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5-02-24许丽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16)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15年6月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Vol.16 No.2,Jun.2015

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16)

摘要: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以CIPP模式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背景评价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使之更有针对性;通过输入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系统性;通过过程评价引导教学及管理活动,使之更有反馈性;通过成果评价评判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使之更具发展性。

关键词:CIPP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0引言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开展一切活动的重心,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学校的招生、就业乃至社会影响力密切相关。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力度的加大,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指导学校培养人才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CIPP模式为基础建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1CIPP模式概述

CIPP模式也称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教育评判专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提出的,它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CIPP模式要求评价应能有效改进教育活动,并可以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科学的指导。CIPP模式包含四个环节: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1],它的典型特征是过程性、全程性以及反馈性,CIPP模式各环节评价的内涵和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CIPP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从表格可以看出,CIPP模式注重评价的全程性功能,避免了泰勒目标模式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可能带来的评价片面性,该模式比较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理论层面上,CIPP模式属于方案评价范畴,充分考虑了目标的可行性及发展性问题,本文试就把它应用于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CIPP模式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原则和规律,建立以CIPP模式为原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并编制了供本文参考的调查问卷,问卷提纲内容如下表2。该问卷涵盖人才培养过程涉及的各种要素与活动。邀请402位高职在校生和毕业生、50位高职专业教师、15位高职管理人员以及30位企业负责人参与本次调查,本调查共收回问卷481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获得有效问卷456份,问卷有效率为94.8%。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来了解各评价指标情况。

表2 调查问卷提纲

2.1 评价基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

背景评价即目标评价,它强调应按照评价对象的需要对目标做出判断,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诊断。背景评价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诊断性评价。在本文的研究当中,背景评价主要评价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查结果显示,85.2 %受调查对象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以及校园环境很认可和比较认可,69.8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与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基础,是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主心骨”,是办学者第一要考虑的要素。74.5 %接受调查的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问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依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课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专业设置盲目性、跟风性现象的出现[2]。

2.2 评价关键: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

输入评价是以背景评价为基础,对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和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一个最优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本阶段的评价主要关注点是师资结构和教学设施。作为教学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90.7 %的受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丰富和比较丰富,充足的图书资源不但可以配合课程、辅助教师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本部分调查集中反应的问题是: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和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在师资队伍结构方面,尽管受调查对象中仅有9.6 %的人认为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83.8 %的数据反应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偏低。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行业,对企业的运营缺乏了解,加上自身理论强动手能力弱,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可鼓励教师到知名学校进修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进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应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培养、引进以及聘任等渠道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3]。

就实践教学条件而言,81.0%受调查的师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设施不够用,认为实训基地不多的师生比例高达87.8 %,说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未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途径。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投入,建立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与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深入维护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逐渐增加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校联合共享实训基地,校校之间可在资源共享、互利互惠、风险共当基础上共同组建实训基地,也可共享彼此已有实训基地,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夯实基础[4]。

2.3 评价重点: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

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方案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以及反馈,便于修正、改进方案,确保下一轮方案的顺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过程评价覆盖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培养模式以及经费保障等核心问题。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只有39.5%受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满意和比较满意,68.8%学生认为常规教学很难启发他们的思维,动手能力不易得到锻炼。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的距离时,参加实践、运用知识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然选择,91.8 %学生希望在学校期间能多参加实践锻炼,实践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5]。同时,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规范教学秩序的保证,故各校领导和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质量。如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100 %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各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运作机制的总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四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取得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方能毕业[6]。无论采用哪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办学经费问题,是各高职院校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92 %受调查对象反映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足,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就要求增加高职教育的经费。笔者建议其一,应加大政府投入。高职院校有公办和民办之别,公办院校享有政府的生均拨款,民办院校则没有,无论哪一类院校,都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理应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其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当包揽高职教育,应出台政策鼓励行业、企业投资高职教育,包括捐赠资金、仪器和设备。其三,以地方、相关行业为主体筹集并设立职业教育基金,吸引社会资源和各种闲散资金的注入,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7]。

2.4 评价落脚点: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

成果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结果的测量、解释与评价,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提供指导。人才培养质量成果评价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验收,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体现。

综合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门槛,体现在本问卷中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即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8]。调查数据反映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故87.6 %接受调查的往届毕业生表示若时间重来,他们还会选择自己在母校所读的专业,但综合素质不够高的学生数量也不可小觑。高职院校可从这几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心理挑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把素质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直接表现为就业率、收入增长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等[8],我们调查的结果是87.4%的数据反映毕业生就业率高,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收入有明显增长,76.2%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情况满意度较高,52.7%的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不错。调查结果与《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比较吻合。该报告显示,2013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 %,3年后收入翻了一番,60%左右毕业生得到了职位晋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是高职教育这几年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CIPP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但本文所讨论的指标体系是以调查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由于受调查数据和笔者学术水平的限制,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因素去分析评价指标,分析的因素不能面面俱到甚至有失偏颇。

3结语

CIPP模式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过程、强调反馈,它是对项目方案从规划、论证、执行到完成情况的系统性评价。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策略,科学评价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学校资源、市场需求的联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培养过程与初始设计的一致性,最终取得的人才培养效果。借助CIPP 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为高职院校今后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规范、完整。

参考文献:

[1]Stufflebeam, D.L.The relevance of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for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J].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971, 5(1).19-25.

[2]顾珊.基于CIPP模式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6):107-109

[3] 吴美兰.CIPP 评价模式对构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82-84.

[4] 孔繁霞.CIPP模式下的EAP学术英语课程评价方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6):144-148.

[5]付晓兰.以“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1(2):75-76.

[6] 代应,宋寒,李海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14,28(1):127-130.

[7]朱平.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5(5):61-63.

[8]李飞鸿.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及培养策略——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1):67-70.

Study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IPP Mode

XU Li-f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College, Fuzhou 35001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IPP model,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s training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run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arget orien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is adjusted by context evaluation, so that more targeted; Th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is improved by input evaluation, to make it more systematic; Process evaluation guides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make them more feedback; The final results of talents training is judged by product evaluation to make it more developmental.

Keywords:CIPP mod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文章编号:1671-234X(2015)02-0045-05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5.02.011

作者简介:许丽芳(1982-),女,福建莆田人,硕士,E-mail:32925582@qq.com。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2014】16号)

收稿日期:2015-04-14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