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015-02-25王菊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外个性化中学生

王菊香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学生读书“常读常新”,“新”的来源是常读、熟读、对基础问题有共同认识。如果基本问题内涵没有搞清楚,处于囫囵吞枣状态,就不可能有新见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也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处于个体心理障碍。

因此,首要问题是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阅读自信心。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要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造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追求教学艺术。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指引下,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以及精心的课前准备,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就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

二是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泛读和浏览。

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的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阅读的主动态度和参与意识不会自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使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不断发现和探索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包办,而应注意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多讨论。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条件。搭建一些展示自我阅读成果的平台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并且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会赏识与鼓励,不断给学生以成就感,从而真正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自信。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爱好要在尊重的大前提下进行理性的辨析,并给予相应的引领。一是要扭错为正。比如中学时期正值人生的懵懂时期,极易对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产生兴趣,这就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使他们远离低俗,积极阅读一些高雅的书籍。二是要拓宽范围。据当前的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对偏颇。三是引领深度。由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肤浅,文化素养及认知水平相对偏低等因素,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往往仅停止在一个浅层面上,过多的是感性化的认识,个性化的解读往往带有片面性、直观性、过激情但等局限性。这就要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学会从理性的、辩证的、审美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从而感受各类作品的深层内涵,感受阅读素材的潜在魅力等,使他们避免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实效。

另外,文本阅读的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对文本作品深入领会,便托起了学生阅读感知最终目标——学生的感知体验,独到见解,独特观点的呈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发挥。

猜你喜欢

课外个性化中学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同桌宝贝
取经之路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