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对《播音创作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2015-02-26王晶晶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王晶晶(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新媒体时代下对《播音创作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王晶晶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摘 要: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子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中主持人的特征与趋势,提出《播音创作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通过这些尝试以期使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实践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创作基础;教学改革
1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媒体主持人已做了一些研究。部分研究对新媒体主持人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如罗莉指出新媒体主持人的出现是网络时代的需要,代表了传播者的变革。部分研究对新媒体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话语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肇燮在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与角色定位研究》提出了新媒体主持人的定位应该是公众的意见领袖、话语样式转变和适当的表演。毕一鸣教授在《言由旨遣、语随境迁——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话语方式》一文中认为新媒体主持语境与传统媒体语境最大的区别在于,大众传播的节目语境中,加入了人际传播的情景。有的研究则为新媒体主持人研究提出了建议与要求,如吴郁认为要研究新媒体主持人,需要获得真实信息和感受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案例资料。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教学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较系统的研究是陕西师范大学的蔡昕蕴的硕士论文《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他提出了结合当今媒体发展趋势播音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议。笔者从此类文章中获益良多,笔者将从细处着手,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和阐述。
2 新媒体中主持人的特征与趋势
一般认为,媒介只是承载讯息的工具,然而以麦克卢汉为首的媒介研究者却对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麦氏认为媒介本身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也就是说,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我们暂且无法估摸,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产生了新颖的节目形式,而这些形式中,自然蕴含着主持人新的特征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掌握新传播方式的信息达人
“达人”见于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中,即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有不凡的成就,通达顺畅无阻之人。在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然而我们却常被大量冗余的信息包围和困扰。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主持人能否成为具备高超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信息达人至关重要。首先,新媒体主持人要知道社会风向、生活热点、百姓冷暖,有着对信息掌握的兴趣和能力。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简化受众的信息收集过程,作为网络“信息海洋”中的导航人——主持人应该具备一项新的基本功:掌握信息化传播方法,即信息识别、信息解读、信息综合、信息交流等[1]。主持人的把关人角色更多的由过去喉舌、控制变成了选择、交流,用个性的角度为微分化的受众梳理信息。
2.2 形式多样的个性言说
在电视环境中形成和延续的主持人风格与规范,是否是新媒体所有受众的审美取向?传统媒体中更多呈现的是精英阶层的观点,新媒体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产生了很多新的媒介个性,大众的话语表达空间得到了空前提升。那么,大众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怎样的主持方式?这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从网民的点击率和评论来掌握了。如优酷推出的《晓说》受到很多人追捧,节目主持人兼讲述者的高晓松将他的游历见闻等向受众娓娓道来。其实就内容而言,这些人文地理、历史传奇大部分都在传统媒体中呈现过,但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去听高晓松的讲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高晓松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犀利而不失睿智、在表达观点上有了更开放的话语权和话语方式。在栏目中,他的表达总是与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相关联,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并赢得了众多受众的青睐,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传播符号,从而也使他个人在受众的口碑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牌长效应。同样,罗振宇在品牌栏目《逻辑思维》中通过死磕和自虐获得用户的喜爱,“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在其主持的《袁游》继续将幽默发挥到底,诸如此类。可见,新媒体语境下要想脱颖而出,拥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是件利器。此外,在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中,一个个主持人充分利用其本身的才智、个性、气质特征,展示出鲜活、立体、多彩的主持风格。
2.3 自然轻松的交流方式
