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泡沫的后现代意蕴※
——基于乔治·巴塔耶的视角

2015-02-26李秀辉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4期
关键词:巴塔同质性泡沫

李秀辉

市场泡沫的后现代意蕴※
——基于乔治·巴塔耶的视角

李秀辉

市场泡沫是对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历史否定,后结构主义先驱巴塔耶以“普遍经济”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有限”模式,二者有着内在气质的贯通。从巴塔耶的视角考察市场泡沫的后现代内涵,既能给予市场泡沫全新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定位,又能为超越现代经济的有限性提供可行思路。市场泡沫作为一种异质性,它与现代经济彻底决裂,却也开启着新的可能;作为耗费,它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和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运行的另类调节;作为“消尽”,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欲望最深处,与整个人类社会共栖共存。

市场泡沫异质性耗费消尽巴塔耶

市场泡沫是现代经济的孪生体,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中,它是市场失灵和系统缺陷的代名词,但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破坏等级秩序,终结宏大叙事,打碎意义世界的事件有着特殊意涵。法国后结构主义先驱乔治·巴塔耶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称为“有限经济”,认为它有悖于传统文明和宇宙精神,因而转向其对立面的研究,如耗费、色情、普遍经济等。“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普遍意义上的哲学,若是独立于这个经济学上的首要问题之外,也都站不住脚。甚至连那些可以被称为艺术、文学和诗歌的东西也和我所研究的这种运动有着首当其冲的关系:这就是多余能量的运动,它体现为生命的骚动。”①Georges Bataille,La part maudite.Paris:Editions de Minuit,1949,p.50.市场泡沫就是一种典型的多余能量,它生成于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与巴塔耶的思想指向有着内在契合。以巴塔耶对有限经济的批判思维解读市场泡沫对现代经济的历史否定,以其另类的后现代内涵反思现代经济性社会的发展和超越之路。

一、不可通约:作为异质性的市场泡沫

作为同质性(homogeneity)的相反概念,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巴塔耶批判“有限经济”社会的起点。现代经济体系中,一切都以“有用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货币量化、资本扩张与技术依赖将社会通约为高度同质化的状态。“功用性的生产与占有必然导致世界的同质性(同一性)。”②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26页。在巴塔耶看来,同质性是“诸要素的可通约性以及对这种可通约的意识。”③Fred Botting and Scott Wilson,The Bataille Reader.Blackwell Publishers,1997,p.122.通过排斥和打击不可通约的事物,它将一切没有用的要素排除在外,从而实现单纯数量的叠加,这种趋于无穷的能量积聚是背离于“获取-给予”的普遍宇宙规律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现代经济是一种“有限经济”。与此相反,“异质性,这个特殊的词语表示它相关于那些不可同化的要素;这种不可能性对社会同化过程产生一种根本的冲击,对科学的同化过程亦然。”④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它也不能被经济价值所通约,因而被排除在经济系统之外,但却能以各种形式对经济的运行和化约过程产生扰乱和抵抗。异质性事件为研究以通约价值为核心的经济系统提供了参照体系,是经济突破有限性,到达“普遍”状态的有力抓手。

相对于同质性现代经济系统的循环和积累,市场泡沫就是一种难以被这个系统吸收化约的异质性存在。首先,市场泡沫以剧烈的方式给现代经济的同化、积累与扩张过程带来了冲击和震荡。同质性的现代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再生产,目标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增殖和经济增长;而异质性的市场泡沫却带来了破坏和毁灭,它直接挑战经济系统所围绕的有用性和有效性。虽然产生于同质性的经济社会中,市场泡沫并没有一种明确的存在方式和预期目标,是一种不以其他因素为目标的异己性存在,一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完满。就其本身摧毁一切的特性而言,它是对同质性的彻底否定,并不存在沟通协调的可能性。“社会异质性不是不同,不同意味着有共同的空间使不同得以呈现,异质性则预设了并无此空间。”①Ernesto Laclau,On Populist Reason,New York:Verso,2005,p.140.异质性会以一种决绝和暴烈的形式向同质性系统发起全面的攻击,这解释了市场泡沫为何从不以温和的面目出现,其程度之甚往往波及其他领域。“社会同质性根本上依存于生产系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同质性。所以,经济生活的发展所产生的一切矛盾都会导致同质社会存在的倾向性分裂。分裂倾向以最为复杂的方式在一切层次和方向上自在地发生作用。”②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0、43、43-44页。市场泡沫是经济系统,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系统发展过程中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它对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产生根本性的分裂。被经济价值通约的其他社会系统会因为经济异质性失调而产生联动性紊乱,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以“有用性”为核心的统一体系。市场泡沫的破坏力不仅影响经济的各个层面,还会引致社会与政治领域的危机。纵向波动的方式之外通常伴随横向的扩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某一国家很难在大的市场波动中独善其身。

