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为主流的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①

2015-02-26孙玲玲谢成超王海飞刘小平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强度大学生

孙玲玲 谢成超 王海飞 刘小平(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90后”为主流的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①

孙玲玲谢成超王海飞刘小平
(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我国高校“90后”为主流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体育人口数、参加体育项目等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来发现“90后”这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影响“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使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教育的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

图1 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分布图

图2 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图

根据我国学生入校年龄特点,按18岁上大学计算,2008年我国高校开始招收第一批“90后”大学生,到2014年在校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年级学生基本应为“90后”,针对这样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90后”大学生,他们自我主体意识强,思想前卫,个性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民主、平等、自由,喜欢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

和死板的教学模式。那么具有鲜明特点的“90后”这一代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方向。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为高校体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意义。此外,大学体育老师和相关体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跟上时代的节奏,充分了解自己所教授对象的体育行为特点及其现状,参与体育活动的趋向性,来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从而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切实有效地促进“90后”这一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图3 体育人口统计图

图4 体育锻练场所分布图

图5 体育参与规律性调查图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西南石油大学在校“90后”大学生400名作为调查对象;从大一至大四学生中各随机抽查1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在对“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成果及体育行为方面的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包括期刊、著作、博硕士论文等。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效度为0.88,信度为0.95。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8份,回收率为99.5%,经筛查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37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4.75%。

1.2.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有针对性地访谈高校组织和管理体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家。对“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特点及相关情况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本课题的意见和建议,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利用EXCEL2010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运算、统计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分析

刘一民教授在研究中将体育行为界定为:“体育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即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本研究主要从体育锻炼的强度、频度、锻炼时间、体育人口、参与项目、锻炼场所、体育消费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2.1.1体育锻炼强度分析

体育锻炼的强度是指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衡量体育锻炼强度的方法有量化的心率测试法和主观的自我评价法,由于本调查不具有即时性,所以更适合于采取自我评价法,调查中把锻炼的程度分成不同的五个等级,分别为:大汗淋漓、中等出汗、微微出汗、全身微微发热、没感觉,分别表示大负荷、中上等负荷、中等负荷、小负荷和无负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锻炼中等强度以下的人数比例占到30.1%,女生体育锻炼中等强度以下的人数比例占到37.4%,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锻炼强度可以自我监控,能控制在一定的强度,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是还是有占到三成比例的学生锻炼强度不够,保证不了锻炼的效果,尤其女生要稍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锻炼强度的自我监控、锻炼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和男生存在一定的差异。

2.1.2体育锻炼频度分析

体育锻炼的频度是指一定时间内体育锻炼的次数,本研究主要是指一周内体育锻炼的次数,从表1可以看出每周锻炼3次以上

的学生比例只占到了24.3%,其中男生占到31.3%,女生只占到16.5%,从中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2.1.3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分析

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本研究是指参加一次体育锻炼所用的时间,以30min为界点进行分析,发现男生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较长,有119人,占到男生比例的60.1%,女生有89人,占到女生比例的49.2%,女生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要低于男生,因此,女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维持和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活动方式尤其重要。

2.1.4体育人口数分析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本研究采用以下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经筛查本研究同时具备这三个标准的“90后”大学生的比例为79人,占到总人数比例的20.8%,因此,要达到锻炼的要求和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将这三个标准不仅要灌输给学生,同时还要督促落实。

图6 平均每月体育消费水平图

表1 体育锻炼频度表

表2 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与常参加体育项目表

2.1.5参加体育项目情况分析

调查中,此选项为多选,通过学生各个项目选择的频数,统计出学生喜欢的项目和常参加的项目,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喜欢的项目除了传统项目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之外,新兴项目户外休闲运动选择频数也较高,所占百分比为34.8%。 此外,学生喜欢的项目和实际参加的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但是常参加的项目是跑步,户外休闲运动和游泳在学生常参加项目上都排到了最后,这说明了目前高校在场地设施配比还存在不足,个别项目存在季节限制和场地安全、组织管理有难度等问题,此外,对学生的课外练习指导有待加强。