尼尔·波兹曼在其所著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使得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到网络时代,这种娱乐化取向有过之而无不及。网络使用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后,就始终闪耀着草根情怀。网络的生命力也来自最普通百姓的创造力和娱乐性。随着当代物质日益丰富,网络成为我们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一个轻松愉快的娱乐平台。第三方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视频等娱乐服务的强烈诉求成为推动移动视频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源动力[2]。我们可以看到在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其资讯版块的主持人很多都是采用戏说的方式演绎新闻事件,让事件更有看点。而《优酷全娱乐》《轻松时刻》等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更是闪烁着自然、幽默、青春、活力的光辉。
2.4 互动状态下的人际交流高手
新媒体高度的互动性,使面向大众的节目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个人化。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像面对面的交流一样与每一个独特的受众进行沟通,才能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和参与。以《优酷全娱乐》为例,受众网络评论已经构成节目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网民可以决定下期节目主持人的着装打扮。《56微博江湖》在微博互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歌曲演唱和点播,并且为观众录取手机铃声、闹钟铃声等,使更多的受众加入到《56微博江湖》的粉丝中来。能够与观众愉快地交流,拥有自己的“粉丝团体”,成为一名优秀的人际传播高手,也是新媒体环境中对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受众的地位在新媒体节目中悄然转换了位置,使观众成为节目的主要把控者,让受众更加具有参与感、真实感、互动感。
3 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创作实践教学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的吴郁教授曾提出:“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认识并重视语境是节目主持人语言活动的起点。”无论是从新媒体当前呈现出的主持人形态的改变,还是学人们对新媒体环境下对主持人要求的改变,我们都应该在教学环节应对这种改变,笔者在播音创作基础课程中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3.1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掌握新媒体传播方法与技能
要使学生成为新传播方式环境中的信息达人,实践教学中就需调整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和架构,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进行开放式和多元式的学习。我们的教学需紧跟技术进步、不断学习,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多功能相机和摄像机等,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处理、传输技术,才能完成在不同载体和终端的信息传播。例如,近年来手机客户端成为新闻传播新平台,应尽快学会如何快速、有效地向这一平台推送信息,并弄清客户端信息在表述方式以及文字与图片、音频、影像的配合上的新特点[3]。
3.2 利用新媒体可容性空间,充分培养学生兴趣与个性
张颂教授在《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一文中就提出,播音学强调主体间性,传播主体“朗读流利”的低层次要求,向专业精深化、人才高级化发展[4]。新媒体的发展也为播音主持向人才高级化培养的改革开拓了可容性空间。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有着深刻关联的。要成为有自己个性言说的主持人,其本身必须对某些领域有着深厚的认知、独特的见解,而这些都来源于本身独特的个性和知识体系。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又专业的知识库,它可以为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提供大量的专业知识。那么,我们的专业教学中,就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专业教学的叶脉中,有力地补充进充满个性的血液。
3.3 更加重视表达技巧与传播规律的培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要作为舆论领袖的形象出现,必然要求主持人具备舆论领袖的传播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需更注重从人际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语音、语言表达、访谈、演说、辩论、表达、说服、协调、领导及沟通心理学等人际交流实务知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为实践教学重点。
3.4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新媒体主持实践中,学以致用
一方面,“自媒体”的迅速扩张,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媒体。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样的发展现状下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本身的地缘原因,学生的媒体实践机会较少。新媒体很好地克服了空间障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在播音创作课程中,尝试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和题材做节目,上传到网络进行共享和展示。有的学生喜欢文学就把自己对文章的感触在个人电台上进行交流,有学生特别喜欢历史就做历史类节目。在实践中发现,这比简单的上交录音作业会更有激励作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形成。因为有了大家的评论和交流,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专业成就感。从心理学来说,成就感本身就是支撑一个人热爱和深入学习的东西。
4 结论
近些年新媒体的发展迅猛,“三网融合”从热议走向成熟,全媒体时代到来的现实提醒我们,播音主持专业在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同时新的形势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者王国维笔下的“求学三境界”,历经了“独上西楼”的目标展望,“衣带渐宽”的执著痴迷,才能享有“蓦然回首”的成功惊喜。播音艺术实践教育面对媒体环境的改变,应该更多地去引导学生进入新媒体的世界,或许有一天学生才能收获在新媒体实践中的成功惊喜。
参考文献:
[1]毕一鸣.言由旨遣语随境迁——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话语方式[J].视听界,2013(5).
[2]王影.艾瑞咨询:平板电脑用户娱乐属性强,消费水平较高[EB/OL].艾瑞网, (2013-12-31).http://wireless.iresearch. cn/mt/20131231/223928.shtml.
[3]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J].现代传播,2006(6).
作者简介:王晶晶(1984-),女,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与传媒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