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探究——基于黑龙江省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马文婷

2015-02-23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回归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探究——基于黑龙江省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马文婷

(吉林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农村人力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高校就业压力,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黑龙江省部分大学生村官,了解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情况,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各项培养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作用效果。通过假设检验了解到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定量研究;回归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村官”是指为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由政府选派或培养的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的大学生。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的产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国情和民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大批农村优秀人力资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源积累,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国又是人才大国,拥有丰富的人才供应,特别是大批具有现代知识和理念的年轻人。然而,由于高校规模扩张迅速、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以及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支持农村建设,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自2008年开始,“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截止到目前,共有20.6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到2020年,中国将有6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任职,将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黑龙江省作为在全国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如黑龙江省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在聘用期间和聘用期满后,可享受参加社会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定向招录、报考事业单位加分等8项政策待遇。但这些政策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效果如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伴生性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妥善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及大学生基层就业导向的成败。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现有研究中多是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价值和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的阐述,而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构建及有效性研究却很少,同时,现有研究多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有效性及其构建问题。

二、研究假设

本文从理论上探索合理的培养机制对培养效果有正向影响。

(一)培训机制对培养效果的作用

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的适应在农村的工作,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的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其任职期结束后再次择业的能力。笔者认为合理的培训机制对培养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故提出假设H1: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考核机制对培养效果的作用

考核机制的作用在于考察、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必要的考核监督有助于改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表现,实现国家实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目标。同时,考核的结果也是作为对大学生村官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依据。笔者认为良好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积极作用。故提出假设H2: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激励机制对培养效果的作用

激励机制的实行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给大学生以激励,在物质方面满足大学生村官日常的生活所需,在精神层面给大学生村官一定的激励,有助于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提高其工作业绩。同时,激励机制本身应该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笔者认为有效的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故提出假设H3: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量表的确定

1.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调查表

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完整性和样本选取的科学性,本文采用以下7个题项来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学历、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以及任职地区。

2.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量表

(1)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量表的确定

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使用上,国家明确“以用为先”的基本原则,重点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以用为先”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培养措施,着力构建起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如中组部等六部委于2012年7月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针对大学生村官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规划、规范岗位管理、改进选聘工作、加强教育关爱、注重实际使用、强化管理考核、健全保障机制、积极扶持创业、鼓励留村任职、完善招考制度、加大选拔力度、拓宽发展渠道和加强组织领导等13项要求。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解读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可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划分为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在培训机制方面,本文结合研究目的将其划分为大学生村官对于培训工作的配合程度、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的师资水平和培训的形式四个指标进行测量;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激励机制方面,以大学生村官的保障与发展为划分依据,将其划分为工资补贴、生活保障、角色确认、政策扶持和奖优罚劣五个指标进行测量。

(2)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量表的确定

国家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构建多种机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其目标不仅在于通过农村基层的历练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素质能力,更在于以大学生村官为载体,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人才困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综合国力提升等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的和意义为出发点,基于目标导向原则和人力资本理论,可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划分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和工作积极性加强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二)数据收集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截止到2013年黑龙江省共计划选聘5 141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这些村官任职期限为三年。

问卷形式采用里特克五级量表,具体来说,对于题项的评价分为5个档次: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通过五个级别不同的数组了解大学生村官对题项描述内容的认可程度。

(三)样本的基本信息

调研过程中,共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57%,问卷数量符合调查研究对样本量的要求。通过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即统计有效问卷填写者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1)性别分布方面,男多于女。由于受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影响,选择大学生村官作为工作的大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到,男生更能接受服务期满后留村继续任职,建设农村。(2)学历方面,本科生为主,研究生为辅。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3名大学生村官是大专学历,经了解是由三支一扶等其他项目转为村官的。同时,虽然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招聘对象是本科生,但仍有7.61%的大学生村官是研究生学历。(3)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占大多数,多于中共党员和群众。(4)生源地方面,黑龙江省生源明显多于非黑龙江省生源。考虑村官工作的持久性,这符合招人留人的标准,用人单位会考虑应聘者的生源情况,本地生源也更愿意在本地任职。(5)户籍方面,城镇户口多于农村户口。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村官明显多于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会对工作效果产生一定影响。(6)专业类型方面,学习理工科和经管类的大学生较多,学习与农村工作关系密切的农学、医学类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7)任职地区方面,被调查者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地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多,在黑河、大兴安岭、抚远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较少,被调查者任职地区分布情况和2012-2013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招聘地区比较一致。

