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
2015-02-25梁姝娜张友祥
梁姝娜,张友祥
(1.鲁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烟台264025;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
一、引 言
口粮和饲料用粮的数量安全是粮食数量安全的核心。笔者前期已对人均口粮需要量进行了深入探讨[1],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结果为191公斤。本文仅对人均饲料用粮的需要量进行研究。本文中的粮食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其中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和玉米;薯类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及主要作为饲料用粮的木薯;豆类①因豆类在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中所占比重很小,所以,本文没有区分豆类品种,涉及豆类的能量及营养素含量以大豆为依据。主要包括大豆和其他豆类。
本文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为: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及各种食物蛋白质,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饲料用粮需要量,再根据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权计算出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
二、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中应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数量
口粮和动物性食物是居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根据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口粮需要量及各种口粮的蛋白质含量,确定居民从口粮中摄取的蛋白质数量,然后从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中扣除来自口粮的蛋白质,余额即是从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
(一)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为2岁及以上居民推荐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2]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① 因为关于居民体力活动强度的数据缺乏,所以,本文对18~60岁居民以中体力活动为标准确定其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g/d)
(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天各种口粮需要量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天各种口粮需要量,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天各种口粮需要量② 参见“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一文。 (k/d)
(三)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中应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数量
各种口粮蛋白质含量(以每g可食部计)分别为:小麦0.119g;稻米0.074g;马铃薯0.02g;甘薯0.014g;豆类0.35g[3]。用各种口粮蛋白质含量乘以表2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各种口粮需要量,可以得出各种口粮所含的蛋白质数量,再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减去各种口粮蛋白质之和,即可以得出应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数量。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中的动物蛋白质数量 (g/d)
三、中国居民动物性食物需要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①本文以城镇居民的消费数量为依据,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它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我国的实际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且这一进程在加快,城镇人口将成为人口的主体。,计算出城镇居民各种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在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猪肉27.38;牛羊肉5.09;禽类11.72;鲜蛋15.09;水产品18.59;鲜奶22.14[4]。
(一)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在动物蛋白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各种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占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和每克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计算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在动物蛋白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如表4所示。
表4 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在动物蛋白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数量
用表4中E 栏“每种动物蛋白质比重”乘以表3中G 栏“动物蛋白质”,可以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推荐摄入的蛋白质中来自各种动物性食物的数量。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数量 (g/d)
(三)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种动物性食物需要量
用表5中来自每种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数量除以表4中A 栏“每克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可以得出能够提供所需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的数量。由此确定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对每种动物性食物的需要量。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种动物性食物需要量 (g/d)
续表6 (g/d)
四、年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
(一)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所需的饲料用粮数量
各种动物性产品的耗粮系数分别为:规模生猪1.85;散养肉牛羊0.86;规模肉鸡1.71;规模蛋鸡1.67;规模淡水鱼1.09;规模奶牛0.37[5]①根据2004~2012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相关数据计算而得。计算方法为:某产品某年的耗粮数量除以当年主产品产量。其中,规模生猪、规模肉鸡、规模蛋鸡和规模奶牛的耗粮系数是2006~2011年的均值;淡水鱼的耗粮系数是2003~2007年的均值;肉牛羊的耗粮系数根据牛羊肉的消费比例0.62∶0.38加权计算而得。。用表6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种动物性食物需要量乘以每种动物性产品的耗粮系数,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所需要的各种动物性食物的饲料用粮数量,再加总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所需的饲料用粮数量。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所需的饲料用粮数量 (g/d)
(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中国统计年鉴》中“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是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没有分别统计各年龄人口数及其比重,本文以每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五分之一作为每个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具体见表8。
表8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① 参见“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一文。 (%)
(三)年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
用表7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所需的饲料用粮数量(A),乘以365天,即可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年饲料用粮需要量(B=A×365/1 000),再用表8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C)作为权数乘以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年饲料用粮需要量(B=B×C),并求和(E=ΣD),结果即为年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年饲料用粮的需要量分别为:0.45、0.51、0.59、0.61、0.57、0.64、0.71、0.68、0.76、2.27、3.76、35.30、8.01、5.52、3.41、1.07;0.40、0.44、0.51、0.54、0.51、0.57、0.63、0.60、0.59、2.13、3.70、30.75、7.78、4.48、3.04、1.29。对 其求和,结果为122.82。
五、结 论
按照中国居民目前的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年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为122.82 公斤。根据FAO 数据[6],在我国全部饲料用粮中,玉米约占55%,薯类约占30%,小麦和稻米共约占10%,豆类约占1%,其余为其他各种饲料用粮。
笔者认为,人均饲料用粮123公斤是在目前的食物消费结构下,能够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需要的粮食数量,可以作为人均饲料用粮安全的数量标准。未来,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及养殖技术都将升级,这将引起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的变化,届时可以依据变化后的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及各种动物性产品的耗粮系数对人均饲料用粮数量进行调整。
[1] 梁姝娜.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25-30.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80.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6,16,20,86,92,102,110,116,1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12.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2.
[6] FAO.Food group shares in total food supply-Food supply quantity (kg/capita/yr)[EB/OL].(2012-06-29)[2012-11-11]http://faostat.fao.org/site/368/DesktopDefault.aspx?PageID=368#an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