其次,市场泡沫引发狂热心理、绑架个人判断的运作机理,体现了异质性作用于同质性经济系统的否定方式。“异质现实性是一种强力或一次震荡的现实性。它自身显示为一次冲击或一种价值,以一种多少有些抽象的方式从一个客体过渡到另一个客体,几乎就像这种变化不是发生在客观世界,而是发生在主体的判断中。”③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0、43、43-44页。一种刺激或者强力要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其说是客观世界的作用机制,不如说通过观念的影响和主体的活动产生的效果更为贴切,因为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一切社会变革都必须经由人的心理和精神发生作用。没有哪一种经济活动能比市场波动和投机泡沫更能刺激民众的心理和大脑,也没有任何一种市场交易比投机交易和资产市场价格波动更容易遭受热情和谣言的操控。作为异质性的市场泡沫是不受理性和逻辑约束的现实存在,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前因后果;没有时间进程,也没有数量计算:有的只是狂热与失落随价格的波动而起伏。“在异质现实性中,负载着情感价值的符号与基本要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可能与整体具有同等的价值。不难理解,一种异质现实性的认识结构就是科学的认识结构,对真正的异质现实性的认识一定存在于原始思维和梦幻之中:它等同于无意识结构。”④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0、43、43-44页。这种原始思维与无意识结构恰恰契合了参与式民主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因为在泡沫形成机制中,大多数人的购买选择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升降,加之普遍的从众行为,都使集体无意识心理主导着形势的发展,因而它从根本上指向了市场泡沫形成与发展中的异质现实性特质。

异质性存在是在同质性系统之外的,难以在同质性理论假设框架内加以研究和摹写。“异质性关注如何重新思考物,这是从一个价值体系——将它们贬低为粗俗、卑贱或放荡的体系——转换到另一个相反或者颠倒的价值体系。”⑤Michele H.Richman,Reading Georges Bttaille:Beyond the Gif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2,p.57.因而,对市场泡沫的认知要冲出经济学理论的条条框框,借鉴哲学与心理学等领域的概念范畴,在一个全新的价值体系中进行追问和反思,才能显现它广泛的现实意义。异质性所指向的事件多种多样,“在构成宗教或巫术的共同领域的那些神圣事物之外,异质世界还包括了一切来自于非生产性耗费的事物。”⑥Fred Botting and Scott Wilson,The Bataille Reader.Blackwell Publishers,1997,p.127.“非生产性耗费”也是理解市场泡沫后现代内涵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深化了异质性作用。