2.1.6体育锻炼场所与锻炼参与规律性情况分析

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89%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了校内体育场所,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在校园,但是还是有25.2%的学生选择收费场所,表明当代大学生兴趣的多样化,调查中显示,部分同学会选择收费性质的健身房、健身会馆等进行锻炼,10%的同学选择了户外休闲场所进行锻炼,表明“90后”大学生更加崇尚自然,心性更加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锻炼方式。因此,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完善学

校体育场地和硬件设施建设。

在“90后”大学生体育参与规律性调查中发现,高达76%的学生体育锻炼无规律性,仅有7%的学生能坚持每周固定几天进行锻炼,者虽符合“90后”大学生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但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因此,高校常态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建设有待加强,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1.7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90后”大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的金额上来进行分析,发现97.9%的“90”后大学生都有一定金额的体育消费,只有8人,占2.1%的同学每月体育消费金额为0元,大多数学生每月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50元左右,也就是说年消费金额大概在600元左右。调查结果也说明了“90后”大学生能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消费,来满足自身体育方面的需求,也反应了“90后”大学生这一代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基本满足了他们日常消费需求。

2.2影响“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因素分析

2.2.1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安排繁重,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除此之外学生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各种专业实践等课程,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他们的休闲课或放松课,说明学生日常课业比较繁重,专业课程压力大。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现状,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场地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游泳池满足不了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喜欢的新兴项目学校没有相应的场地和器材。

2.2.2“9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慵懒思想严重

“90后”大学生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较好,在整个大家庭庇护下长大,从小缺乏挫折教育,再加上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很多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德、智、美的教育,在体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严重缺乏,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更偏重于文化课程的学习,“90后”这一代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样双重教育体系下,从小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还有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意志力,克服不了体育锻炼过程中经受的生理强度,更经受不了严寒和酷暑,慵懒思想严重。

2.2.3现代智能产品占用了“90后”大学生大量余暇时间

“90后”大学生经济富足,个性自由,喜欢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基本随身携带智能电子产品,网络对于他们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经调查,“90后”大学生余暇时间用途中,看书、学习排在了第一位,第二位便是上网或玩智能产品。因此,要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引导教育,让他们业余时间能走出寝室,离开网络,能到体育场馆进行身体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9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不足,仍需加强,尤其女生更需注重每次锻炼的强度。

(2)“90后”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需要提高,每次锻炼坚持30分钟以上的:男生持续的时间稍长,占到男生比例的60.1%,女生较差,占到女生比例的49.2%。

(3)“90后”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仅为20.8%,严重不足。

(4)“90后”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和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呈现不一致性。

(5)“9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校内,体育锻炼的规律性较差。

(6)“90后”大学生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平均每月有一定的体育消费金额来满足自身日常体育健身等方面需求。

3.2建议

(1)注重“90后”大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控的常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

(2)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开发新兴体育户外休闲运动项目等,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质量,保证和督促学生每周的锻炼能达到相应的次数要求和强度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4)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硬件设施建设,满足“90后”大学生锻炼的需求。

(5)将“90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评优、评奖等机制中,来间接督促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56):6-9.

[2]洪守义.青年行为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孙玲玲.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D].2004.6.

[4]张国军.浅析中外合作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品德教育对策[J].求实,2011(2):207-209.

[5]杜坤林,诸凤娟.“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3):53-56.

[6]郑家鲲.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与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65-71.

[7]魏烨.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1):102-104.

[8]李康,吴亚初,李浩.基于生态学模型的上海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及特征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4-9.

①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校级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XJR014)。

"After 90" for the Study of Sports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instream

Sun Lingling, Xie Chengchao, Wang Haifei, Liu Xiaoping
(Th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University "after 9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for exercise intensity, the mainstream sports exercise frequency, exercise duration, sports population, sports projects in sports behavior current situation, to find the "after 90" this bat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needs, sports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0" influence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setting, etc.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targeted for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sports course, satisfaction the student physical training needs, really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fter 90;College students;Sports behavior

作者简介:孙玲玲,(1980—),女,河北邯郸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c)-0023-0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强度大学生
更 正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