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商业保险市场供求状况分析①

2015-02-26陈艳林崔晓莹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6期
关键词:险种商业保险投保

陈艳林 崔晓莹(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我国体育商业保险市场供求状况分析①

陈艳林崔晓莹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体育运动在带来刺激性观赏价值、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体育商业保险作为体育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转移风险,存在较大的需求。但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供给较少,保险深度和密度都比较低。因此需要对我国体育商业保险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政策建议,这对我国体育商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商业保险供求状况对策体育保险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的体育保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五个过程:运动员保险制度初建阶段、赞助性商业保险运作阶段、伤残互助险运作阶段、保险中介公司运作阶段、保险险种多样化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虽然体育保险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1 我国体育商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现状

1.1需求现状

需求是在一定时期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故保险需求就是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下,有保险需求且有能力购买的保险产品的数量。对目前体育商业保险市场的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体育商业保险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进而推动体育商业保险的发展。根据《体育法》对体育结构的分类,可以将体育保险分为三大类,即竞技体育保险、学校体育保险和社会体育保险。该文将分别阐述这三类体育商业保险的需求状况。

1.1.1竞技体育保险方面

1.1.2学校体育保险方面

随着大众体育的推行,越来越多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风险也随之增高。近年来各大媒体频频报道学生因为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校体育风险指在校园或与学校有关的体育活动中发生体育风险的可能性,主要涉及人身伤害和责任风险(见表2)。学校体育风险和其他体育风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参与人是学生,其风险发生时会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利益,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问题。因此降低和转移体育风险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体育保险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购买基本的学生险,但是这种学生险的保险范围小、免责范围广、起赔标准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体育保险需求。

1.1.3社会体育保险方面

目前全国有3.4亿人口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行,体育人口比2007年增长了48.2%,主要集中在40~60岁。然而,有运动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伤害,社会体育风险相对竞技体育要低很多,但是相对学校体育又高一些,虽然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但其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应该说,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应该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通过对体育锻炼人群的调查,很少有人购买体育保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般的人身意外险,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不强,认为不需要购买,而且现有的保险服务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要。

1.2供给现状

1.2.1竞技体育方面

表1 竞技体育风险

表2 学校体育风险的分类

面对庞大的竞技体育需求市场,我国的体育商业保险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专业保险公司几乎没有。截止2013年我国有9家保险集团,403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而在众多的保险公司中没有一家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只有少数保险公司涉足竞技体育保险,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非常大,保险公司在利益的趋势下追求高利润,并不屑于高风险且低回报的竞技体育。二是竞技体育保险险种单一,保障范围小。市场上并没有专门为竞技体育设计的险种,更多的是人身意外险和责任险,例如对于刘翔的腿,国内并没有能有保躯干一部分的险种,现实只能让刘翔放弃投保。另外,虽然国家实施了运动员伤残险,但是更多默默付出的运动员并没有保障,他们同样付出却没有适合的险种可以享受。

1.2.2学校体育保险方面

三喜本来是枪不离手手不离枪的,可这一次出来是给猪闹几把野菜,偏偏没有带枪。好在坟地离村没有多远,加上他心劲催赶着,没多一会就拎着枪兴冲冲从家里出来。可毕竟行为怪异了点,被不恋炕头在树荫下歇凉的一伙人看到,就有犯蹊跷的问他,这样急慌是要去射虎啊还是打龙呢。三喜故作轻松地回答,眊见一只兔子在那边溜跶哩,我去把他打来。就有人揶揄他,拉倒吧,就你那臭枪法,还是歇歇凉快是赚头。三喜手里攥着有把烧饼,嘴头当然就硬梆,说哼,不要小看人,一会打来给你们瞧瞧!

