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论”的认识
2015-02-26李孟冉
李孟冉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论”的认识
李孟冉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社会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是,由此产生的“信息爆炸”,“虚假新闻”和“泡面新闻”等也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
信息爆炸;负面效应;舆论向导
1 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定义
“社会责任理论”是一种媒介规范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社会责任理论基本内容为:第一,大众传播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自由;第二,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众和社会利益服务,对社会负责;第三,政府应对大众媒介有一定约束;第四,媒体的社会责任内容包括真实、准确、诚信、客观、公正、社会监督、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等。
2 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大众传播现状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大众传播越来越受到欢迎,由原来的电视、广播等向人们传播变成了大众向大众的传播。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记者、编辑和主持人等传统新闻从业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大众传播的媒介日益多样化。除传利用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外,网络及移动设备终端发展迅速,而且似乎已经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人们无论在合适在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将其发现的新闻传到移动终端供大家观看,而且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
2.2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容上是大众新闻流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比例大大减少,而各种夸张性和暴力性等新闻层出不穷,各种犯罪新闻和两性新闻更是每天都会出现,炒作明星绯闻,宣扬庸俗的社会现象,为制造“卖点”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虚假新闻屡见不鲜。第二,表现形式上是标题制作煽情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刻意突出新闻事件中的矛盾冲突、感官刺激,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其煽情、刺激的因素,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
3 大众传播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网络媒体自身的缺陷
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决定其复杂性。网络新闻的传播很难找到具体的始创者和传播者,这就造成行为主体不明确。在出现虚假信息时,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责任人,使作为大众传播方式的网络无限制自由化,人们传播的无限自由,致使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3.2民众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如今,人们除了可以传统媒体获得新闻外,还有各种网站论坛,QQ、微博、微信等即时性通讯工具等,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发变自己的言论。由于人们的责任意识淡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地关注,各种虚假信息和负面消息层出不穷,极大地破坏了大众传播的社会环境。
3.3来自媒体本身的责任意识淡薄
大部分媒体存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很多媒体自负盈亏,其必须以生存为前提。在这个媒体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媒体采取“炒作”的方式,夸大新闻,传播娱乐八卦和虚假信息等。
3.4大众传播的法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与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互联网服务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站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关于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速度远远落后于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并且,许多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指向不明,可实施性弱。
4 实现社会责任贯彻大众传播过程的策略
4.1建立健全关于大众传播媒体的和针对民众的法律法规
在面向媒体方面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的要求范围,而且要将法律法规具体到每个行为主义的每一个违反规定的具体行为。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和准确化是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和基础。
4.2建立严格的媒体内部审核制度
规范新闻信息采编流程,采用采编责任人负责制。即新闻信息由谁采集和编辑,就由谁对其负责。同时新闻信息责任人相互监督,对新闻完成过程实行严格层层把关,以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3完善激励机制
一方面,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应加大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专业性培训及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应建立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备的薪酬体制,使新闻从业者在基本的需求保障下以高昂的热情与责任心投入到新闻报道中;另一方面,鼓励先进,利用内部评稿,组织社会评稿,对新闻质量较高的稿件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提高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提高媒体的威望和影响力。
4.4加大批评性报道的曝光力度
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应严格把关,限制暴力性事件,有伤社会风化的事件等影响恶劣的事件的传播。此外,在对影响较为重大的恶性事件进行报道时,应端正态度,做到中立,减少因新闻报道扩大负面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恶劣性事件的报道端正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1]冯臻,涂颖.清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及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
[2]孙巧瑜.论我国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与重塑[J].企业家天地,2013(8).
[3]胥可.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思考[J].视听纵横,2012(1).
李孟冉(1992-)女,安徽蚌埠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