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2015-02-23李燕芳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毅力乐学学案

□李燕芳

浅谈语文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李燕芳

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增强学习动力;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巧学,提高学习能力;要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恒学,强化学习毅力。在此过程中,动力、能力与毅力三者相辅相成。

学习力;乐学;巧学;恒学

当我们站在讲台前讲得口干舌燥、看到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时,我们是否该想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看到学生埋首书山题海无暇阅读,甚至只能复制作业时,我们是否该想想如何化繁为简,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当看到学生因语文成绩迟迟提不上去而放弃时,我们是否该想想如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保驾护航,让他们有毅力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有动力的学生乐学,有能力的学生巧学,有毅力的学生恒学。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三者共同构成学习力。为了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也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有必要着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一、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笔者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老师讲课不生动,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不如理科等。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教师丰富文学素养,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有人说,喜欢一门课是从喜欢一个老师开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给人一种感觉:言谈中文采飞扬,举止间温文尔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热爱阅读,热爱文学,这份热爱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笔者平时总会及时地和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或者在讲解课文时旁征博引名家著作。总有学生问:“老师,您最近在看什么书?给我推荐几本书吧。”当代作家梁衡在中学时听语文老师精彩讲解《鸿门宴》而心有所动,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司马迁那样调遣笔墨,谁能说他20多年后成为名家,不是源于那一心动?当语文老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笔端一落,便是锦绣文章,学生焉能不被吸引?他们自然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不自觉地追随着语文老师的脚步,追随着文学的倩影。

2.改变单一评价模式,创造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面对语文考卷,我们常有一种挫败感。明明文章看得懂,答题思路也对,写得满满当当,一看参考答案,撞墙的心都有了。所以,如果仅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语文是否学得好,会挫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赞美学生朗读水平高,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好……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可以赞美出来的。除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还可以创造机会,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平台。笔者执教《荷塘月色》时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自然界的‘朦胧之景’多的是,可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荷塘’与‘月色’来抒情呢?”这个问题有点难,课堂一度处于沉默之中。后来,把它设置成几个难度较低的小问题:荷花和月亮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朱自清先生拥有怎样的精神人格?两者有怎样的联系?这样一来,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回答问题的空间,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当然,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各异。我们要找到病根,对症下药,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乐学”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乐学”是提升语文学习力的前提。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巧学,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在高考科目里占据“老大”位置,但是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不多(特别是理科生)。我们不奢望理科生在课余津津有味地看语文书或其他文学类书籍,只能向课堂要效率,让学生“巧学”,以此

来提升语文学习力。

1.课文教学采用“导学案”

“导学案”的最大好处是把预习落到实处,节约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导学案”中会设置一些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知识,也会设置一些练习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意识到:有些练习不看书不行,有些练习不讨论不行,实在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教师根据“导学案”上呈现的学生的问题再来设计课堂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比如有学生在《老王》“导学案”上写着:“我能理解杨绛同情、尊重车夫老王,但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愧怍’这种情感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这也是课堂上要探究的重点。在课堂上,教师不用再详讲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重点词句等基本知识,也不用长篇累牍地介绍名家评论。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品读课文和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2.作业讲评采用“选票制”

?

笔者设计这一表格,让学生以打“√”的方式给自己有疑问的问题投票。这张表格是老师了解学情的出发点。比如在最近的一次作业里,第7题要求为图片拟写解说词。原以为这种图文转换题学生应该手到擒来,没想到学生不明白拟写解说词就是描述画面内容。原想略过不讲的题却是学生错误最多的题。笔者常常会请做对题目的学生当“小老师”,巧妙地利用人的竞争天性,在班级里营造人人争当“小老师”的氛围。学生的做题能力与表达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课堂是语文老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要聚焦课堂。语文教师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法让学生懂得巧学、享受巧学。“巧学”是提升语文学习力的关键。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恒学,强化学习毅力

兴趣是一簇火苗,指引前行的道路,但它常常会中途熄灭。习惯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会让人走得更远。教育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如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行为转化为习惯,对提升学习力而言,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抓住两点: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

比如先预习再听课的习惯,教师布置预习:“今天的作业是预习《祝福》。”学生读一遍课文算预习,还是看一下《词语手册》算预习?这种没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的作业空洞无力。比如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不可能监督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而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也无助于养成阅读习惯。我们只能把习惯养成的方法具体化:列出本学期的阅读书目,每周一节阅读课,要求学生每隔两周写一篇阅读笔记,教师批改或同学互评。明确流程后,严格执行,久而久之,阅读成自然。再比如归纳总结的习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实验表明,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我们可以把归纳总结做到“日清周清”。每天中午或晚自习分别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回想当天所学的内容,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做到疑难不放过,知识不欠账。每周末,发一张复习清单,提醒学生对一周知识消化吸收。

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做到具体和坚持。习惯养成最难熬的是前三个星期。只要我们把好的学习行为坚持成习惯,学习的行为强度和持久性自然就水涨船高。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见效比较滞后。学习力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乐学、巧学与恒学三者相辅相成,三星拱月,会让这段学习旅程悄悄地缩短,且收获颇多。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

[责编陈新平]

猜你喜欢

毅力乐学学案
Physically Challenged Teen Is Virtual Superman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乡愁导学案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