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2015-02-25谭可可

学术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大众化共振

谭可可

“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谭可可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遵循这一战略布署,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中的使命只能完善、不能改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让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凸现出来成为新常态,“机制创新”是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最佳选择。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宣传”战略思想指导下,“机制创新”的推进策略:一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二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三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以促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社会认同,抹平社会缝隙中的各种缺口,保持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遵循这一战略布署,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中的使命只能完善、不能改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让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①何谓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指的是利用网络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进行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等,它不仅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经典著作的大众化传播,使之为大众所知晓、认识、理解,内化为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自觉活动的意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精神动力。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凸现出来成为新常态,“机制创新”是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最佳选择。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机制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1]。在这里所引申出“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既能长期保证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长效机制科学发展,又能充分发挥投入资源效用的制度体系。所谓创新机制,在定意上,应是在已有规制基础上由一系列发展与控制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质量的组织、制度、途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构成。具体指通过创建一套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措施来发展与控制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产品的内容制作、生产和传播,也就是将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各个要素进行架构性安排,它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布局、有机联合、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实现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价值的创造和转移以及系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宣传”战略思想指导下,“机制创新”的推进策略:一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二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三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以促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社会认同,抹平社会缝隙中的各种缺口,保持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

多频共振是什么?电子幅频响应特性研究指出,多频激励能改变单频激励条件下系统的振动状态,收获更加强大响应,且诱发多频稳态性反应。正是由于多频共振的这种强大响应性和稳态性,在这里本文借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多频共振的术语,将网上多媒体多频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节目同步发声、同时交互、同期呈现所进行的传播扩散,称之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

Web2.0技术中有一个技术叫Wiki。Wiki的技术思路是设定宏大目标,通过网际协作,将分散的个体媒体创造能量聚集到同一目标的系统运行中,组织大规模的创造将这一目标不断实现并不断完善,其创造成果(可以被视为整个创造过程)为全社会所共享[2](P69)。目前,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作为起始信号,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为核心,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通过网络新媒体多频共振凸现出来的成功事例很多。如人民网、新华网共同推出的中共十八大系列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将政务信息发布与网络问政功能紧密衔接,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湖北省人民政府等数十家党政机构的网络新媒体形成多频共振等。概而言之,从我国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发展实践来看,大的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传播观念已经逐渐形成,为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凸现出来,并完善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调度共享体系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华社音视频部陆小华所提出的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基于网络新媒体观,所有传播形态、传播手段间都已具备在更高水平上共享信息的基础。这提供了提高信息复用指数的条件,提供了促进传媒整合的内在动力,更提供了传媒生产方式、运行方式变革的基础。毋庸置疑,这也为下一步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信息复用指数奠定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基础。

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任何单一媒体的信息传播都会受到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其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大打折扣。单打独奏怎样也比不上多频共振。媒体的多频共振不仅使传播的覆盖面更广,而且影响力更大。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这里指的是党和国家对网络新媒体与不同媒体、不同传播主体在理想、目标、利益等追求要素一致的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架构性安排和议程设置等制度体系,以达到大体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话题转换更快,穿透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大的目的。

从“国家-市场-社会”三元互动视角分析,主流媒体网站在网络新媒体中担负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职责,所以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多频共振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多频共振机制的责任主体则应包括主流媒体网站与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网站与社会化媒体、主流媒体网站与主流媒体网站、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四个层面的各种传媒。由于各媒体网站分属不同层级部门或者纯粹是民间投资的社会性单位,因此,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首先需要理顺参与多频共振传媒主体的协同关系,这须遵循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即“思想-制度-利益”的有机统一,淡化部门、单位利益,建立同步发声、同期呈现的规制,才能确保各种传媒主体能够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沿着积极、有序的轨道实现其功能,释放其能量,有效实现大体量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目标。

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政策、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多频共振的预期效果。

一是集结众多传媒参与多频共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通过网络新媒体多频共振凸现出来,参与多频共振的传媒要自觉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网络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践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对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期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多频共振部署上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努力。

二是建立健全多频共振工作机制。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在具体运行中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动态性、择优性的特点。首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宣传”战略目标,自上而下按层级原则,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建立各方配合的主唱媒体系统与呼应媒体系统,形成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工作格局。其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谋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多频共振工作,合理制订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及其对接多频共振的一系列流程和规章措施。最后,对参与多频共振的传媒主体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协调多频共振过程中资源共享系统内各相关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获取各方的支持,达到统一布置、同步推进的目的,促使网络新媒体各负其责,防止“传而不通”的问题出现。

