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2015-02-26张占垒
摘 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本文就怎样使新闻标题出彩及“装扮”等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总结。关键词:新闻标题;艺术特征;修辞技巧
俗话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如何确保新闻标题能够更加醒目,使新闻的导向作用更鲜明,赢得更好的市场,常常让有的新闻工作者犯难发愁。
1 新闻标题口语化
现阶段,新闻标题主要向口语化的发展方向靠近,尤其在“软新闻”板块更加凸显,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在新闻标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顺口溜、打油诗、民歌及网络用语。这些用词都增加了新闻标题的形式,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口语化标题。口语化新闻标题防止了概念化的产生,通过口语化的应用,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感染力,使其更加形象化,并受到了观众的关注与支持。
首先,口语化新闻标题是人们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词语,将其使用到新闻写作中,可以提升新闻的亲切感。其次,在新闻标题内大量添加谐音字与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加观众看后的印象。最后,口语化新闻标题更能让观众明白新闻的内容,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2 新闻标题动感化
新闻标题能否引起受众的关注,不仅需要新闻内容丰富,还需要写稿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巧妙地运用动词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动感美,有效应用动词,确保人物形象饱满,并能将一个场景真实再现,促使整篇新闻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为增加新闻标题的动感美,编辑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捕捉动作,捕捉形象的动作。部分动作在生活中特别形象,将这些动作形象准确抓住,并对这些动作形象进行巧妙反映,就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就是一条成功的新闻标题。《中国文化报》的标题《文物保护不可“亡羊补牢”》,通过一个“亡羊补牢”词语,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文物管理要从严从细管理。这个“亡羊补牢”成语,在这个地方应用十分恰当与合理。对传神动作进行捕捉,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新闻标题内,在标题制作中必须做到内外兼顾,确保内外有效合为一体,将新闻内容真实地表现出来。
第二,巧妙使用动词,巧用动词比喻。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应用动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选用符合新闻内容与意义的动词作为标题用语,可以体现标题的生动性与亲切感。细细品味,将动词应用到标题内,还存有诸多特点及变化。部分编辑人员,在选用动词进行标题制作过程中,做出了较高的贡献,为新闻标题的准确拟定提供可靠地依据。
3 新闻标题悬念化
悬念,就是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木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不继续听下去探个究竟。
3.1 在标题中设置悬念
标题标出令人惊讶、诧异的新鲜事实,甚至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奇事实可以造成悬念。
“险!世界杯救了一家四口”(2002年7月1日《广州日报》)
该标题仅通过十个字便将一个奇闻展现出来:世界杯足球赛如何将一家四口拯救?原新闻内容主要讲,一天晚上,在睡房的天花板上,有一块面积约为三平方米的水泥板掉落下来,坠落的位置刚好是睡房的大床上。所幸当天是周六,由于有世界杯球赛的直播,与往常相比,一家人睡的都比较晚,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原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天花板坠落事件,通过作者的构思,与世界杯足球赛联系起来,从而有一定的悬念产生。
3.2 标题中标出与常理相悖的事实可以造成悬念
例如,大河报2012年8月6日A03版“为女喊冤为何被劳教”。《一等奖发给第二名》, 令人不解其意,而又欲知其究底,只好耐心读下去。
3.3 标题标出看似矛盾则合乎事理的事实,可以造成悬念
例如,《一个被“检举”出来的好干部》,检举往往让人联想到坏人坏事,推选或推举才应该应用到好干部身上,而这个新闻标题确保在好干部身上应用“检举”一词,是“检举”出来的好干部,以“坏”衬“好”,更加突出“好干部”平时不计名利,默默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好思想、好作风,新颖别致,有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4 新闻标题修辞化
好的标题如同人的眼睛,通过它能透视文章的灵魂。新闻标题虽短,但为了追求良好的表达效果,常用一些修辞格加以修饰。纵观这些新闻标题,常使用的修辞方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换一个名称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其二,比喻。比喻可以把事物和道理描写得通俗、生动、鲜明、形象,是新闻标题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其三,对偶。所谓对偶,即结构相同或大致相同,字数一致,两个短语或句子的意义密切相连,从而对称排列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能够使标题展现出一种对称且平衡的效果,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结语
标题是新闻的“文眼”,读报读题,看书看皮。新闻标题制作也是一门艺术,怎样使新闻标题出彩及装扮等艺术特色,值得长期深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