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防控对策

2015-02-26泰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现代金融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信用风险管控

泰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防控对策

泰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当前,外部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好转,国内实体经济持续低迷,部分信贷客户经营艰难,因资金链断裂、对外担保等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增加,给信用风险管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结合农业银行泰州分行实际,分析如何抓好不良资产防控及清收工作,有效提升资产质量管控水平,确保稳健可持续发展。

一、信用风险形势的总体研判

今年以来,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18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居全省第5位、苏中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0.24亿元,同比增长10.8%,与上半年持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1.76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沿江八市第1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29.06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列全省第6位;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6.0%、26.8%,比上半年提升了18.2、21.6个百分点,销售回暖趋势进一步巩固。

泰州地区虽然经济指标数据明显回升,但依然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期,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接续期,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就传统产业而言,船舶、冶金、石化等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利润摊薄的生存压力,又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压力;就新兴产业而言,由于领军人才缺乏、技术支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产业规律的作用,有的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尚未形成现实产能,如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具有较长的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像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就金融环境而言,钢铁、航运、纺织、煤炭、工程机械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明显下滑,兴化戴南、靖江新桥、海陵九龙等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信用风险有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客户、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向项目贷款延伸扩散的趋势,并通过担保圈、上下游进行传导。信用风险管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二、不良资产成因及防控难点

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控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客户层面看。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部分企业近年来经营持续下滑,尤其是一些市场竞争力薄弱的企业经营已难以为继,甚至走向破产重组。截至2014年末,泰州农行320家有纳税销售的企业中,纳税收入同比下降的有141家,比例达44%,欠贷企业连续两年纳税收入下降的有51家。二是少数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或对外投资,项目回报未达预期。如某有限公司由于海外投资占用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资金不足,贷款形成风险。三是企业自身或关联企业、所属集团由于涉足担保圈发生代偿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无以为继。如某金属加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对外担保高达20多亿元,风险化解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产业层次低、同质化严重,逐步演变为行业性、区域性风险。五是经济下行导致个人房贷客户整体还贷能力下降。泰州属于劳动力输出、输入并存性城市,务工人员集中于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务工人员收入整体性下降,用于偿还贷款的资金减少,通常是催得紧、还几期,过一段时间又形成不良。

(二)从银行层面看。一是客户经理贷前调查不深不细、贷后管理简单粗放、潜在风险客户排查不够深入细致的问题仍然存在,不能及时发现、预警和有效处置风险。二是一些资产业务从业人员由于对产、行业认识不足,对实体贷款往往过于注重股东实力,忽视了对企业整体实力的研判。三是风险控制手段较为单一,过分偏重于抵押或保证担保,缺少及时有效的综合管控措施。四是近年来银行业迅猛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态势下,不少银行为了抢夺市场、争取份额,对企业盲目、过度授信,使企业风险快速集聚,抗风险能力不断弱化。如某工业有限公司有11家银行对其授信,用信敞口高达24亿元,远超其实际经营需求,大量资金被集团总部占用。五是银行业间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加之少数银行单兵作战,采取抽贷、压贷或诉讼措施,导致企业运转困难,造成小船逃跑、大船搁浅的局面。

(三)从社会层面看。一是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不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由于抵押资产有限,互保和循环担保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担保圈(链)。一旦借款人出现风险,担保人往往陷入旋涡,如何对担保圈“破圈解链”已成为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二是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一些不良贷款企业的投资人,往往采取异地投资入股的方式转移资产,给信用风险管控工作带来压力。三是政府维护金融债权的支持力度不到位,特别是国发办43号文下发以后,部分地区的政府在协调处置有关风险事件上说的多落实的少,效果不佳。

三、不良资产防控及清收对策

(一)严守风险底线,加大潜在风险客户的风险化解力度。明确各级行行长、分管行长、前后台部门负责人、客户经理的责任,持续开展信用风险排查,并加强潜在风险客户的贷后管理和风险化解工作,防控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客户经理应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生产经营情况,核对企业财务指标的真实性,核实抵押物的价值状况和保证人的担保能力,对发现的风险信号及时预警、尽早处置。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清收处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健全机制,由风险管理部牵头,公司与投行业务部、零售银行业务部、信用卡与电子银行部各司其职,分别制定清收处置职责和工作要点,确保措施具体、责任到人、要求明确。二是定期组织开展资产质量管控竞赛活动,将各支行行长、分管行长、市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部分绩效工资与新发生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季末管控目标任务进行挂钩考核,严格落实不良贷款管控责任。三是实行季度汇报制度和条线月度例会制度,定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切实提高清收处置的效果。

(三)实施“名单制”管理,狠抓大额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将单户贷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法人不良客户、50万元以上的个人不良客户以及5万元以上的信用卡不良客户列为清收重点,实行市、县两级行班子成员挂钩牵头负责,共同承担清收处置责任。同时,明确由风险管理部牵头制定清收预案,形成不良大户清收管理台账,按旬督查推进,做到清收重点化、重点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确保清收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推进。

(四)采取多种手段,力促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大依法清收的力度,定期与市县两级法院进行集中会办对接,落实具体清收方案,最大限度赢得法院的支持与配合。二是做好不良贷款核销工作,对诉讼2年以上无法收回的可疑类贷款以及符合条件的个人类贷款进行梳理,对照条件及时申报核销。三是有序开展法人不良贷款组包转让工作,对辖内法人不良贷款进行论证分析,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客户,争取列入组包转让计划,待上级行确认后迅速开展内部估值、尽职调查、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寻求政府部门支持,着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担保圈(链)风险化解方案,同时,对联合授信管理客户,政府部门应明确约束措施,禁止银行单方面采取行动,随意抽贷、压贷或对企业提起诉讼。二是建立贷款周转资金池,由地方政府根据辖内企业运行质态和贷款规模,统筹资金建立贷款周转资金池,用于企业到期贷款的偿还周转。三是政府部门在年度考核中应加大对地区不良资产控制指标的考核力度,对金融质态运行稳定、信用风险控制有力地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予以奖励;对于不良资产上升幅度较大地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行政诫勉谈话。

(课题组成员:汪洋、孙俊)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信用风险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