三是鼓励媒体创新多频共振模式。做好政策扶持工作,鼓励媒体创新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再造传播方式,采用多样化方式赋予参与多频共振的网络新媒体一定职能,减少限制更多地聚合社会资源、技术资源,拓展资金投入渠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及早搭建起技术先进、共振快捷、稳定可靠的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展示平台,为减少环节、提升效率、创新多频共振模式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最高准则。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既是一种传播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推荐推送行为是管理行为的延伸,是管理行为落到实处的必要步骤。在现代社会信息多元且不断膨胀的背景下,如何将分布在不同网站、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一主题信息,经过集中整理、组织和加工成为更专业的、全面的、有深度的二次信息传播,确保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走入正确轨道和在更大范围提高正能量的共享效率,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不定期地推荐优秀节目与网络新媒体精准推送、滴灌式推送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由是观之,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

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机制非常重要。今天经济社会的运行已经完全被信息传播所浸透、所支撑,信息的流动与集散不仅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推动力量,而且构成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内容与形态。从个体到群体,从家庭到机构,经济社会各个层次的生存与发展的目标性运行都已经形成了对信息传播的深刻依赖[3]。可以说,谁能够向人民大众传播提供有效的“充分的”不可替代的信息服务,谁能够占据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空间,谁就能赢得信息传播的深度影响力。基于此,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优秀节目推荐活动是大体量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措施。首先,在社会活动中要专门增添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优秀节目的推荐内容,并新增独立的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优秀节目的推荐活动,优先筹划、优先安排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推荐活动,促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社会认同,抹平社会缝隙中的各种缺口,保持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主流媒体网站、网上图书馆等文化单位应以专家学者权威推荐为导向,以其良好的权威性、公信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向全社会稳定地、持久地、制度化地专门发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优秀节目,还可以科学地、合理地共同开展论坛讲座、会展活动等推荐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地增强趣味性、科学性和吸引力,促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显著变化。

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送机制,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从“派送”到网络新媒体的“推送”在传播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传播理念的变化和传播效果的提升。网络新媒体信息推送、滴灌式推送使传播更加细分、更加精准,这里的关键点是要对接人民大众上网的终端让信息需求形成互动。目前,人民大众上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的需求非常大,虽然网络新媒体在不同领域开展信息推送服务,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的精准推送、滴灌式推送工作仍然是面临的共同课题。一方面,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组织动员网络新媒体、网上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的推送服务活动,拓宽公益性推送资金渠道,加大公益性推送资金投入,在精准推送、滴灌式推送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见实效。另一方面,除全面对接人民大众上网的终端外,要加快改善我国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数量不足,特别是在农村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状况,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是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推送服务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兴建一批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以满足人民大众就近、经常上网的需求,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的推送服务在网上传播发展中的有效实施。

三、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

信息技术像一张无所不在的巨网,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加工与过滤、开发和整合、传输与共享既能够汇聚于一个平台,同样可以实现对网络、业务、终端、用户的统一监测监管和多层级联动、跨区域协同的监测监管[4](P10)。一定意义上,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创建全新的绩效评估机制亦在情理之中。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是基于信息化大数据条件下产生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的信息平台升级版,它既是党和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调控管理平台,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场域最广泛最便捷的工作平台,更是我国意识形态国际化传播的全时空开放平台,它必将成为激励网络新媒体各种力量参与传播的新引擎。

一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应建立信息数据库。信息高速公路上如果缺乏信息就好比有路无车,有车无货。因而,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信息数据库应包括电子化数据库和传统的非电子化的数据库,在阵列上应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党校(干校)、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现时性场域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利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首先应统一规划,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避免重复建设、过度建设和建设不当等问题。目前,政府部门、党校(干校)、社会科学院、高校掌握的信息库有相当一部分是死库,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使有价值的信息复活,实现网上流动,提升不同维度之间应生、对生机制所形成的能量度、精准度。其次,应制订有关信息存储、获取、传播的一致性协议,确定分布式信息开放互连结构,统一数字化信息或记录格式的标准,统一建网原则和方法,以保证信息资源网络运行的整体协调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二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应制订考核评估系列化指标。社会对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取决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倒逼也是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由于不同传播主体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存在诸多差异。所以,制订绩效评估指标非常重要。制订绩效评估指标应包括考核机制指标、问责机制指标和监督机制指标,从而为不同的传播主体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提供一个公平的、开放的绩效评估平台,使其成为一种更科学,更方便,更快捷,更具条理化和量化特质的创新方式。

三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应强化管理。创建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绩效监测平台是为了达到对接细化了的文本、影像、网上、网下、虚拟的、现实的信息数据,又可以从矩阵或阵列中适时地发现或调控相关数据的变更、变换以及变异。一方面资源池可以自动半自动地快速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对查找分析出现的问题、确定工作关键点提供可行的解决方式和相关服务,在真正意义上将信息数据转化为行动的目的。

[1]王晓云,时永松.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J].江汉论坛,2008,(4).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何怀远.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3).

[4]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胡彩芬]

谭可可,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博士生,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11

A8

A

1004-4434(2015)03-0015-0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YBA083)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大众化共振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