由于我国体育保险刚刚起步,整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体育保险也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体育保险的主要投保对象是运动员,普通学校的学生并不适用。市场上针对学生的体育保险很少,与学校学生体育运动有关的保险基本都是包含在意外保险内,显然,单一的险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1.2.3社会体育保险方面

相对国外发达的体育保险业,我国的体育保险还是一片空白,针对专门的竞技体育的险种很少,针对大众体育参加健身开设的保险就更少了,因此许多人要么就不投保,要么就用意外伤害险代替,对于一些不严重的小伤害就自行处理了。由于保险的缺失,很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都会通过签订免责协议来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便有参与者自己承担。我国第一个专业的体育商业保险是龙腾虎跃跆拳道运动险,其保障人群是包括学员、教练员。

2 影响体育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

2.1从需求方面来讲,主要是投保意愿和投保能力。

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仍然参保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运动员有国家保障,工资、伤病医疗、养老等都是国家负担,各种体育赛事的风险也由国家承担,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购买保险,其对保险的认识浅薄。二是普通大众对体育保险的认识不足,并不了解体育商业保险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保障,且他们认为一般的运动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不会发生意外,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三是有体育保险需求的人认为现有保险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而不愿意投保。我国体育参与者未能真正投保还主要受到投保能力的限制。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讲,他们的收入并不高,难以支付高额的保费,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大众也都是中等甚至大收入的人群,他们也不会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保险上,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组织,很多的活动都是非盈利性的,经济效益不好,资金来源匮乏,无力投保。

2.2从供给方面来讲,主要是保险险种和保险费率。

产品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保险险种少、缺乏针对性、条款粗,很难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仅有少数的针对专门体育运动的保险,大部分都是从普通险中延伸出来的,导致消费者选择空间小,由于一些保险公司设计的体育险种是从其他险生搬硬套的,条款粗犷,和体育项目本身不匹配,保障的范围不够全面,最终还是不能让消费者满意。目前国内体育保险供给少,和发达国家相比导致保险的费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体育运动的风险高,保险公司为降低损失率不得不提高保险费率,另外,保险企业本身实力弱,成本高,需要通过提高费率来弥补成本。目标消费人群的单一,风险的无法分散,市场的不完善也是其费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3 解决体育商业保险市场供求矛盾的对策

3.1从需求方面来看,要变潜在需求为有效需求

3.1.1加大体育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投保意识

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伤害的发生,而商业保险的投保是遵循自愿原则的,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积极承接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同时,积极宣传投保的意义,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让客户更加了解体育保险。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提高人们的投保意识;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群投保,再推动体育保险投保的过程中促进商业保险事业的发展。

3.1.2增加体育保险资金来源,提高有效需求

体育运动面临的风险频发性高,这就意味着体育保险的费率不会很低,对于低收入的普通运动员来说只能是望而却步,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体育商业保险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鼓励运动员积极选择商业保险投保,不仅保障运动员的权益,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3.2从供给方面来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供给能力

3.2.1创新产品,满足不同的体育保险需求

国内的相关体育保险公司要积极对体育活动产生的风险进行调研,针对不同的风险和人群设计不同的险种,创新和升级旧险种,增加保险责任内涵的针对性,寻找普通保险和体育专业保险的结合点,重点开发各种赛事险、资源险、肢体险、财务险以及针对普通大众和学生群体的特殊体育保险,完善体育保险的产品体系。今年跑男为范冰冰的脸买巨额保险即是我国很好的例证。另外要注重对地方特色和体育产业特色的险种开发,进一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体育商业保险需求。

3.2.2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的保险从业人员约有18万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保险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其整体素质比较低,同时精通体育运动和保险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紧缺。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起专门的专业保险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体育院校和综合大学的体育院系也应该肩负起培养体育保险人才的重任。通过培养专业的体育保险金融人才,着力推动体育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玲.中国体育保险亟需本土化发展方略[N].金融时报,2011-08-03.

[2]张陵,刘苏,陈陨.我国体育保险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基于发达国家体育保险共性特征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1-5.

[3]朱佳.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供求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J].金融之窗,2009(31):393-394.

作者简介:陈艳林(1976,5—),女,汉,湖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

基金项目:①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201325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34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134-02

猜你喜欢

险种商业保险投保
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公司险种结构优化调整思考
创新农业保险 助力乡村振兴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带投资的多险种复合风险模型及其破产概率的研究
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
论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探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