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空间的拓展

2015-02-26王晓媛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发展空间广播新媒体

王晓媛(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空间的拓展

王晓媛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空间拓展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播媒体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广播空间拓展的相关策略,以期对提高新媒体下广播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发展空间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持续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广播的发展空间受到不断挤压。在此背景下,广播行业有必要结合自身时效性特色和听觉媒体的优势,积极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中,使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体制没有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中

从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政企、政事和管办不分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现象,阻碍了广播行业的持续发展。例如,各个地区的广播发展存在明显的分散情况,大量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被浪费,没有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集中、融合,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增加了内部的消耗,不利于广播行业的整体发展。

1.2 没有与网络媒体有效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开始积极投身于互联网体系中,但是绝对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完全代替传统的无线广播电台。这主要是因为:(1)传统广播有自身固定的听众群体,网络广播需要依托与宽带网络和高速无线网络,但当前的硬件条件还不够成熟;(2)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广播听众群体,尤其是后续青年群体较少;(3)新媒体下的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缺乏专业管理,导致网络广播信息量相对较少,难以吸引新的听众,使得既有听众流失。

1.3 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广播媒体属于听觉媒体,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比,缺乏可视性,不能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受众面前。若在节目编排制作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主持人通过语言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自然使得受众感觉内容单一、呆板。例如,广播中大多设置音乐节目,但是多采用单一的热门歌曲播放模式,没有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创新性不足,难以吸引受众。又如,部分电台设置了深夜、午夜谈心节目,虽然其出发点好,但是部分主持人因为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只能够通过在播音中加入低俗的言语和素材来迎合受众的“口味”,使得节目的整体档次下降。这些问题使得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陷入到难以发展的泥潭中。

2 新媒体化解下广播发展空间的拓展

2.1 利用自身优势,深挖自身价值

广播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和伴随性,在发展空间的拓展过程中要深刻地意识到该特点,这对于提高其在新媒体下的生存环境尤为必要。例如,在编排和制作音乐节目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地区的音乐特色,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以满足当地受众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制作有特色的音乐节目,建立自身的品牌,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同时,基于新媒体环境特点,以自身时效性和伴随性为切入口,利用网络的互联性特点,将自身形成的品牌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是当前广播媒体提升自身服务品质和品牌的有效方式。要意识到,不管接收媒体如何改变,从广播的角度来讲,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发生了改变而已,依然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2.2 以“微产品”为基础,构建新型广播平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给传统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4年初的微博用户超过了4亿,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主力军。因此,新浪在2011年推出了微电台,截止到2014年已经覆盖了全国34个地区,加盟电台超过了480家。通过这种方式,微电台将传统的地面广播电台与网络电台结合起来,并利用自身网络技术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微博受众,使得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为广播受众群体。

同时,微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通过微信平台,媒体能够与受众进行单对单、单对多的信息互动。基于此,广播媒体可以利用强大的微信平台,充分挖掘其在用户管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信息发送的功能,让听众能够深度参与到节目的环节当中,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关注度,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2.3 创新广播节目内容

广播节目内容是广播的灵魂。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通过积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内涵,使得节目信息多样化,才能够获得听众的青睐,这也是广播媒体发展的法宝之一。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受众接触媒体是具有其特殊动机的,一切接触都是有意识的。因此,广播媒体要做的就是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包括为他们获得关注、满足其实用需求。这是广播媒体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应该立足听众的实际需求,对栏目、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编排和制作,通过网络工具进行传播,逐步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建立自身的品牌。例如,广州电台的《赵广军生命热线》栏目就针对当前现代人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而设置的谈话类界面,其针对性强,而且形式新颖,获得了听众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夏青.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广播发展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作者简介:王晓媛(1985-),女,山西太原人,大学本科,初级职称。

猜你喜欢

发展空间广播新媒体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以人为本”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走出言语评价中的自卑情绪探讨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汽车饰品在农村的市场需求分析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