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多伦县大北沟镇十七号村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5-02-24高彩云毕雅军赵志文

现代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蔬菜农民

高彩云 高 玉 毕雅军 赵志文

1.多伦县种籽管理站;2.多伦县植保植检站;3.多伦县大北沟镇十七号村村委会

内蒙古多伦县十七号村位于多伦县的最南端,与河北省沽源县毗邻,发展蔬菜规模化生产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北京仅300 公里,距张家口200 公里,十几年来一直成为京津冀的优质蔬菜安全生产供应基地,种植无公害蔬菜面积约7100 余亩,加上邻近的十五号村种植面积累计达15000 余亩。品种以大白菜、 白菜花、 甘蓝、 角瓜、 结球生菜、 架豆角 、土豆为主, 兼有西兰花、 四季豆 、胡萝卜 、芹菜等,已被确立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蔬菜上市时间是8 月1 日至10 月1 日, 正好填补了南方炎热季节蔬菜供应紧缺的空白。该村几年来致力于蔬菜标准化生产,特别是田间管理精细化,肥料投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核算,农药投入保证低毒、低残留、主要是生物制剂,物理防治,配合化学防治,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蔬菜远销上海、京津冀、山东、苏杭等地,农民持续增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露地蔬菜发展现状

2002~2014 年以来,该村从摸索蔬菜种植到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播种到精细化管理、从广种薄收到持续稳定增收、从品种单一到品种多元化的发展历程。2008 年以来,各项惠农项目相继实施, 我县累计向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000 多万元,引导农民自筹资金5600 多万元,建成日光温室610 座、累计达到1347 座;蔬菜大棚1752座、累计达到1984 座;蔬菜保鲜库5 座、累计达到18座;马铃薯贮藏窖360 座、累计达到456 座;水浇地12.76 万亩、累计达到19.43 万亩,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南部大北沟镇十五号村、十七号村抢抓有利时机, 形成了以露地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带, 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多种”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该村种植蔬菜0.8 万亩,总产0.48 亿斤,实现销售收入0.19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发展潜力

多伦县日照时间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蔬菜生产,且土壤、水、空气没有任何污染,农民种植蔬菜的历史久远, 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种植经验,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外地客商青睐,蔬菜生产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而且多伦县处于农牧交错区,有机肥源充足,为发展蔬菜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 年我县被国家和自治区认证为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

多伦县位于锡盟南部,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2006 年桑虎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为今后我县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七号村是典型的农牧交错村,畜牧业生产完全是为种而养,所产有机肥全部用于蔬菜生产,空缺有机肥源均来自我县大元牛业、超大畜牧业及绿满家牛业,不仅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足够肥源,而且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前景也十分广阔。 十几年来菜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已初具端倪且后劲很足, 特别是所产蔬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客商及消费者青睐,经县植保站检测蔬菜农药残留低,合格率高达97%以上,基本实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几年, 多伦县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缺乏投入的主动性, 尤其是在后续产业的建设上,一些水利配套设施跟不上,致使灌溉质量下降;保鲜库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深加工项目尚属空白,市场供大于求时蔬菜滞销,不能就地深加工消化;加上农民自筹资金困难,金融机构对农牧业贷款资金减弱等因素, 使得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特别是雹灾、水灾、市场风险的能力得不到保障。 蔬菜作为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更需要特别的政策支持,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才能保证蔬菜的高产、稳产,保证该基地的产业化、规模化。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

该村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尚属空白,没有龙头企业拉动效应,远距离异地带动能力依然很薄弱。 此外蔬菜加工、储运企业仍是空白,造成蔬菜产业链条短、增加值低、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单一,并最终影响了菜农收益的提高和我县蔬菜产业化的进程。

3.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发挥作用不强

在蔬菜产业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然而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大市场与农民分散经营小流通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 必须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所以,建立起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已成为发展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当务之急。

4.农民市场意识淡薄,贮藏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传统种植观念的束缚,农民不能主动的与市场对接,更不能准确掌握和了解市场行情,在选择品种上存在着盲目性,只图省事,不考虑销售市场,更没有贮藏增值的概念,在贮藏设施建设上不能加以投入。

四、发展思路

1.推进标准化种植,实现“一村一品”

在蔬菜产业上,要大力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同时,立足村实际,确定适合该村发展的优势蔬菜品种,以大北沟镇十五号村、十七号村蔬菜种植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一村一品”。

2.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农民自愿建立中介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广“支部加协会”、“能人领办协会”等形式,增加专业合作组织的覆盖面。 鼓励营销队伍建设,开展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形成人人都参与蔬菜流通的局面。

3.提高蔬菜质量,打造绿色品牌

该村蔬菜生产环境完全符合有机、绿色蔬菜的生产, 关键在于引导广大农民实施标准化蔬菜生产,打造自己的品牌, 控制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农民在这项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才能稳步提高。

4.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强市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提高和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提高蔬菜知名度。

5.加大投入

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储藏窖、保鲜库,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建设, 二是鼓励农民联合投资建设,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五、结论

近年来, 该村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优势产业,已驶入快车道,为下一步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品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开辟了道路,将蔬菜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采摘观光农业园,促进蔬菜产业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蔬菜农民
标准化简述
奇怪的蔬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蔬菜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蔬菜也“疯狂”
交通运输标准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