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红薯育苗效果的因素分析与育苗新技术研究
2015-02-24郭喜玲
郭喜玲
河南省周口市种子管理站
影响红薯育苗效果的因素分析与育苗新技术研究
郭喜玲
河南省周口市种子管理站
分析了影响红薯育苗效果的因素,研究了酿热温床和夏季采苗圃育苗新技术,并对红薯育苗中常见的烂床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
红薯育苗效果因素分析育苗新技术研究
红薯含有大量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基本营养物质,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丰富K、Ca、P、Fe、毫克、mn、S等多种矿物质营养。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千克鲜薯中,含二糖400~600毫克、胡萝卜素262毫克、抗坏血酸252毫克、维生素B、C11.4毫克,高于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被誉为“健康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评选出13种最佳蔬菜,红薯名列第一。2013年全国薯类作物产量达到了3329.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人均却只有24.46千克。可见对红薯开展栽培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膳食营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育苗影响因素的分析
1.发芽的机理
发芽的原理:在红薯块根上产生有毛根(纤维根),在根痕周围形成两个以上的芽原基,称为芽眼,条件成熟时发育成芽。
形成芽眼的机理:块根根痕附近,在中柱鞘与皮层之间,形成一群薄壁细胞的聚集点,具有分生作用,近而形成芽的生长点,把中柱鞘和皮层连接起来,又在中柱鞘内形成很多导管和筛管,呈分散状态,是水分、养分代谢基础。在条件成熟时,这些生长点顶破表皮,发育成芽,近而形成新的生长个体。
2.影响发育的因素
(1)品种因素。有的红薯品种皮薄,发芽多且快,如徐薯18、豫薯7号、丰收白、烟薯5号等;有的品种皮厚,发芽少且慢,如宁薯1号、胜利100号、棉根黄等。块大型长芽眼较少,块中等大小型短、圆芽眼相对多。从季节上来看,夏薯芽眼多,春薯芽眼少。
(2)薯块部位因素。薯块芽眼的分布上部多、中部少、下部没有,上部靠近地面光线、温度、空气等条件良好适宜芽眼的形成,下部则不具有这些条件。
(3)温度因素。发芽出苗最适宜的温度应在35~38℃,温度要求相对较高,温度高不但发芽快、多,还可以有效抑制黑斑病的发生。甘薯在高温条件下能产生甘薯酮,是黑斑病菌抑制剂。出苗后温度降至25~28℃,出苗20天左右时,炼苗温度降至20~22℃,总体要求是“高温出苗,平温长苗,低温炼苗”。
(4)水分因素。种薯出苗时,需消耗大量水分,育苗时应注意加强补水。苗床浇足水,排薯后,平均洒水20千克/平主米,出苗后每隔天洒水一次,以后每拔一次苗后1~2天洒一次水。
(5)氧气因素。排薯前,在苗床基肥上面垫3~5厘米厚的河沙,既避免种薯和肥料直接接触,还起到通气作用。排薯后,在种薯上再撒上3~5厘米厚的河沙,可保良好通气。
(6)肥料因素。整理苗床时要充分施足腐熟的有机圈肥,厚约40~50厘米,另外平方米施用硫酸铵100克,制成肥液泼到肥料上,掺匀。
(7)光照因素。出苗前,给苗床覆盖增加床温,出苗后,尽量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适当正比例调整光照,防止高温弱光形成徒长苗、黄化苗。
二、育苗技术
1.酿热温床盖膜育苗法
(1)建苗床。一般于栽秧前40~50天开始建床,长6~7米,床宽1.5米,高1米为宜。苗床要选择东西走向,北高南低,床底中高、边低,每边在中间建通气沟,调节气热作用。
(2)装酿热材料。利用粪便、秸秆腐化过程中产生的热,来提高床温,肥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马粪、牛粪、杂草、麦秸、麦糠,也可混合,其厚度50厘米左右,再压6~10厘米厚的粗沙,使其自行升温。
