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5-02-24朱玉红

现代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牧业终身教育

朱玉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高等院校既肩负着培养现代农牧业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我区农牧业科技的研究和辐射中心。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牧区正在摆脱传统农牧业的束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牧业经济,这对高等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自治区内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有的优越资源条件服务于广大农村、牧区的农牧业经济发展。

一、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高等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全能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是教育的目标。 图书馆在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确保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地位,做到基础扎实、宽厚。

2. 拓宽专业口路径, 不仅培养单一的农业类人才,而且要培养经过2 个或2 个以上领域专业训练的复合人才。

3.加强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要在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中发挥作用

农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使得馆藏文献信息被读者利用于科学、文化、生产等领域,并通过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加强农业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农业信息的采集和服务,图书馆应该与各个农业部门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 对农业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建立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使市场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数据共享。

2.开展信息咨询、定题和跟踪服务。 农业院校图书馆可根据农业专家的科研成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馆员进行特殊的信息服务。 如针对某项科研选题的需求,进行文献检索、信息查询,集中分析、鉴别、归纳、整理,供用户参考决策。还可对专项农业科技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3.为基层农业组织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必须依靠教育和科技,图书馆应发挥资源优势,与各盟市、旗县的农业局、推广站、农技站合作,取长补短,把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送到农牧民手中。农业高等院校历届的大量毕业生工作在基层,另外在校大学生也大都来自农村牧区,他们很关心学校的科研动态,关注自己的家乡建设,而且已经或正在接受着农牧业基本知识的教育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他们了解、 收集三农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工整理,编写出适应不同需求的信息库。

三、高等院校图书馆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是立国之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终身教育应运而生。它将个人的职业生活及个人自我完善的需求与学习结合起来,它需要国家和社会建立起相应的新型教育框架。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普通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 为此农业高校除了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外, 也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农村终身教育服务,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其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1.积极配合学校在终身教育中的教学活动

建立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体的实施农村终身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外教学站点,举办普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非正式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的学历班及培训班。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图书馆均应积极地参与, 主动配合,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制定教育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为校外的教学活动(例如函授、远程教育和农业科技下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提高农牧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我国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数据表明农村现有的劳动力中,小学文化、文盲、半文盲占较大比例。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严重匮乏,农业生产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模式阶段,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另外由于知识层面的限制,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接受能力差。这些都亟待通过实施终身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迅速改变农村面貌。 农业院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搜集因地制宜的实用信息,通过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各种终身教育方式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品种、养殖技术传授给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牧民,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3.加快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牧业人口进行产业转移

全区正处于转型期, 农牧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但科技在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很低。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搜集相关的科技成果信息、提高农牧民对农牧业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加快转化推广。另一方面,还可以搜集与农牧业相关的产业信息,劳动力需求信息,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为全区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服务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赋于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深入领会我区农村、牧区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站在关注文化民生的高度,自觉履行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职能,以实际行动为我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谭玉莲. 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初探[J].图书馆学旰,2009(7):51-52.

[2] 倪集裘. 农业科技期刊一心为农服务[J]. 传媒,2003.

[3] 陈生根,赵邦枝.论高等农业院校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1,(6).

[4] 刘豫红,刘卫东.试论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9):41-42.

[5] 刘凤侠.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1):61-62.

[6] 马慧艳,张毕臣.倡导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9.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牧业终身教育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