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谣言的文体特征分析

2015-02-26李海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时态语料

摘 要: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促使新闻随着各种网络渠道迅速传播,网络新闻谣言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只有掌握了解网络新闻谣言的文体特征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深层涵义。针对近年来对于网络新闻谣言的界定及各个角度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其语料文本的时态、语态以及文本措辞等方面文体特征进行探讨。

1 引言

日新月异的信息全球化时代,网络新闻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一些网络上发布的新闻却出现很多不实或缺乏依据证实的消息。谣言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平台大量转发,加剧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等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网络新闻谣言添油加醋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受众更容易理解并进行传播。

2 信息时代的网络新闻谣言

依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于谣言rumor一词的解释为,一种缺乏真实的事实依据或人们之间相互谈论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网络谣言就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平台,传播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或短时间内无法论证的信息。早在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曼就对二战期间出现的谣言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谣言流通量与该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的模糊度之乘积成正比,则谣言传播研究中的经典模型公式为:R=i×a。然而网络时代的谣言文本特征随着信息源的多样化或模糊度等绝对因素的变异,经典谣言传播公式在某种程度上应被修正 [1]。例如,西方媒体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屡次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住院”等有关身体状况欠佳方面的信息,也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界研究网络新闻谣言的焦点。

对于国内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方面的实证分析,王理和谢耕耘(2014)基于2010-2012年间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信息的生成机制、传播机制、干预机制等进行实证分析,网络中流通信息的真实性对管理部门公信力带来更大挑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辟谣,增强辟谣传播效果 [1]。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伴随着的网络谣言更具有传播力度,陶国根和黄毅峰(2011)就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进行分析并给与其控制策略,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缺乏敏感度和预警性,缺乏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总结反思和持续关注,不仅影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甚至激化了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制定不同的网络谣言控制策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控制 [2]。对于网络谣言的形成,何雨(2012)论述了在信息平民化的现代社会,敏感性网络谣言已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并从谣言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角度分析了网络谣言生成的群体动机,认为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是网络谣言传播、繁衍和选择的社会机制 [3]。大学生作为当今主要的社会群体,必须认清网络谣言的实质本质,才能不被网络谣言的毒瘤所侵蚀。李姚丽(2014)首先针对网络谣言的分类做了详细分析:无中生有型、添油加错性、断章取义型,并对大学生接触网络谣言的渠道、传播机制、对待网络谣言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及提出其应对策略:完备相应法律体系、规范网络技术、增强社会公信力、建立社会引导机制以及加强大学生自身思想教育方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有效监督控制处理机制 [4]。

3 网络新闻谣言文体特征分析

3.1 时态主要为一般现在时

网络新闻谣言的语言风格首先体现的就是时效感,那么语句则常常会使用一般现在时,突出网络新闻的直接感和现场感 [5]。网络新闻谣言往往在新闻报道中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引发思考的事件加以不实的信息,并以一般现在时的时态展现出来,使读者把新闻报道的事实与缺乏依据的消息混淆。然而,往往是这样的网络新闻添加了“新的爆料”,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成为网友吐槽的焦点。一般现在时的时态语感给网友一种最新消息的新鲜感,从而吸引众多网友的眼球,并且一般现在时的时态在一定程度上突出网络新闻的真实感,使网友更容易相信这种缺乏论证的网络新闻谣言。

3.2 语态主要使用被动语态

新闻媒体报道主要采用被动语态,以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被动的语体从语言的角度讲,回避了动作的施动者,排除了事件报道的个人感情方面的主观因素等,只强调事件的内容及结果,因此事件报道所叙述的语言就体现出其客观性与规范性。网络新闻谣言利用了这一特点,使得网络谣言更具有直接感,直逼事件的各个环节,网友在阅读了解此事件时便会有种主动意愿等。网络新闻谣言的这种语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新闻的及时性,使得网友理解事件时觉得清晰明了,很容易从网络新闻谣言的受害者逐步沦落成为散布者。

3.3 主语以第三人称居多

网络新闻谣言的语句较多使用第三人称作主语,同样意在突出网络新闻的客观性。报道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受众更容易理解此事件的“客观性”, 以事不关己的第三人称的身份把重大事件的原始语料通过巧妙修改和增删某些细节等方式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在解读原始语料的过程中断章取义,致使网友错误解读事件的内容,深陷网络新闻谣言的陷阱。

3.4 措辞通俗易懂,语言口语化

网络新闻的措辞通俗易懂,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都可以知晓其意;语言偏向于口语化,使网络谣言传阅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接地气的词汇短小而精悍,体现出网络新闻的简洁性以及可读性,口语化的表达忽略了事件的逻辑关联性,增加了网络受众,助推了网络新闻谣言的传播。一些事实碎片看似直接明了的语言叙述,却通过剪切整合,悄无声息地迷惑众多网民,使有心求证的网民往往在不够深入的求证过程中反而被迷惑成为网络谣言的散布工具 [4]。

4 结语

网络新闻谣言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方式,通过对原始语料的断章取义等的错误解读使得广大网络读者深受其害。通过网络谣言制造的恐惧和悲剧不胜枚举,然而面对网络谣言,受众不能只是简单抗拒,拒绝接受来自网络的一切消息,而应该提高鉴别谣言的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官方媒体应及时公开信息,面对网民的疑问,及时进行回复沟通来应对网络谣言;大众媒介则可以通过其舆论领袖的角色来引导网民,充分利用网络谣言的社会功能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时态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