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民俗文化旅游
——对湖北恩施州宣恩县小茅坡营苗族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2015-02-24孙万心

民族大家庭 2015年6期
关键词:苗语苗家苗族

文 孙万心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民俗文化旅游
——对湖北恩施州宣恩县小茅坡营苗族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文 孙万心

地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乡西南部的小茅坡营村,是湖北省唯一保留苗族语言及习俗的苗族聚居区。该村自然环境优美,苗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独特,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本文拟就其苗族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地貌解析,浅谈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苗族传统文化构成其发展的基本框架

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力。小茅坡营苗族主要以龙、石、冯三大姓为主,孙、杨二姓为次,都是改土归流后从湖南花垣等地迁来。小茅坡营村至今仍是典型的苗族社区,苗族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物质文化。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到农耕、狩猎、捕鱼等社会生产的诸多方面,都保存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苗族传统的“干栏建筑”和“半干栏建筑”至今仍是该村主要建筑;喜酸好辣和大碗饮酒等饮食习惯在苗家仍然盛行;穿无领对襟布衣、缠青黑包头在部分苗族老人中仍然可见。

精神文化。包括苗族语言、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方面,基本保存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民族文化特征和传承载体的苗语在小茅坡营村保留至今,全村现有409人、131户,其中苗族400人,有200余人会讲或能听懂苗语,部分中老年人会唱苗歌;竹鼓、竹笛等民族乐器、苗鼓舞等典型的苗族舞蹈,刺绣、挑花、扎鞋垫、编织等苗族工艺在小茅坡营村仍然流传。

风俗习惯。小茅坡营村仍保留着姑娘出嫁不哭、侧门迎亲、不拜堂、三日不同宿等苗族婚俗文化特点。当地苗家人正常死亡,用菖蒲净身,巴得(苗先生)开路,用铜铃、竹鼓两种乐器,一手摇铜铃,一手敲竹鼓,为死者念经超度,葬后巴得举行出谱仪式。

宗教信仰。浸染浓郁苗巫文化特质的还牛愿、还猪愿、安家先仪式在小茅坡营村流行至今,仍保存着将火坑柴尾处视为家神所在地,只有苗家主人可以坐,外人不能去坐和将竹筒内的无字青布视为“宗表”的习俗。

节日和禁忌。小茅坡营苗族至今仍保留着过小年(苗年)的习俗。他们过两个年,大年与汉族一样,比较简单。小年从正月初一算起,逢“午”或逢“子”过小年。那天,饮食丰富,衣着讲究,祭拜祖先,禁忌繁多。不讲血,不进菜园,不吃客人送来的东西,不吃别人吹了的东西,到了晚上,从熄灯起至天亮前不说话等苗家习俗。婚丧时,忌家中有哭声,不在家中吹风打哨,不能随便坐在火坑柴尾家神的那一方。

小茅坡营苗族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应以上述保存和流传的苗族传统文化为基本框架,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加以挖掘整理,强化特色;从其多样的文化形式上进行改造创新,适当包装;从其独特的文化模式上给予去劣存优,拓展开发。

突出民族风情营造其发展的文化氛围

小茅坡营村是个自成一体的苗族社区,一百来户人家,或居于山脚,或居于半山坡,大致分成五块(五个小组)居住于小茅坡营全村。整个村落的形状犹如一个“山”字,中间是一座两面如刀削,顶上如刀锋,掩映在古木翠竹丛中的陡峭山梁(苗语称“荣丕”),山梁的左右有两条溪流环绕由西向东,在出村口不远处汇合。与外相连的唯一通道是一条蜿蜓曲折的村级柏油路。从聚居环境来看,小茅坡营村相对封闭偏僻,在高山深谷中自成一体。作为民俗旅游景点建设,有其劣势,也有其优势。与外界相比,其劣势显而易见——偏僻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色不浓等等,但其优势却又在其中——相对封闭偏僻,信息交通不便,保存着较原始的苗族风土人情。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优势,在突出苗族风情上作文章,积极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点着手建设:

从现存流传的苗语文化上着手扩展。作为小茅坡营村最具特色的苗语文化,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应着手发扬光大。如:在同属高罗团结片区的小茅坡营村苗族小学和团结全小学及板寮中心小学开设苗语班等,加强和坚持双语教学,从小学生抓起;鼓励全村人讲苗语,并给予一定资金和激励政策支持;组织相关文艺工作者进村整理、创作一批苗语民歌、拦门礼歌、劝酒歌、迎送客家苗语等,让客人进村入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苗语文化氛围。

