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
2015-02-26刘敏慧
刘敏慧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
刘敏慧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交流手段,微博就是其中之一。在当下网络信息泛滥和大众对信息知情权扩大的情形下,微博成为新媒体行业里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兴工具。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分享信息、接收信息这一特点为受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本文简要从微薄的特征和大学生自身论述了大学生们为何使用微博。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特点;原因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交流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微博就是新时代的一种传播信息和交流的工具。在这个全新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微博的主力军。然而,当代大学生们拥有知识、技能,追求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随着大学生使用微博数量和时间的增多,相应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1 微博的含义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被用户们用来分享信息、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的崭新的平台。微博同博客极其相似,是一个基于Web2.0思想的互联网应用。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以及即时通信软件和其他客户端来组建个人的社区,并通过发表图片或140个字以内的文字来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1]。
2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分析
2.1微博的特点和优越性
微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即大众性、互动性、快捷性和动态性[2]。
现阶段,由于手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上网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大到名人,小到普遍民众,都可以通过手机参与微博发表自我主张。可以说,手机提供的平台为更多的普通人带来了表情达意的机会。另外,这种全民上微博的热潮扩大了网民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普通民众的声音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在人群中产生共鸣。如4·20雅安地震期间,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灾区受灾状况以及急需的物资,很多民众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不仅积极奉献爱心,还将爱心传递,呼吁更多的人献出自己的力量。
微博的互动性表现在,每一条微博既设有评论,也可以转发,如此一来,就促成了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微博的互粉功能和私信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互动性。例如,在使用微博时,可以通过关注名人或自己感兴趣的人、企业等,来进行信息的互动,获得有价值信息。
信息速度快捷,是微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因为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约束。微博不仅发布信息的速度快捷,接收信息的速度也快捷方便。如钓鱼岛事件,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微博了解事情发展的阶段和具体情况。
“微直播”可以说是微博动态性最好的体现。微博的这一功能,增加了其时效性和动态性,也满足了受众一边看直播,一边刷新信息的需要。如2012年的十八大、2013年3月举行的两会,微博全程直播大会现场的情形。
微博是现今社会比较时髦的一种交流工具,恰好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时髦和新潮的心理需要。
2.2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在微博这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上,大学生们扮演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即受众。对于受众来说,微博呈现了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性,其中最能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就是个性化[1]。
我们使用的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杂志,在传递信息的时候,采用的是单向传播的方式,是预先为受众选择好了对象和内容,但微博的出现,让信息的传播逐步走向了自主化和个性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选择信息的内容,是娱乐性的还是新闻性的,或是其他感兴趣的方面。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渐渐走向开放。一方面,微博提供的阅读方式具有个性化。在微博里,大学生这个群体不必担心找不到阅读网站的频道和地址,也不用关心技术性问题而影响阅读和信息的获取。微博提供的个性化首页,也正符合大学生追求独一无二的性格,在个人主页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喜欢,设置不同的画面。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交友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也追求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思想观念不同,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生活在网络世界所营造的一个虚幻的、抽象的环境,这也让大学生们在交朋友、学习方面更加追求新意。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更有意思,更具神秘色彩。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型的网络产业,微博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不管是微博的几大特征也好,还是大学生们自身也罢,使用微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行为之一。但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涉及到真实的姓名、家庭住址和个人照片等隐私较高的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好玩,忽略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64.
[2]于连民,车蓓蓓.中国微博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6).
[3]章小兰.浅谈微博的特点和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