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23王朝阳
□王朝阳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朝阳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提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一、再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寓教于乐,培养阅读能力;三、调动感官,加大课堂容量;四、图文并茂,把握文本核心。
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寓教于乐;图文并茂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技术,为语文教学信息传递增添了一条全新的通道。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助力器”。本人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收获颇多,现就将自己的一点感悟与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再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重要一环,好的开头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在上《智取生辰纲》时,可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片头视频做个导入,通过创设视听情境,学生感受了“北宋”时期的生活场景及人物画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唤起求知的好奇心。在课上,我从作者到写作背景,到小说结构,到主题,到人物形象,到小说的艺术手法做了全面的讲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声音信息外,还可调动视觉器官,学生在听到老师讲解的同时还可看到文字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中都能接受知识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寓教于乐,培养朗读能力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优美作品。多媒体课件中的朗读示范又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佳作。它用响亮、清晰的口头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的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韵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朗读示范。在课件制作中,还可配备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音乐和画面,使其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另外,课件中的声音文件还有可重复调用的特点,因而运用声音教材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效果颇好。
在教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因这首长诗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造就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所以我选配了抒情且伤感的小提琴合奏《夜半歌声》。在“朗读大师”的精彩示范朗读之后,同学们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在朗读训练环节,同学们跃跃欲试,在忧伤的音乐中,朗诵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语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朗读的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调动感官,加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过课件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春节时的画面——东北的哈尔滨举办冰展的图片,再出示海南岛的春节,人们正在游泳、嬉戏的图片,并出示海南岛风景图,由此得出,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一个因素——纬度。通过课件出示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自然特征图片,让学生总结其气候特征,由此得出,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层次的景色,得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最后一个因素——古今的差异,就可以运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最后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文章的内涵。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语文信息容量。
四、图文并茂,把握文本核心
写景文、说明文一类的课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此时,直观形象的画面与文本的描述语句相印证,易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比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在学生感知、讨论文本的内容,交流自己感受时,用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等五幅图片,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及相关的文字,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文本的感知,当堂复述大致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特征,从而学会描写类似景物的方法。在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我们可以配合文本将植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的克隆图片放映出来,以方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克隆技术的过程及“神奇”之处,进而把握说明文的文本内容、结构及说明顺序,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就很好地发挥出来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产生“乐学”愉悦感,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艺术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寿县杨仙中心校)
[责编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