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生产瘫痪和“卧地不起”症的鉴别诊断

2015-02-23王均涛王均良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卧地葡萄糖酸钙血钙

王均涛,王均良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 164131)

奶牛生产瘫痪和“卧地不起”症的鉴别诊断

王均涛,王均良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 164131)

1 生产瘫痪

生产瘫痪又称为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常在分娩前24小时到分娩后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少数则在分娩后数周或妊娠未期发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牛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的胎次,多发生于第3~6胎(5~9岁),但第2~11胎也有发生。

病因: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突然下降,母畜体内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检查病牛血液时,血钙显著降低(正常乳钙浓度约为血液的12~13倍),通常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或更低。当分娩时,从血液中移行至乳腺,转化为乳汁的成分,而由于甲状旁腺的机能受到抑制,不能从骨骼中释放足够的钙来补充血钙,血钙则急剧下降。

典型病例多发生于产后的12~72小时。初期病牛食欲减迟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排粪及排尿停止,轻度臌气,乳汁不多。病牛精神萎顿,耳下垂,目光茫然,后肢交换踏地,后驱稍摇摆,似乎站不稳,并且肌肉发抖,如能站立,不愿走动。不久,出现瘫痪症状,先从后肢开始,病牛挣扎而不能起立。沉郁期病牛精神沉郁,站立不佳,喜卧,知觉消失。病牛伏卧,四肢弯曲于胸腹之下,头向前伸置于地上,但很快即向一侧弯曲,低于一侧胸部,这种姿势是该病的一个特征,如强行将头拉直,松手后又重新弯向胸部。有的病牛也可能侧卧地上。四肢伸直,并呈现抽搐现象。麻痹期病牛意识消失,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昏睡,头颈弯曲,角膜浑浊,流泪,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和皮肤反射消失,由于舌和喉头肌肉麻痹,而舌脱出,呼吸深而迟缓带啰音,口角流涎。脉搏微弱,肠管麻痹而蠕动消失,直肠内积有干硬粪便,瘤胃膨胀,乳房机能减退,泌乳减少或停止。体温,病初可能正常,以后逐渐降至35~36℃,耳、角及四肢下部冰冷,皮温降低。 如不及时治疗,多数会很快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虚脱、异物性肺炎及膨胀,有的病牛经5~12天死亡。

乳房送风疗法 : 向乳房内打入空气,乳腺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传至大脑皮质,可提高兴奋性,消除抑制状态。乳房内打入空气也可使乳房内压增高,乳房内血管受到压迫,血液减少,全身血压升高,血钙的含量增高。乳房送风,常用乳房送风器,也可用自行车或球类打气简,将橡皮管与导乳管相接即可打气送风。防止感染,在乳房送风器的空气滤过筒内或打气筒的橡皮管内填塞消毒棉花。

药物疗法:常用葡萄糖酸钙,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迅速提高血钙浓度,使病牛的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用20%~30%葡萄糖酸钙溶液,每次500~1000mL,缓慢注射(至少10min),效果良好。妊娠母牛营养状态良好时,可在分娩前及分娩后2周内减少精饲料;在妊娠期间须补喂钙盐,妊娠末期更应多补;并要有充足的运动。产后3天内初乳不可挤太净,维持乳房内有一定压力并防止钙质损失过多。分娩后,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也可预防此病。

2 “母牛卧地不起” 综合症

该病是以母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卧地不起为特征的综合症。或是生产瘫痪后24小时经过2次钙制剂治疗后还是不能站立的继发性综合症。

本病多在生产瘫痪基础上发生。病牛经过钙制剂治疗之后,虽然昏迷等生产瘫痪特征消失,但却引起四肢肌肉或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据统计,卧地不起的母牛中,四肢神经受损伤的约占25%或更高。本病发生可能与包括低血钙在内低镁血症等有关。病牛一般都有瘫痪病史,经过治疗其他症状都不明显,但是仍然卧地不起。本病特征姿势是前肢跪地,后肢半屈曲于腹下,病牛关节呈屈曲状,不管何时可见其弯曲球关节不敢受力。病情严重时,还可呈“青蛙腿”等。有时可见病牛呈“犬坐式”,可能是由于腰部或骨盆受损所致。病牛在卧地不起过程中可并发很多疾病,如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各种溃疡等,所以大多病牛都会被淘汰。

治疗本病应根据可能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一般血钙浓度不低于2.25mmol/L,且精神无高度抑郁,昏迷可停止注射钙制剂。治疗时,如果怀疑是低镁血症,静脉注射25%葡萄糖酸镁400mL;怀疑低磷酸盐血症时,皮下注射20%磷酸二氢钠溶液200mL;怀疑低钾血症时,则可用10%氯化钾溶液治疗。另外,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厚草垫,防滑,以及扶持其站立等。

妊娠母牛产期将近时,最重要的是饲料调配,一般应减少钙剂和精饲料量,增加粗饲料、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含量。母牛产房应宽敞并防滑。产后母牛至少要42小时才可离开,以免过早离开发生生产瘫痪。最后,对瘫痪牛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继发该病。

骨与肋软骨交界处有增生突起,且常为两侧对称;病牛胸廓扁平,最后几节尾椎变软或被吸收的同时,其他尾椎可呈糖葫芦状的突起,有的弓背、凹腰、斜尻。病牛常表现发情延迟或持久性发情,受胎率降低,发生流产、难产和胎衣不下。随着病情的加重,四肢长骨变形,容易骨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4 防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改善饲养管理,在供给全价饲料的基础上,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无论是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或是两者都缺乏,用骨粉和脱氟磷酸氢钙等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根据病因可灵活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是高钙低磷饲料引起,则可给予磷酸二氢钠;如是低钙高磷饲料引起,则在补给骨粉的同时适当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为促进钙磷的吸收和成骨作用,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或维生素AD,也可内服鱼肝油。

根据动物不同生理阶段对矿物质营养的需要,及时调整饲料中钙磷比例及维生素D含量是预防的关键。有条件的可户外晒太阳和适当运动。

猜你喜欢

卧地葡萄糖酸钙血钙
电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的含量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葡萄糖酸钙制备的实验研究
电位滴定法测定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硼葡萄糖酸钙溶液中的钙含量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奶牛卧地不起的病例报告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