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2015-02-26潘品富
潘品富
(武鸣县灵马镇灵马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潘品富
(武鸣县灵马镇灵马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案例教学是初中生物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重要途径,是能够帮助学生的思维加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手段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去。本文分析了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初中生物 案例教学 应用
一、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深入探究,利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对教学内容认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去认真掌握知识的概念,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会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目的。近年的生物教育非常注重考察学生怎样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迁移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革,就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以前的生物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主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害怕学生遗忘以前学过的内容忘掉,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复习,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学习,课堂气氛沉闷且枯燥乏味,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
1.创设疑点,启发思维
创设疑点,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逐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案例一:在进行“扦插和嫁接”时,设问“为什么插条要选择粗壮、芽饱满的枝条?”“嫁接时为什么砧木的形成层要对准接穗的形成层?”这样学生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亲自设计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掌握。
案例二:在讲“叶的结构”时,向学生提出:“大千世界,花草树木形态各异,它们叶片的形态各有千秋,那么叶片的结构是否也各不相同呢?”请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稻叶、青菜叶等几种不同植物叶片后思索,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和实际结构相吻合,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思维十分活跃,从而得出各种不同绿色开花植物的叶的结构却是相同的。这时学生又追问不同的植物叶片的结构为什么是相同的。可见,老师的适时诱导发问可以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
案例三: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根据所处的地域不同,让同学们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的哈密瓜为何特别甜”、“北方的地窖如何保存蔬菜”、“温室作物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量”、“用酵母菌酿酒为什么先通气后密封”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2.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理想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刺激,根据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即“使用相同方法克隆出三只白兔,这三只兔子会出现怎样的性状?”让同学在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路,通过学生所学到相关知识的回忆和整合,作出各种假设,将自己的答案罗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再如,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根治艾滋病的办法?这样一来就能够置于所提出问题的情景之中,去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要注意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人。
3.科学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单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根据这些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老师就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症下药。在教学过程中,要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亲自探索和操作,这样能够给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应还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合作和自主探索,这样就可以使有关生物活动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有效积累。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会明显提高。如学习有关细胞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归纳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4.巧设实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如在学习植物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实验,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认识植物的气孔,但是对植物光合作用知识,知识老师做简单的讲解,学生学习到的是简单抽象的知识。显然,仅仅由教师用语言来表述光合作用显得十分简单、抽象,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对此,可改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内容应应这样设计:取1000ml烧杯两个,放入等量的水草,再放入适量等量的清水。然后两个口径比烧杯口径略小的短柄玻璃漏斗,将其分别倒置于上述两个烧杯中,再将玻璃试管中装水,倒置于两个盛满水的容器中,这些设备用导管连接,运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水草产生的氧气。将一个装置放置于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另一个装置放在阴暗处。一段时间后,置于阳光下装置内的水草将会会不断地由气泡冒出,而置于阴暗处装置内定的水草只有少量气泡冒出,再过一段之后,将会看到套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装置内试管内的空气要远远多于放置于阴暗处装置内的。这就说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有阳光,相同的植物,光照条件不同,其光合强度也就不同。最后取出试管口,然后将其盖住,把一个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试管内部,木条就会复燃,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就证明了水草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去认识光合作用。
小结
生物学作为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本身又是一门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通过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知识经济正强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敢于尝试和使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让他们能够对生物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
[1]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岳波;生物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