从建设风格和环境改造上逐步扩展。苗家人大多喜聚族而居,以一姓为一院落,或多姓为一村寨。小茅坡营村以龙、石、冯、孙、杨姓为主,形成一小院、一个寨子或独家居住,建筑形式受地域建筑文化影响,有吊脚楼房、有依山而建的木板房等,突出特点不明显,有待形成建筑群。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立下村规民约,不断增强村民们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村民自愿、政府补贴、争取项目等方式,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改善苗家人居住卫生环境,鼓励修建和改造具有苗族建筑元素的吊脚楼或木板房。规划和建设村内旅游道路,大力植树种竹养花,推行净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逐渐形成“屋掩绿树翠竹中、人在鲜花香草中”的优美环境。

从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上创新扩展。苗族文化丰厚,民风民俗繁多。小茅坡营村虽保留和流行着一些苗族习俗,但很多习俗已受外来文化影响而改变或消失,并且现存习俗也仅限于苗家人内部流传和沿用。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要有意识地整理恢复一些特色浓郁、娱乐性强、可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形式,如培养一支文艺骨干队伍,打造有屋掩竹木花丛的优美环境和集苗族、土家族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歌舞。听苗语、唱苗家民歌,进寨有拦门礼、迎宾歌,出寨有送客鞭炮、铜锣声和送客曲。形成男女老少参与,接待可聚可散、可多可少的自然民俗文化旅游状态。

强化地域特色形成其发展的旅游品牌

小茅坡营苗族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仍保留着深厚的苗文化底蕴,在吸收、融合汉文化和地域文化时,选择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或与本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民族心理相吻合的文化形式或内容。这正是小茅坡营苗族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旅游的共识,强化“湖北唯一”的发展理念,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民俗文化旅游,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增强开放意识。苗族既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过多的灾难和压迫,使其形成了自律、自保、收敛和自强的心理特征,小茅坡营苗族长期居住在相对封闭、偏僻的山谷中,其思想观念相对保守闭塞,开放意识欠缺,这种心态和意识,不利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如开展对村组干部和群众进行旅游知识培训、组织村民观看旅游电影电视、发放相关民族旅游宣传资料等,通过教育引导、感化,并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中,让他们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中得到实惠,逐步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开放意识,增加发展民俗旅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利用交通格局的改变谋划旅游发展。泸容(西)高速路建成通车后,推动了恩施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人群,让年轻的恩施旅游业始料不及,这就是交通便利的魅力。目前,恩来高速路经小茅坡营村,昔日交通不便、偏远闭塞的小茅坡营村,将会随着交通形势的改变,被世人关注且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大好商机。小茅坡营村当务之急,是要科学谋划好民俗文化旅游的规划和定位,并着手从上述打造民族风情的三方面扩展建设,借助“高罗生态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尽早确立具有湖北苗族特点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等,促成小茅坡营苗族村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启动和建设。

做大“湖北唯一”的文章形成旅游品牌。小茅坡营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就是 “湖北唯一”,利用好特有优势,从“借用外力,做好内功、树立品牌”上下功夫,实现该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建设发展。

借用外力。一是借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将其民俗文化旅游列入圈中旅游节点;二是借力恩施州旅游“北风光南风情”的定位,将苗族民俗风情在恩施南部风情中形成展现民俗风情的亮点;三是借力宣恩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布局,将其打造成高罗镇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苗族风情体验游的重要景点。

做好内功。目前,小茅坡营村以湖北省内唯一自成一体的苗族社区和保留苗族语言为特色,在外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民俗文化旅游建设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培育,从而提高其旅游文化品位。一是改造生态环境。该村适合种植毛竹,竹子生长繁殖快,有文化品位,尽早在全村大力发展竹子种植,限挖竹笋,同时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青山绿水的原生态环境。二是融合外来文化。伴随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该村近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年轻人对更多的外来文化和生活的认同,而忽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在民俗文化旅游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要因势利导,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主动地有选择性地吸收、融合、改造外来文化,将其为我所用,提升文化素养,从服饰、语言、接待方式、旅游形象等软环境加以包装,与外界相通相融,从而建成开放文明、美观卫生的新苗寨。三是增加人文景观,争取和整合各种资金,改善进村道路和连户路,利用自然条件,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寨门、凉亭、文化展示墙、表演场院等,丰富其游玩内容和场所及苗族农家乐,从而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族民俗村。

树立品牌。小茅坡营村原始质朴的自然风光、浓厚独有的风情习俗、自成一体的社区位置,正是其民俗文化旅游建设发展的品牌价值之所在。有了旅游品牌就有了市场竞争力。小茅坡营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建设,以突出“湖北唯一”地域特色,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节点的打造,将成为小茅坡营村和高罗镇乃至宣恩县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更有助于地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作者: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民宗局)

猜你喜欢

苗语苗家苗族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苗家米酒香
陡寨苗语音系及其语音特点
苗家姑娘去走坡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