二、宣扬缺失:作为耗费的市场泡沫

现代经济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其所偏重的生产又有再生产的过程,却无“再消费”或者“深层消费”与之对应,这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系统与理论研究的双重失衡。虽则有奢侈与“炫耀性消费”的进行,却仅限于凡勃伦所说的“有闲阶级”,并不是全民广泛参与,因而带有局部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再生产的确切对应概念,本文以为应是“耗费”(expenditure),由巴塔耶在“普遍经济学”理论构建过程中提出,意指“非生产性”的消费,即不是为了生产而进行的消费和使用。“相对于生产性的占有而言,耗费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无用活动。”①张一兵著:《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0页。这一里程碑式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异质性对事物的重新思考,引发了价值体系的转换,甚至颠倒。“巴塔耶的唯一的最有意义的文章《花费的概念》,通过提出消耗而不是生产决定了文化的本质和目标,颠倒了古典的——因此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模型。简而言之,社会可以,也应该,基于它们消费资源而不是它们的生产关系,来测量和理解。”②Stuart Kendall,Georges Bataille,London:Reaktion Books Ltd,2007,p.96.通过消费关系,而不是生产活动,来理解与界定社会和文化是巴塔耶批判有限经济的创新性视角。基于对消费概念的深层分解,他认为消费的一部分是简约部分,“它的最低要求表现为对生命的保存,以及在一个既定社会中个人的持续生产活动”,这是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社会所要求的。“第二部分表现为所谓的非生产性的耗费:奢侈、哀悼、战争、宗教膜拜、豪华墓碑的建造、游戏、奇观、艺术、反常性行为(偏离了生殖性目的的性行为等等),所有这些活动,至少在其原初状况下,它们的目的仅仅限于自身。”③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141、24、27页。也就是说,耗费是正常经济活动消费之外的经济价值的消耗,它偏离了经济理性和有用性的范畴,是对经济意义的否弃。以极端方式大规模摧毁市场交易和经济价值的市场泡沫,其带来的“消费”不仅是非生产性的,而且是“反生产性”的,它是耗费的一个经典案例。从与再生产对应的角度来讲,耗费可以被理解为生产和再生产出的商品超过经济正常运转所需要消费的部分,它应该被无情地消耗掉,这符合宇宙的普遍运行规律。“生命在地球表面能力起作用的状况下,它所接受的能量通常超出了维持生命之所需,这种剩余的能量(财富)可以用于系统(也就是说,有机体)的增长;如果系统不再增长,或者这种剩余能量不能完全在系统增长中被吸收,它就必定会毫无利润地丧失;它应当被花费,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无论是以光荣的方式还是以惨败的方式。”④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141、24、27页。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典型代表市场泡沫及其破灭就是对这多余部分的耗费,不为某种生产目的,仅仅为消耗而耗费。符合宇宙中生命能量运作机制的经济系统才是正常的普遍经济。正是作为耗费,市场泡沫贯通了有限经济与普遍经济的运行规律,是突破现代经济局限性的一种调整。

就其概念内涵而言,非生产性的耗费宣扬的是与生产完全相反的缺失原则。“尽管各种耗费的形式彼此会常常发生对立,但是,它们仍旧构成一个共同体,其特征是,它们的重点都置放在缺失上,这个缺失应当是彻头彻尾的,这样,这个活动才能获得它的真实意义。”⑤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141、24、27页。市场泡沫所带来的消耗与缺失是毋庸置疑地彻彻底底,也正因为如此的破坏性,它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加之其破坏力的发生周期、持续区间以及剧烈程度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因而它存在的意义更加真实,带给人们的痛楚与感受也更为真切。更进一步而言,一般的经济生产活动凭借其所创造的产品而获得意义,“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以个体运行的方式被设计的,这种个体的运行只具有有限的目的。”⑥Georges Bataille,La Part Maudite,Precede de La Notion de Depense,Les Editions de Minuit,1967,p.61.但作为耗费的市场泡沫却凭借它所带走的经济价值而获得存在的理由,从而表达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在原始社会,交换的起源不是满足需求,而是破坏和丧失,通过一种“夸富宴”进行古典式的交换。“它永远和节日有关——不论是它给节日提供场所,还是它就是发生在节日场景之中。”⑦巴塔耶著、汪民安编译:《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141、24、27页。主人通过赠与和破坏财物的方式给客人压力和屈辱,因而获得尊敬与声望,其他人要以更大规模的财富破坏以挽回社会地位。这种与耗费有关的古典交换形式最初是与节日庆典有关的仪式,是人类活动纪念性的事件,是与生活的节奏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耗费性事件是人类活动节奏的一个标志,这种财富的缺失达到了促进社会交往和形成等级秩序的效果。市场泡沫也是如此,它是经济活动运行节奏的一个标记,通过缺失而形成新的交往秩序。经济活动要持久有力地进行,市场波动和市场泡沫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们是经济生命力的体现。像市场泡沫这样的多余能量的运动被巴塔耶看做是生命骚动的体现,但对生命的体验往往通过爱欲或死亡而实现,即“消尽”。

