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克服理念、师资、课程设计的挑战
2015-02-26孙先亮青岛二中校长
新校长 2015年3期
文 / 孙先亮(青岛二中校长)
青岛二中国际部:IFY、A-Level
作为一所超过80年历史的中学,青岛二中一直坚持“自主与开放”的办学特色。2001年,学校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国际化课程的探索。
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挑战,也不断在克服困难。
一是理念的挑战。山东被称为“高考大省”或“教育大省”,在这种环境下引进国际课程,家长感觉接受起来很困难,教师会认为让学生花费精力接受这样的课程不值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学校只能从实践做起,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领导力课程的兴趣很高,学校就在这方面进行加强,以此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校逐步让教师去参加有关国际课程的学习与交流,让他们了解课程本身的内容,从内容设置到教育理念,扩展教师的视野。
二是师资的挑战。我们知道,如果让学校已有的教师教授国际课程,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因此,学校决定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合作,借助他们的教师,先让他们的教师给学生开设适合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开始加强学生、本土教师与外籍教师的交流,通过主题讨论、“同课异构”等活动,让外教进入中方的课堂,让学校原来的教师了解西方的课堂,彼此了解,促进教学。
三是课程设计的挑战。一所学校的课程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育人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在具体的实践中,青岛二中的国际课程以研究型课程加素质培养课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自主研究能力、创业能力等。因此,学校大量的选修课、公共演讲等素质教育课程、JA等国际知名素质教育项目、5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大量的实验性课程等等,都是从培养学生认知发展的目标出发设立的。我希望,学生能不断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既具备开放的能力,又有自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