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5-02-26杨亦男作者单位山西省阳高县广播电视台
杨亦男(作者单位:山西省阳高县广播电视台)
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对策
杨亦男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高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新闻记者担负着报道事件真相和进行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因此,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本文结合实际,列举一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缺失;原因;解决措施
1 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七条标准,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发扬优良作风”“坚持改革创新”“遵纪守法”“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而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1有偿新闻。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济利益,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等,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费用。有些新闻机构生产所谓的“红包新闻”;有些利用新闻拉赞助、广告,最普遍的做法则是登载“软闻”,以新闻的形式刊发广告从中牟利。
1.2报道失实。由于利益等多种原因一些新闻记者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在写作稿件的过程中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像“千年木乃伊出土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等匪夷所思的假新闻;或是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尤其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上海一家报纸在1999年3月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家化妆品公司开拓市场的先进事迹,文中什么都讲了,就是避而不谈企业的盈利情况。这可能有难言之隐,但抽掉这个关键数字,企业的先进性缺少了重要的部分。
1.3导向错误。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某些媒体和新闻记者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惜制造噱头,“搏版面”,罔顾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大肆宣扬不良生活方式和错误价值取向,诸如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黄色淫秽秘闻、暴力凶杀细节等频频见诸各种媒体。
2 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2.1媒体竞争,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国内媒体数量大增,尤其是网络自媒体的盛行,更是给传统纸媒带来了新危机。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媒介商业化,国家不再拨款,许多报社、杂志社自负盈亏,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点击率,媒体之间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有争议有爆点的新闻,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新闻大战。或是为迎合受众心理需求,登载虚假新闻,制造噱头。
2.2部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不足。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大量新人扩充到新闻队伍中来。有些新闻媒体门槛低,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大部分非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严格、正规培训,有些人甚至缺少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更遑论具有更高层次的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另一方面,他们的收入与发稿数量、点击率直接挂钩,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新奇性”,新闻职业道德防线不堪一击
2.3监督与严惩机制有待完善。由于一些媒体机构管理机制不完善,审核趋于形式化,管理形同虚设。另外,目前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这在客观上为部分新闻工作者“钻空子”从事违规违纪的活动培育了土壤。没有了有效严格的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3 加强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1加强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教育。要想从根源上改变现存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校新闻专业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整体提升其文化素养,使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2健全新闻行业法律法规,尤其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规范新闻行业管理及运作体制。着重从两方面加强。(1)健全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合格人员才能准许进入新闻行业。(2)已经就业的从业人员定期考核,采取淘汰制。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协会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新闻采编人员信用档案,健全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记录制度,健全长效的惩罚机制。
3.3加强监督。加强中国新闻记者协会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建立新闻从业者监督网站,将违反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站公诸于众。鼓励民众积极投诉,确保新闻业监督的立体式、多元化。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纷繁复杂,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媒体自身等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从而使我国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升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卡伦桑德斯.道德与新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桂兰.新闻职业道德案例评析[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