三、超脱物性:作为“消尽”的市场泡沫

从根本上说,民众追求财富的欲望导致了市场泡沫的发生,但从市场泡沫的角度看,跳出现代经济社会追求财富的逐利欲望之外,还有更深层破坏财富的“消尽”(consumption)欲望,这也源于巴塔耶的话语体系。“事实上,‘纯粹的赠予'这一维度把人类的隐秘的目的映照出来——人类在心灵的极深处期望着(明知不可能而又欲望着)通过自己的劳动及操作创造出来的所有作品=产品终究要到达毫无保留的消尽。”①汤浅博雄著、赵汉英译:《巴塔耶:消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以“纯粹的赠予”形式表现出来的消尽,体现的是人性中对有用性枷锁超越的欲望,以达到某种非功利的神圣性瞬间。在巴塔耶看来,欲望有三个层面:类似于动物的原初欲望,即兽性;存在于世俗世界的理性欲望,表现为占有和禁止的欲望;寻求爱欲与消解自我的瞬间体验的神圣欲望。“消尽”欲望就属于第三个层次,它通过对财富的毁坏消解了物性,以达到某种更高的神圣体验。“在调和人类和上帝的希望中,巴塔耶试图用时间调和它。或者,更准确地说,代替尝试发现调和人类——与上帝或时间——的手段,他自己致力于对瞬间的一种可怕的着迷的沉思,在其中,期待的所有的时间被还原为虚无,致力于对死亡的瞬间的沉思。”②Michel Surya,Georges Bataille: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Trans.Krzysztof Fijalkowski and Michael Richardson,New York:Verso,2002,p.439.理性与工具使人类摆脱了原始的动物性,走向人性,这是一个积累和建造的过程,只有通过对这个人性及其成果的再次否定和摧毁才是通往神性的途径,在死亡与虚无中可以体验永恒。“作为通约效用世界的剩余部分的空无时刻正是神圣事物和奇迹的发生处。”③张一兵著:《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2页。从这一意义上说,“消尽”连接着人性与神性。

就市场泡沫破坏财富的特性来说,其与消尽有着内在的连接,这有力地解释了为何市场参与者总是对投机与泡沫事件趋之若鹜,欲罢不能,即使明知市场泡沫的存在和后果也勇往直前,其实质原因不仅是对财富的狂热追求,还在于人类潜意识中对消尽体验的欲望驱动。“欲望带有强行超越、侵犯某种被禁止、被制约的东西的激烈度;欲望把一度被嫌恶、感到恐惧的东西(被感到是一种狂暴之力的东西)重新带回来。……这时候欲望真正地高涨起来,打开了只有人类才感觉到的通往喜悦的道路。”④汤浅博雄著、赵汉英译:《巴塔耶:消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279页。通往消尽的欲望,指向狂暴的能够令人恐惧的事物,越是危险,潜意识中越是有向其靠拢的欲望,就像飞蛾扑火,带有一种“死亡欲动”的弗洛伊德式意识。狂暴、危险而又神秘的市场泡沫,正是这样一种魅力,对市场参与者有着巨大却莫名的吸引力,这种吸引超越经济理性背后的逐利欲望,那种非逻辑的狂热与膜拜,那种融入其中的喜悦是一种与无限相连的体验。“生命是在对生命的一种毫不留情的超越状态中交给我们的,其毫不留情的程度不亚于死亡。而在死亡的过程中,既然生命被赋予了我们,又从我们这里被取走,我们就应该在死亡的感觉中去探索生命,在我们觉得我们正在死去的无情时刻当中去探索生命,因为当极度的恐惧和极度的喜悦同时产生时,我们身上的生命已经只是多余。”⑤Georges Bttaille and Madame Edwarda,Avant-propos,Paris:Editions,2006,p.1018.在死亡体验中把握生命,在缺失过程中展现富有,在消耗的进行中回应生产,才是符合宇宙规律和生命本性的普遍经济运行方式。但在现实中,现代经济的运行逻辑以物为主旨,物的逻辑成为统治有限性经济运行的法则,其中的人被物化、异化和单向度化,要想打破这种有限的物性逻辑,回归原初完整的自我并触及无限,唯有通过对物的破坏和无条件的消尽才有可能达到。“是在什么样的时间,才向着这样的无边际的连续性被打开呢?如前所述,那就是,惟有把自己创造出的‘财富'及资源、自己拥有的力量和能量毫无保留地消尽的瞬间,惟在‘消解自己'的危急关头的瞬间才能被打开。”⑥汤浅博雄著、赵汉英译:《巴塔耶:消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279页。就如同献牲和祭祀一样,只有通过毁坏物性和有限性才能达到那种神圣的喜悦和通往无限的至上性体验。同样,在市场泡沫的起伏涌动及其破灭的刺激中,以一种超越单纯经济价值的视角来看,其所体现的是物性破坏后的一种人化的回归,一种有限融于无限的释放。这是市场泡沫另类神秘魅力之所在,某种神秘的体验与潜意识中的深层欲望相连接,致使市场泡沫频频发作。

