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潜能生"教育策略初探

2015-02-26胡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潜能生行为习惯浅谈

胡欣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知远小学 辽宁大连 116023)

小学"潜能生"教育策略初探

胡欣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知远小学 辽宁大连 116023)

不同于普通学者的看法--视"潜能生"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的代名词,笔者将"潜能生"定义为:达到正常的智力水平,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但由于个人意志力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习惯、家庭教育不契合等非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学习、纪律等落后的学生。在小学"潜能生"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尊重--视"潜能生"为"可塑之才"2、发掘--视"潜能生"为"潜在资源"3、静待--视"潜能生"为"迟开的花"。

潜能生 小学教育 班主任管理 潜能生教育策略

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或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大多数学生,或在行为习惯上与整体格格不入,或在思想意识上较正确价值观有所偏颇……这些学生即被定义为“差生”,亦即“后进生”。这个群体虽人数不多,但影响力不可低估,若不能良好的转化,对其个人终身成长及班级班风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矫正他们的行为及思想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者已对“学困生”有了大量研究。在笔者看来,所谓“后进生”,可按学习、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化分,因成因不同,其解决对策及预期效果也有所不同,其转化对策亦不可一概而论,因而,笔者将这些“后进生”中普遍存在且最有转化潜力的归为一类,称为“潜能生”。不同于普通学者的看法——视“潜能生”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的代名词,笔者将“潜能生”定义为:达到正常的智力水平,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但由于个人意志力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习惯、家庭教育不契合等非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学习、纪律落后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不能自觉遵守纪律,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居班级中下游,但在师长看来,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依教育心理学理论,小学阶段是学习某种知识技能和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关键期,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因而小学阶段的养成性教育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其终身发展。然而此阶段儿童的发展又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所以,教师的介入显得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从细节处着眼,从微小处着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避而不管”,任由“潜能生”肆意发展,错失转化他们的最佳时机。

在小学“潜能生”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视“潜能生”为“可塑之才”

只有我们尊重他,他才会真正尊重自己,重审自己,才会有所改变。教育的目的是促其自律,只有发掘出其想改变的意愿,才有进一步教育的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入手,调动“潜能生”的积极态度。

“潜能生”的形成绝非一日两日之功,长此以来,同伴及老师、家长的言行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们过分自卑,有时态度漠然,有时故意回避,甚者自暴自弃。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先从尊重入手,视其为“人”,可教育、可塑造之才,改变固有的观念。

尊重乃教育之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改变认为其“朽木不可雕也”的想法,关注、理解、信任他们,在教育中避免恶语中伤,给予言语及行为上的关怀,一个眼神,一句表扬,一个拥抱,都是对他们莫大的鼓舞,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学生并无异样,即使犯错,也要“大事化小”,不当众指责,力求做到“大声表扬,小声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尊,“潜能生”更是如此,由于长期以来的被漠视他们更需要被认可、被尊重,教师只有从尊重入手,消融彼此间的隔阂,才能促进进一步的沟通。

二、发掘——视“潜能生”为“潜在资源”

“潜能生”接受的关怀少之又少,他们承受的大多是指责、漠视,因而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关注,从心理上打开沟通的渠道,从行为上给予支持,是转变“潜能生”的有效途径。

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努力发掘“潜能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强化,是培养其自信的有效手段。比如有的“潜能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动手能力强;有的“潜能生”不能主动完成作业,但课堂上偶尔能主动发言……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其自信的途径,利用好细微之处,大加赞赏,强化其正确行为,或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会大大提高“潜能生”的自信,并促其积极发展更多优点。

“潜能生”较班级里的佼佼者有很大的距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更易被改变。在培养自信的同时,鼓励其视自己为榜样,每天进步一点点,并记录自己的进步,鼓励其进一步发展。比如改掉一句脏话、完成一项作业,都可以成为其进步的积累。这样一来,他们的微小进步会对自己、对集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利用他们的改变去教育、影响班级里的其他同学,这无疑是教育的最有说服力的资源。

三、静待——视“潜能生”为“迟开的花”

自信缺失,意志力薄弱、缺乏行动力是其不能成为佼佼者的重要原因。“潜能生”之所以成为“潜能生”,并非智力因素,而是不能自律。在“潜能生”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已经改掉的缺点不能持之以恒,承诺的完成作业没有完成……面对诸如此类的状况,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妄下定论,认定“潜能生”就是无可救药。定要耐下性子,允许他们解释,宽纳他们改过的时间,查找原因,共商对策。如若一味指责,必然使前期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潜能生”需要理解,也需要督促,比起其根深蒂固的问题,教师要有更执着的信念、坚决的执行力,坚持监管,静候花开。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调动同伴及家长的力量,共同关注、培养“潜能生”。

静待——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潜能之人,并静待每一个“潜能生”的点滴变化。

总之,“潜能生”的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作为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抓住小学阶段这个关键期,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1].史婷;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01期

[2].顾朝云;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3].傅道春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11月。

[4].王宏;浅谈潜能生的转化[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8期

[5].石春秀;让数学潜能生也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在非智力因素上谈数学潜能生的转化教育[J];家教世界;2013年22期

[6].韩伟;浅谈潜能生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金延清;小学潜能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潜能生行为习惯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诗浅谈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