(3)种薯的处理。精选种薯:薯块短圆、端正、薯皮鲜亮、无破损、无冷、冻、伤、病等现象,大小以150~300克/块为宜。还要做到浸种选,排薯选,层层把关,不让病薯烂薯进床。
温汤浸种:在排薯前,在55~60℃水中浸种薯1~2分钟,并在50~55℃水中保持10分钟。注意如果有受过轻霜冻的种薯,不宜用温汤浸种,可用300~400倍代森锌,或多菌灵溶液浸种10分钟,同样起到灭菌作用。浸种时注意水温的均匀,上下翻动种薯,以免受热不匀。
(4)排薯。苗床建好后待其温度升至32~35℃时,开始排薯。排薯方法有:平排、斜排、直排。以斜排最为普遍。按薯块生长时的位置进行排放,并且后面压着前面的1/3为宜。在距苗床边沿15~20厘米不排薯,主要原因是床边温度低,出苗不整齐。种薯排好后用40℃左右温水洒一遍水,再盖上3厘米厚的沙土压平,然后盖上薄膜,使其继续增温,注意不要灌大水,影响酿热物的效果,洒水以透土层即可。
(5)排薯后的管理。种薯上床后,重点是温度的管理,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按照“高温出苗,平温长苗,低温炼苗”温度管理原则适时调整苗床温度。温度调整可通过通风口降温。
2.夏薯采苗圃育苗法
(1)建床整地与排薯。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做苗圃地,施足肥料,深翻,松土,在清明前后按60~80厘米行距,20厘米株距,种薯直排稍斜,薯头与地面平齐,栽后起垄封好,盖好地膜。
(2)排薯后管理。使芽自然出土,不要轻易浇水,中间中耕两次。齐苗以前,应保持床土的相对湿度在80%左右,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左右,如床土过干,可在晴天午后适当浇水,齐苗以后,床土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起苗前应降低至60%。到芒种时可采苗,与春薯不差上下。当秧苗高13.2~16.5公分时,要揭开农膜炼苗。晚上如无霜冻即不用盖苗床,晾一夜,第三、四天直接晒苗,使薯苗能适应大田环境。
三、采苗及采苗后管理
1.采苗
当苗圃内的红薯苗长到25厘米时,要及时采苗。薯苗太长不及时采苗,容易造成薯苗拥挤,透气不良产生烂苗,同时影响下一茬薯苗的生长。采苗方法一般采用剪苗法,剪苗法不对种薯造成伤害,减少病害传播,同时剪苗法不会造成种薯松动损伤根系,利于种薯的生长,增加产苗量。
2.采苗后管理
剪苗后至少一天内不得浇水、喷水,剪苗后第二天可根据苗情,缺肥缺水时,即时浇水施氮肥(尿素)、并且加盖农膜提温,可达到提苗效果。
四、红薯育苗烂床的原因与防治
1.局部烂床
原因是温烫浸种有烧种现象,病害、伤害造成病烂、伤烂,或选种时不仔细,或排薯后低温时间过长,或薄膜水滴滴湿种薯等原因。
防治方法:注意浸种时的水温均匀,精选薯种,经常敲打膜上的水滴,使床温达33~35℃时再排薯。
2.点片烂床
原因是种薯在储藏期间受过轻微冻、热、冷、涝、湿等现象,或浸种过热等问题。
防治方法:把好种薯关,注意浸种水温。
3.大面积烂床
原因是床温过高,苗床薄膜盖的太严而缺氧,或有种薯普遍有受冻、冷、涝、湿等伤害,或把种薯直接摆在未完全腐熟的肥料上所致。
防治方法:严把种薯关,肥料上一定垫土、垫沙,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在晴天中午可适当多通风。
五、小结
红薯栽培取得高产的关键是首先获得壮苗,科学的育苗技术是获得壮苗的前提。本文对影响红薯育苗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酿热温床和夏季采苗圃育苗技术,并对育苗期间产生烂薯的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提高红薯生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段忠,段彦君,陈曙峰.宾川县红薯育苗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8,(5):41-42.
[2]曲良梅,孟凡平.红薯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125-126.
[3]李存义.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