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关键在整合
2015-02-26刘信生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文 / 刘信生(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TEE 融合课程
比起北京、上海和其他很多城市,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来说相对比较落后,但我认为西北地区国际课程的发展同样也是我国国际课程发展的体现之一。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源起于北平五城学堂,前身为北平师大附中,迄今已有112 年的历史。2008 年学校开办国际班,虽然只有短短5 年多时间,但是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独到的经验。
西北师大附中的国际课程有点像“拼盘”,把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整合在了一起。我认为,在中国不管是开办国际班,还是进行任何形式的国际教育,关键是整合。
对于如何整合,我认为有四点需要注意:一是引入与融合,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二是传递与创新,资源为课程提供保障;三是远行与实践,教师为教育奠定基础;四是冲突与吸纳,评价促进教育。
西北师大附中国际班的培养目标为八个字: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实际上,兼顾两者,对学生以及学校来说,时间都不够,所以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高效地达到学习目的。
这种整合兼顾了国际和国内的课程,一方面学校尽可能让教师自编教材和辅导资料,国际班从教师聘任、培训到课程编制全部采取自主完成式;与此同时,谈到资源的充分整合,就不得不提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对接。如今,公共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西北师大附中也在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来为学校教学服务。目前,学校已经创建了西北师大附中的国际课程自主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括国际公开课和本校录制的课程视频,还有丰富的电子文本信息和资料。现在平台上的主要课程是微积分和物理,以后学校会利用平台上传更多视频与其他信息,并充分利用该平台上的各种资源为课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