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塑对幼儿发展的促进

2015-02-26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苗苗幼儿园杨小娟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泥塑创造性幼儿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苗苗幼儿园 杨小娟

泥塑对幼儿发展的促进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苗苗幼儿园 杨小娟

泥塑有较大的可塑性,它通过培养和训练幼儿各个感官间的配合,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并着重提高幼儿的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

泥塑 游戏情境 创造力

泥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贴近大自然。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孩子们的手越巧,就越聪明。”在泥塑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促进了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又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表现力。在幼儿园教育新纲要的艺术部分的指导要点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关于这一点,我体会尤深。在此,想结合泥塑活动谈谈如何挖掘和发挥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一、通过多途径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人的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造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对于能带给他们快感并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幼儿总是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性。”因此,在泥塑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是进行泥塑活动的基本条件。

比如,刚接触泥塑的幼儿几乎连团圆的动作都不会,但多数的孩子都会本能地拿起一团团彩色的泥摔着、捏着、用刀切着,这是他们刚开始接触泥塑活动的缘故。因此,我首先让其接触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元宵)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该你们变啦!”片刻后,“我变了蛋糕”、“我的泥变成黄瓜啦”的喊声此起彼伏!看着张张小脸兴趣盎然的样子,我赶紧赞叹:“你们真能干!实在太聪明了”!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孩子对泥塑的兴趣,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教授捏泥的技巧,孩子们切实地对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激发幼儿兴趣,我还特意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游戏环境,将泥塑活动融入到“小猪餐厅”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通过捏、搓、团、揉、压等方法制作水饺、面条、蛋糕、各种水果蔬菜等。若能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更丰富的材料、道具,将使幼儿的角色活动开展得更富有想象力,模仿生活内容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幼儿在游戏中既熟悉了“泥性”,又丰富了游戏内容和情节,更激发了自身学习泥塑的兴趣,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兴趣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渗透泥工内容

敢于别出心裁,追求新颖奇特,这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内部动力。通过泥塑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幼儿玩泥塑的方法和为幼儿提供适应其创造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时,不能拘泥于作品的形象和真实上,而应刻意追求作品的个性和创新。

如中班上学期课程中有一个主题为“香香的蔬菜”。期间我展开了几次泥塑活动。教幼儿创作蔬菜时,我通过出示实例让幼儿了解各种蔬菜;之后,有的幼儿会加以想象夸张,如为胡萝卜装上眼睛、嘴巴等。这充分显示了幼儿的丰富想象力。所以,教师在幼儿塑造物体造型时,应该不断引导他们关心周围事物,让他们学会观察、捕捉物体的主要特征,之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所要表现的物体塑造出来,并能让人看懂。孩子们在塑造物体的过程中,构思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知识和观念的完善。

本学期,我园中班加入了艺术类特色课程的一项内容——渐变色,将两种颜色小部分混合在一起形成渐变色。于是,有的孩子就用橙色和黄色两种泥重叠在一起,运用重叠混合的方法将两种色彩的泥捏成胡萝卜的渐变。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和捕捉到其瞬间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及时肯定了幼儿的创新思维,使其创新萌芽得到保护和壮大。

三、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在教孩子们泥塑的过程中(其实不单单是在泥塑活动中),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那就是个体差异。孩子们自身的能力参差不齐,这使得他们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如能力强的孩子在完成泥塑上较为出色,而能力弱的孩子则表现得不那么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在对待他们的要求上也不能一视同仁。能力强的孩子主要让他们注意物体间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的精细度;而能力稍弱的孩子只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体便可。教师应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从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像我现在所带的中(3)班中,舒羽这个孩子在艺术方面能力就比较强,我便让她在捏造事物的时候多关注一些该事物的颜色及形态。如茄子等蔬菜,茄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状、如何用手将它捏造出来、它的细节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如此一来,就能让原本单调的事物变得更为丰满、生动。而像陈政那样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便让他就单单地掌握如何搓、揉、捏、压、按等捏造泥塑的技巧,放慢他吸收知识的速度,以便打好坚实的基础。

集体教学时,对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根据个别差异对不同幼儿给予个别指导,巩固基本技能——还要求教师除了将能力较弱的孩子的要求放低之外,还要用较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以便其更好地吸收知识技能。辅导方式分为两种:(1)采取一帮一的形式。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错。(2)个别单独指导形式。在每次泥塑活动的过程中,单独针对某个幼儿单方面的薄弱处来进行指导,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介绍作品,求新求异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泥工活动中创设一个介绍作品的宽松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孩子们在介绍自己的构思时,刺激其余小伙伴的思考,激起创造的火花,这时我们就应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观点,尊重幼儿的想法,促进幼儿不断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我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就尽可能地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评,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较好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幼儿介绍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我们不期待幼儿的作品尽善尽美,而是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创造兴趣的培养,以及萌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共同分享创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和求异思维。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丰富其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泥塑活动中独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不断增强,创新求异、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泥塑活动能充分解放幼儿的双手。一块小小的泥块,在小孩子的手中能变成丰富多彩的小世界。孩子们在泥塑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同时也让自己在泥塑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学会欣赏自己,更会欣赏他人……为人师者,应让泥塑这一古老的中华传统民间工艺在下一代的身上重放异彩,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

[1]李玲玲.幼儿园泥塑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1(10):21+32.

[2]刘晓华.泥塑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技术教育装备,2011(4).

[3]徐秋福.谈泥塑课的美育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

猜你喜欢

泥塑创造性幼儿
多彩泥塑
泥塑师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民间美术——泥塑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