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中语文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思考

2015-02-26彭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大纲语文课中职

彭琦

(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贵州贵阳 550001)

中职教育中语文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思考

彭琦

(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贵州贵阳 550001)

本文从中职语文课程三种尴尬境遇说起,结合新大纲中的教学要求阐述了中职语文的价值定位,最后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课程定位、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中职语文 价值定位 实践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语文课作为一门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可以说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教育部组织力量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其中中职语文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由此可见,中职语文课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运用中,受课程角色定位、教学理念陈旧、教材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教学情绪校消极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中职语文课处于一种“学生不乐意学、老师不愿意教”的“双失”尴尬困境中。

一、导致中职语文课程陷入尴尬境遇的三种倾向

1.参照普高教学的中职语文教学应试化倾向

在旧的教学大纲中,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参考了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大纲。这一情况虽然在2009年颁布的新大纲中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明确提出了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明确了各模块的培养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受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更多的教师还是采取“普高”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功能实现。

2.迎合就业市场的中职语文教学功利化倾向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课经常会在语文的工具性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两者之间摇摆不定。部分学校更是简单地以“就业”为导向,过于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弱化了人文性,过于强调了语文的外在技能而忽视了内在的语文能力。于是,我们看到,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被统一换成了冷冰冰的应用文,一次次感情投入的演和朗诵被热热闹闹嘻嘻哈哈的所谓沟通与交流所代替,一次次深入的思考被一次次表面化的讨论所掩盖。长久以往,学生的功利化学习方式难以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从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3.迁就学生实际情况的中职语文定位低俗化倾向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在高等教育扩招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下滑,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落选者,学生普遍学习准备不足,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欠佳。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比以前难教,因此以现有的学生生源现状要适应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对师生而言都有较大的难度。在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为迁就学生的实际,降低教学标准,简化教学手段,把语文课变成看电影、听歌曲的简单形式,这种教学,只能导致学生更深地陷入到现代多媒体的思维黑洞之中,让他们更无知,更不会思考问题,更没有语文素养,也就谈不上培养合格的现代职业人了。

二、对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定位的三种考量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中职语文作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知识门类,它以自己独特的意蕴,带给学生的言语行为、思想生命的适合、接近或一致,这就是价值。因此,中职语文的价值既包含语文课程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价值,也包含“职业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1.新大纲基础模块中体现的基础性价值

新大纲中基础模块教育的涵盖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从基础层面提出了中职学生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朗诵课文、基础写作,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基本任务。教师采用丰富的内容和技巧,来提高学生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实现语文的基础性价值。

2.新大纲职业模块中体现的工具性价值

新大纲中职业模块的学习要求更加强调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引导学生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在职业中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

3、新大纲拓展模块中体现的人文性价值

新大纲中拓展模块的学习中更强调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我们知道,语文学习能够加深我们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强化对自身完善的关注和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因此,通过中职语文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中职语文教育现实实践的三点思考

通过对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定位的考量,我们厘清了中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和教学任务,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来落实和保证这种价值定位的实现呢?我认为还是要围绕“职业”二字展开思考,从重视中职语文教育、转变教学手段、调整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增强中职语文教育的的成效。

1.强化中职语文课的专业特色,充分肯定语文课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要在老师、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姿态,通过具体的教学安排稳定师生的心态。让大家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地位,遵循语文的学科特色,有章可循地教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学科有信心,投入身心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语文课的魅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向往之情。以作文为例。布置作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应用文,可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天赋,进行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在语文课体现职业特色上,要避免急功近利、为职业而职业。

2.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功利思想严重,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作一些调整。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意识选择一些低难度、趣味性强的内容来讲解,慢慢引导、提高。同时,考虑中职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在讲解中设法与他们的未来的可能职业联系起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重点是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3.调整教学评价标准,重点推进素质教育

强化能力的提升,淡化考试分数,切实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校可以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老师们反馈的意见,建立起适合自己学校现状的评价考核的体系。可以强化语文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能力等级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些与课程能力相关的实践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有效的跟踪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评价学生。

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①黄蔚,职业教育发展机遇[N],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4日

[1]杨灿坤.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J].中等职业教育,2009,(5).

[2]吕亚娟.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吴新英.走进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OLO(7).

猜你喜欢

大纲语文课中职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