市场泡沫既是个人体验神圣无限的一种集体方式,更是经济和社会系统调整自身运行状态的重要途径。以积累和扩张为关键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现在已使人类文明呈现出系统性危机:从金融风暴到主权债务、从国家破产到生态失衡,都可归因于现代人过分执迷于物的积累,忽略了耗费的作用和地位,遗忘了经济生产所指向的更高目标。“但是——倘若我们不把消耗(consumation)作为行动的最高(souverain)原则,我们就会抵挡不住这些可怕的混乱,没有它们,我们就不知道消耗我们拥有的能量。”①巴塔耶著、刘晖译:《色情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页。市场泡沫的意义就在于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向现代经济人发出警示:财富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不断毫无顾惜地将多余财富摧毁才是回归完整人性与通往神圣的合理方式,才符合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巴塔耶透过莫斯指认的原始存在中的献祭活动,看到了一种与塑形效用相反的纯粹的破坏性‘耗尽',一种与现实功利性使用无关的物品耗损,这种放弃、破坏、失去和掏空式的耗费,象征了某种外在于人的物性存在的面向神灵的精神作用。”②张一兵著:《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6页。突破有限经济模式和现代性困境的重要方式就是反思并改变积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注重并发展与耗费相关的领域,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与生态环境和宇宙规律相契合的状态,使人性可以自由、自在、自为地展现。

四、结语

从巴塔耶的后现代视角来看,市场泡沫有着全新的意涵:作为异质性,它与现代经济彻底决裂,却也开启着新的可能;作为耗费,它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和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运行的另类调节;作为“消尽”,它植根于个人欲望的最深处,与整个人类社会共栖共存。“在大自然当中,在人的身上,残存着一种总是超出一切限度的运动,它永远只能是部分地被削弱。我们是无法全面把握这种运动的。甚至可以断然地说,永远也把握不到什么。”③Georges Bttaille,L’Erotisme,Paris:Editions de Minuit,1957,p.303.这是后现代主义对市场泡沫内涵的一种非结论性解读。

[责任编辑:吴群]

F061.3

A

1009-2382(2015)04-0044-05

李秀辉,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舟山316022)、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上海20043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重点项目“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项目编号:14AZD104)、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市场泡沫的形成发展与防治研究”(项目编号:Y201432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巴塔同质性泡沫
巴塔头目在阿富汗被炸死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巴塔未上的最后一课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巴塔历险记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好泡沫与坏泡沫
巴塔发言人效忠“伊斯兰国”遭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