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豆高产栽培技术

2015-02-24刘秀英

现代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根瘤菌菜豆肥水

刘秀英

山西省原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菜豆又叫四季豆、芸豆等,原产中南美洲,传入我国已四百余年, 是我国北方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其食用器官为嫩荚。

一、菜豆的生物学特性

菜豆喜温,生长适温为15~30℃,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无法正常授粉结荚,花芽生长适温为20~25℃。

菜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水平要求不严,只有少数品种对日照有一定要求, 光照不足则易引起落花落荚。

菜豆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有根瘤菌共生。菜豆根瘤菌在菜豆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利用菜豆营养物质生活,同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为菜豆生长所利用。 菜豆根瘤菌为好气性细菌,通过施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可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为根瘤菌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菜豆根瘤菌对磷特别敏感,通过适量施磷肥可达到以磷增氮的显著增产效果。

菜豆对钾、氮肥要求较多,对磷肥需求较少,但缺少磷会使植株根瘤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减产。 每生产1000 千克菜豆需吸收氮(N)3.4 千克,磷(P2O5)2.3 千克,钾(K2O)5.9~6.8 千克。 其吸收比例为1:0.68:1.88。生产过程中施用硼、钼对提高菜豆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作用。菜豆从播种到收嫩荚周期70 天左右,采收期30~40 天。

二、菜豆栽培技术

1.选种

菜豆栽种选种时应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的品种,如春风4 号,双丰2 号,特嫩3 号等。

2.整地施肥

菜豆种植应选取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优,以土壤pH 值6~7 为好。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 千克, 复合肥30 千克左右, 然后耕翻25~30 厘米深,将畦土整细耙平,按大行60 厘米,小行40 厘米起垄,垄高15~20 厘米。

3.播种

需用0.5%的硫酸铜水溶液浸种1 小时, 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播种前需浇足底水。

4.田间管理

(1)搭架。蔓生种在幼苗4~5 片叶时,结合轻浇水进行搭架引蔓,架高2~3 米。

(2)肥水管理。 追肥浇水应把握的原则是“苗期少,抽蔓期控,结荚期促”,开花前一般不浇水,初花盛期也不宜浇水,以免引起落花。 初花结荚后应加强肥水管理,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隔7~10天浇一次水,每浇两次水应追一次肥。 蔓生菜豆生长期长,应追肥3~4 次,矮生菜豆生长期短,追肥2~3次。①抽蔓肥。抽蔓期追一次速效氮肥,每亩施硫酸铵15~20 千克或尿素10 千克, 以促进植株发侧枝增加花数,提早结荚;②催荚肥。第二次追肥是在嫩荚坐住后进行。 亩施硫酸铵20~25 千克或尿素10~12 千克,硫酸钾10~15 千克;③结荚盛期肥。 第三次是在采收中期进行追肥。亩施硫酸铵20~25 千克或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10~15 千克,以延长菜豆的结荚期,同时喷施少量微肥,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

在菜豆生长后期, 可根据菜豆长势再追施一次肥,施肥量同第一次,可使植株在良好的养分条件下萌发新的侧蔓开花结荚,延长结荚期。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与非豆料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培育壮苗,增施腐熟有机肥,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田园清洁,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利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温汤浸种。

(1)菜豆炭疽病。 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2)菜豆根腐病。 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喷洒茎基部, 每7~10 天喷洒一次,连喷2~3 次,或70%敌克松1500 倍液,连喷2~3 次。

(3)锈病。 用50%硫磺悬乳剂200~300 倍液,每隔7~10 天喷药一次;也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每隔10 天喷药一次,共2~3 次。

(4)蚜虫。 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 倍液喷雾。

6.采收

10~15 天嫩荚已充分长大,种子略显,荚大而嫩为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收。

猜你喜欢

根瘤菌菜豆肥水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鲜食大豆根瘤菌应用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根瘤菌接种对拉巴豆生长、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