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遵循规律
——品德教学中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2015-02-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唐妹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内化自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 唐妹

基于儿童,遵循规律
——品德教学中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 唐妹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性。教师要基于儿童的立场,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

道德实践 遵循规律 提高自理能力

在品德教学中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通过组织或利用学生实际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道德体验的同时,主动把道德活动实践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态度、能力、观念和品质。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养等打好基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基于儿童的立场,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有自己的收获呢?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更是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性。

一、具体到抽象

学生获得道德观念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最初,学生掌握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概念是同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渐渐地,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具体的道德现象,并从父母、老师那里获得有关的道德评价,开始初步掌握一些粗浅的道德概念。因此,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要按照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提供典型事例和具体榜样,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如《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图片了解姿势,又展示了小朋友在校坐立走时抓拍的镜头,推选出表现好的榜样,再通过练一练、比一比等形式进行训练。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又通过解放军、礼仪小姐等图片展示,以及博士爷爷的话、脊柱的变化图等,感受正确坐立走姿势的重要性,逐步以比较抽象的道德规范来评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中发生迁移,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内化到外化

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过程。我们的品德教学就是将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内化、内生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行为的过程,是一种具有多元性、互动性的教育影响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品德自我建构,逐步指导行为。

道德行为的内化、操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当儿童的道德情感比较脆弱时,规范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关心老人》一课,孩子从记事到幼儿园,已初步有了要尊敬长辈的意识。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孩子感受老人的诸多不便:头发白了、脸上长皱纹了、眼睛有点花、耳朵有点聋、背有点弯了、行动不方便了、力气小了、看不清、听不清、记性差等,这是显性的、内在的认识。有了这些了解,再组织学生开展爱心行动进行道德体验,如回到家见到爷爷奶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外出;当爷爷奶奶在家休息或不开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分组演一演,学生便可在活动中获得新的道德认识,外化为实际行动,有效指导行为。再结合课后延伸“做爷爷奶奶的开心果”付诸行动,使认识和行为都得到巩固与加强。

三、他律到自律

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儿童的品德形成发展又是“他律——自律——自觉——自为”的过程。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逐渐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律”是“自律”的基础,“他律”要重视基础性道德行为规范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自律”要重视道德认知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

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在获得一些道德观念后,有的会很快地付诸行动,但有时也会不按要求去做。如《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中,根据“下面的事情你会做吗”的留白,我在课堂上安排“我会做,我能行”的小竞赛,学生各显身手,做得有模有样。而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是不会,而是习惯让别人代劳。针对此,我布置学生课后亲自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将“我爱我家”的爱心行动落在生活的实处。还请家长如实地填写反馈表,或直接把家长请进课堂,请他们谈感受,从家长处获取学生在家表现的信息。最后还评选并颁发“小能手”奖章。通过一阶段的督促激励,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

总之,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要遵循孩子的特点,走进他们的生活,尝试以他们的视角去看生活、想问题、处理事情,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希望我们的道德实践活动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获得人生的收获。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内化自律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