综上所述,从对所选取大学生村官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各个属性的测量指标分布和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比较贴近,能够反映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普遍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除了要对样本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还要对问卷中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运用SPSS软件测量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了解被调查者对题项的回答情况。均值反映了被调查者对于题项的认可情况,均值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对题项的认可程度就越高;标准差反映了被调查者对题项回答的一致情况,标准差越小,说明被调查者对该题项的回答情况就越趋向于一致。另外因子均值是通过各项的均值得出的,分别反映了四个因子的平均情况,均值越高说明因子被被调查者认可的程度就越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表1,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三个维度当中,激励机制的得分最高,考核机制的得分次之,但两者相差不多。得分最低的是培训机制,这说明被调查者对政府实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相对认可,平均评分大于3,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但认可程度不高,这也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比较一致,大学生村官普遍对工资补贴、基本生活条件和任职后的晋升发展方面不够满意,这又是大学生村官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培训机制的认可程度最低,平均评分为3.615,访谈中大学生村官认为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大。从标准差来看,三种培养机制中,激励机制的标准差最高,这说明被调查者所接受的保障性待遇和竞争性激励政策相对于其他两种机制来说,差别是比较大的,说明大学生村官对于激励机制的认可程度存在一定差异。(2)被调查者对于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平均评分是3.733,比较接近4,说明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过程中,自身方面和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提高程度并不特别明显。

(五)任职地区差异的方差分析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模型的数据样本来自于黑龙江省15个地区,考虑到任职地区的差异可能会对研究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SPSS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地区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分别计算276个样本的培养机制与培养效果的4个潜变量的均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任职地区差异对培养机制与培养效果的各个潜变量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影响。若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地区差异对培养机制与培养效果有显著性影响。任职地区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任职地区差异的方差分析

通过对任职地区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2中各潜变量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大学生村官任职地区的差异对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培养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可以推测大学生村官任职地区的差异对本文研究没有显著性影响。

(六)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信度检验目的是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观测Cronbach’s ɑ系数来了解数据的信度。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数据的信度结果

由表3所示,变量的Cronbach’s ɑ系数都大于0.7,符合要求。由此,可以说明本文使用的数据信度良好,可对模型进行深入分析。量表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较成熟的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其次,本文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数据的聚合效度和结构效度也进行了检验,证明效果良好。根据研究,形成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初始回归模型如下公式所示。

Y=αX1+βX2+γX3+e

(1)

其中,因变量Y为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X1为培训机制,X2为考核机制,X3为激励机制,e为误差项。

(七)模型结果的输出

将收集到的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假设检验结果

由此得到回归方程为:

Y=0.408X1+0.317X2+0.205X3+e

(2)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本文对假设H1、H2、H3进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408,显著性sig值小于0.05,表明假设H1成立,即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317,显著性sig值小于0.05,表明假设H2成立,即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205,显著性sig值小于0.05,表明假设H3成立,即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启示

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到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中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8、0.317、0.205。同时,在影响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各个因素中,培训机制的路径系数大于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的路径系数大于激励机制。说明在目前政策实施情况下,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作用大于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通过前文对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有效性的研究,建议政府建立依托农村发展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并建立正向与负向相结合、保障与发展并举的激励机制。在培训机制中,培训内容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教师水平以保证培训质量,同时注重严格管理培训考勤等纪律工作;在考核机制中,应建立分期考核的评估机制,拟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考评主体实施多元化的策略,必要时可以采用360度考核方法;在激励机制中,注意遵循需要性激励、保障性激励与发展性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编辑:谷晓红

Exploring the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see

MA Wen-ti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The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plan,on the one side,help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human resource in rural areas,and on the other side,help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is also of great importance to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 With questionnaires,it aims to survey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in office. With regression analysis,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various training systems on the training effect are analyzed. The eresult shows that training,evaluation,and incentive system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aining result. Based on the survey,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expecting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the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training system;quantitative research;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12.004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12—0023—05

[作者简介]马文婷(198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政府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回归分析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