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新媒体发展的利弊

2015-02-26庞艳茹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大众媒介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极具特点的传播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变化,特别是手机媒体满足了受众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它的交互性、分众性、随身行、实时性,正是手机媒体传播特征的核心。

1 新媒体是如何风靡全球的

1.1 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媒体,是指不同时期人们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平台。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G·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来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其传播形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结构,另一层面上可以说受众的主动性得到极大提升,使得每一个人成为时代的“主角”。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便捷性和随时随地性更加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在新媒体的多种形态中,包括互联网媒体、电视媒体、手机媒体三类,其中手机媒体恰恰扩大了这种趋势。

1973 年,被公认为“移动电话之父”的马丁·库珀先生所在的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的出现无疑又带来了一场世界风暴。智能手机实现了拇指触屏功能,让一切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手机已不再是单单承担通讯工具的责任,它更肩负起了娱乐、办公、学习等功能,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介质,更智能化地为人类服务。基于以上特性,手机媒体也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1.2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的传播特点

1.2.1 即时性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大众媒体不用再受传统媒体版面安排、发行时间、节目播出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媒体门户网站的开通实现了新闻的随时随地更新。特别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各大媒体也在争分夺秒抢占先机,恰恰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即时性。而普通大众也掌握了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如自媒体的兴起。

1.2.2 交互性

在传统媒体中,交互性体现在信息的反馈上,大众反馈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如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而且交流起来显得较为被动与滞后,久而久之,大众想要同媒体交流的渴望减弱,变得懈怠。新媒体克服了这些阻碍,如微博上通过私信、评论或点赞的方式,发送邮件的方式,客户端上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微信公共平台上发语音的方式等,都实现了大众与媒体的亲密交流,令大众的满足感与责任感大大提升,其媒介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与提升。

1.2.3 个性化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有“浪费”的现象。虽然传统媒体也实现了信息的分类处理,但细节化还是不够,大众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信息的二次筛选。新媒体体现了人性化的趋向,受众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如新闻客户端对于不同领域新闻信息的订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体现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化与个性化。

1.2.4 多媒体化

新媒体有媒介融合的特点,图片、文本、视频、声音实现了融合,更能满足大众对于信息全面了解的特点,不再受限于传播介质的局限性。信息表达的多样化也使得传播影响力与效率得到提升。

1.2.5 全球化

全球化的特征基于互联网全球化的特征,信息被计算机后台译为字节的形式可方便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再受限于信息载体的形态,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状态。

2 传播学视角分析手机媒体传播特点

2.1 议程设置与把关人地位是否减弱

传统媒体中,媒介对公众的议程设置几乎占据主导地位。电视、广播、报纸,新闻的头版或重点新闻事件都是按照媒体的想法来决定的。科恩曾说过:“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的成功。”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可以抓住公众的关注度。同时,媒体对于新闻事实的再加工,特别是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新闻的真实性有待验证,媒体通过加工处理,传播其价值观与见解,吸引受众眼球。

新媒体时代,当受众成为一个“自媒体”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对于他们碰到的新闻事件,只要他们拿起手机通过一个平台,如微博这个公众平台,信息就会发布到网上。它的发布速度也许会比传统媒体快好几倍,基于其庞大的受众群体的优势。当转发达到一定数量时,自然就成为了舆论焦点,完成了议程设置功能。虽然公众在某些时候可以掌握舆论焦点,但大部分时候,受众讨论的焦点还是通过媒体发布的信息产生的,媒体的公信力在受众的心中依然很重要,把关人的地位虽然会有所减弱,但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2.2 “内容为王”与“技术为王”

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延伸论的概念。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与人体器官功能相连。如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而手机媒体无疑就是拇指的延伸,智能手机触屏功能的实现,使手机媒体的功能逐渐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手机媒体是眼睛、耳朵、手指,甚至是大脑的延伸。手机媒体具有媒介融合的特点,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功能,集视、听、触觉等多种感觉于一体,给用户以全方位的体验,这就是手机媒体流行的重要原因。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即讲究技术、表现形式多样化,而忽略了“内容为王”这一重点,信息的同质化与重复率倾向严重,创新性与独到见解较少。但不得不承认,手机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化进一步加强了内容的传播效果,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3 多级传播模式

多级传播理论是由两级传播理论发展而来,拉扎斯菲尔德在其《人民的选择》对两级传播理论做了系统阐述。其重点在于信息由大众媒介传播到受众时,由意见领袖作为中间环节完成信息的传递与传播,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的核心。集大成者施拉姆第一次对其理论中的漏洞做出了批判与校正。认为两级传播理论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大量信息都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中间不需要意见领袖,如果有的话也是多级领袖与多级传播,因此施拉姆将之修改为多级传播或N级传播。

以手机媒体中的微博举例。首先,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户,这是信息传播的基础环节,通过与好友之间的互动完成小群体之间的传播。而有一些特殊用户,如政府官方微博、新闻媒体官方微博、企业微博等,都有着众多的粉丝,在发布一些消息的同时,粉丝会评论或转载,而一些知名人士的评论和转载,发表一些专业性意见,有意见领袖的特征,从而完成了又一级传播。但有一些信息,中间会忽略掉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直间流向受众,并形成多级传播。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4 结语

移动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应运而生,它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而新媒体的传播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表明了传播方式变革的必要性。新媒体传播的受众是广泛的、定位是准确的、效果是明显的,它适应了受众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但同时,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它无形中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受众对其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手机控”这个名词可以说明全部。我们能否反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大众媒介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