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的开发策略

2015-02-26吕贵香张丽艳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

吕贵香 钟 庆 张丽艳(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的开发策略

吕贵香 钟 庆 张丽艳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摘 要: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受众为本、节目内容贴近生活、注意画面的可视性等6项策略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 教育电视节目 开发策略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新兴的融合计算机虚拟现实与传统演播室色键抠像以及多媒体、三维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媒体技术。通过虚拟演播室技术、计算机制作的三维虚拟场景与摄像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实时合成, 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时变化,实现两者紧密融合。它的出现丰富了演播室的表现手段,为观众呈现了更加新奇的视觉体验,同时节省了大量演播室建设的时间和经费。

为有效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来开发制作更多更好的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特提出以下开发策略。

1 以受众为本的开发理念

节目定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受众。节目定位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对目标受众能否实现成功定位。心理学家认为,受众需要是社会创造的需要,属社会性需要。受众的需要受需要主体——受众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受众生活状况的制约与影响。可以说,受众需要在传播系统中占据主体地位。正确认识受众,归根结底就是要对受众的教育需求的类型、层次、时机等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不容否认,由于受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等影响,特别是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及形态的需求或者喜好是有差异的,对电视节目好坏的立场、能力和水平也是有不同的。

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制作的电视节目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因此,针对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的电视节目,应抓住受众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突出“个性化”的需求。从大众传播角度来看,教育电视的受众属于的“特定的受传者”,其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保持稳定的收视,对某种媒介或信息内容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并愿意保持稳定的接触。例如香港的《赤子同根300秒》节目,面向的对象是中学生群体,因此节目设计中的很多元素都体现了受众为中心的特点,如用Rap说唱的方式来体现主题,非常生动有趣,还请到学生朋友喜欢的偶像张敬轩来为节目进行虚拟演播室的解说插播到节目中,这也让中学生们喜闻乐见。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利用虚拟演播室创设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电视画面和语言从各方面来对受众进行熏陶。

2 节目内容贴近生活

目前学校的教学大多是抽象的,脱离具体情境的,学生常常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科教电视节目通过创设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讲述的内容上来,让受众发觉节目讲述的内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受众对所学科学知识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引导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主动寻求解决节目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专家、熟手的经验和技能。辅导包括当学生完成任务时对他们的观察, 必要时, 介入学习过程并提供支架; 没有必要时, 则及时“隐退”, 为学习者提供主动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即让学生们自己来建构学习。电视媒体可以真实地再现学习活动、完整的专家作业和工作学习过程。这种再现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的潜在交互功能实现电视观众对教育节目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创造机会; 可以利用节目中多个场景中不同角色人物之间的交互,发挥电视再现人际传播的优势, 使节目中的人物和屏幕前的观众都参与到屏幕中的学习当中( 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 ,并使他们扮演多重角色, 为多重观点的产生提供可能。

3 加强画面的可视性

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可视性。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器官,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电视节目创作者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我们在策划和拍摄节目时,不要忽略了视觉定位,即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爱森斯坦说过“电视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可见画面不仅是现实的复现,同时还寄托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它不光具有视觉上的感知价值同时还具有美学价值。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要求摄制人员要了解和熟悉其技术特征体,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以及景别的变化,通过电视画面,把宏大的人文图景、细微的情节发展、时间的跨度变化等用画面语言来表达,增强画而的立体形象,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制作的教育资源应当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它不仅能获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习者获得美的享受,是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在节目制作中应该尽量注意画面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并合理控制、调整节目的节奏。技术利用上可以利用如虚拟演播室、非线编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形象化手段传播文化,展现了人文题材电视节目的独特魅力。总之,人文题材教育电视节目的画面既要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又要提升节目主题、强化节目风格,具有文化味。

4 构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培植理论的提出者,美国传播学者乔治.格博纳认为:“电视是一个讲故事的中心化体系,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重在强调电视影响力受众形成观察世界的共同方式,但是仍然可以从侧面看到电视作品是讲求故事化加工的。

新西兰著名科教片导演朱迪斯·库伦认为: 所有的科教影视片的制作者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即从感情和科技两个方面。将观众牢牢抓住 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学习新知。”由此可见,故事情节不仅仅是情节性影视节目作品的专利,在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中也需要故事情节,而且要把所要讲述的知识融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去,用故事去打动和吸引观众,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在表现手法上,国外的很多科教片都在科教片娱乐化、故事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经典的科教系列《Discovery》,适当的采用了戏剧化的情节、主持人和演员的表演、特技闪回等表现手法,使节目极具观赏性。故事对情境学习和知识的社会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叙事在信息的迁移和发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还可以帮助人们记录他们发现过程的痕迹,为记忆所学过的东西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结构。如果受众是中小学生, 由于他们年龄小、经验不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特点, 适宜采用讲故事、戏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 从而充分发挥电视的叙事功能、表现手段和趣味效果。更为重要的是, 故事能够帮助收看者保持事件( 思维) 发展的逻辑关系, 能够整合大量的相关“碎片”“信息”, 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过程。节目中创设的故事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故事, 要通过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在故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解决。

5 采用丰富的技术表现手段

技术性: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利用虚拟演播各项技术,可以轻松地创设环境,制作各种逼真的场景,还可以对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获取直观的形象。近些年来,电脑特技和动画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为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创设丰富的虚席情境、贯彻建构主义思想提供了许多优越的条件。它那大胆的构想、特征鲜明的造型、夸张的表现,使得创作者可以不受摄像机的束缚,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不仅增强了教育电视节目的表现力,而且延伸了虚拟演播室学习情境类教育电视节目的题材范围。

受众对新奇的东西总是会有很大兴趣。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节目都有意识的运用了现代摄制技术和电脑特技渲染情绪、塑造形象,极大的丰富了电视视觉语言的表达。2001 年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推出了特别节目《与恐龙同行》。创作人员根据世界各地的恐龙遗迹和大量资料,展开想象,模拟出恐龙生活的大量镜头,在合理想象的同时又追求细节的完美,惟妙惟肖的创造出了大量的逼真生动的恐龙画面,丰富了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和震撼力。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首先,其强大的场景功能可以为教育节目的情境创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不管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是人们虚构的环境,虚拟演播室都可以实现,而且,虚拟演播室的大屏幕特技还可以即时播放多种媒体资料,专家虚拟出席的场景等,这些都为教育电视节目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其他电视制作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6 更加注重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电视节目在其内容展现等方面更应该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如建构主义的应用,人本理论的贯彻,从制作者自身开始意识到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制作“用之于民”的电视节目。实践是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内容。技能都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 学生在专家、熟手以及教师的示范后,经过亲自实践来掌握技能。

电视节目设计的问题应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 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发展。即便是在虚拟演播室创设的虚拟情境中, 由于虚拟演播室强大的情境创设功能, 仍能使观众从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参与。虚拟演播室教育电视节目中创设的学习情境应提供类似真实的活动,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跨学科的整合性任务,从而给学生提供发现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材料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滕厚雷(2012).浅谈我国科教电视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教导刊. .(6)

[2] 李思维 (2012).新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现代远距离教育.(6)

[3] 武增强(2012).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8)

[4] 陈思铭(2012).电视节目创新需要正确认识受众并正确接受受众批评-与谭天教授商榷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5] 杜友君,谷雨 (2009).国内动画受众培养策略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作者简介:吕贵香,女,1974.11,广州大学,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电视、信息化网络教育。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11B62)虚拟演播室教育电视节目中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
山区小学武术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生态体育视角下贵州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扎龙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及途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研究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