像叶老师的课堂一样走进了这个误区。想要避免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参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技术要点,在平时的课堂中改变训练课的模式,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体验快乐,并用心观察每个练习中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寻找纠正手段。这样研究出来的教学手段才能具备实效性。想要上好公开课不能依赖课前的准备,还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体育课中应该积极投入,探寻学习技术动作的各种手段。我认为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每节课中总结吸收教学经验才能从容面对公开课或者各种教学比赛,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垫子橡皮筋公开课
梦幻垫子
生活中的小魔术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橡皮筋
橡皮筋小妙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