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措施
2015-02-23赵晓伟屈学农
赵晓伟 屈学农
秦岭北麓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措施
赵晓伟 屈学农
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在秦岭北麓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在低洼地发病率较高,严重田块发病株率高达20%~30%,一些新建园的1~2年生小苗也有发病,对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1 发病症状
猕猴桃黄化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病叶片除叶脉为淡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失绿发黄,叶片小,严重时叶片发白,外缘卷缩枯萎,可造成树势衰弱。果皮浅绿黄化,果肉切开呈白色,丧失食用价值,长期发病还会引起整株死亡。
2 发病原因
秦岭北麓从山区到渭河滩地,土壤酸碱度(pH值)不断上升,有的地方甚至呈碱性,土壤中铁的溶解度低,Fe3+不能还原成Fe2+,难以被猕猴桃根系吸收,细胞缺乏铁元素会出现叶绿体发育受阻,从而造成叶片失绿黄化。另外,施肥不当、果园操作伤根、挂果量过大、膨大剂滥用等也可引起黄化病的发生或加剧黄化病的症状。
3 防治措施
3.1 科学选址 参考《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猕猴桃适宜区立地环境条件》(DB 61/ T 886—2014)中,猕猴桃对土壤(有机质、酸碱度、质地)、降水、日照、冬季极端低温、生长季昼夜温差、夏季极端高温、灌溉条件等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宜区域建园。最好在当地果业技术部门指导下建园。目前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基本符合猕猴桃生长需求,但部分地块pH略偏高,应进行土壤改良。
建园应注意:一是不选低洼地,因为这类地块排水不畅,土壤通气性差,根系易缺氧,还易发生霜冻。二是不选地下水位过高的田块,因为这类地块对根系生长影响较大。三是不选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因为猕猴桃需水量大,根系分布浅,抗旱能力差,如果缺水,根系吸收的铁不能满足树体需要,也会发生黄化病。
3.2 改良土壤 秦岭北麓山脚的土壤pH值接近7,铁的有效含量尚可满足猕猴桃生长结果需要,黄化病发生较少。但从该区域向北,土壤pH值逐渐升高,尤以渭河以北滩地pH值较高,可达到8左右,容易发生黄化病。这样就出现黄化病从南到北逐渐加重趋势。因此改良土壤、降低土壤pH值、提高铁的有效性是防治猕猴桃黄化病的关键。
改良土壤的首要方法是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助于良好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铁的有效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能力,达到防治黄化病的目的。猕猴桃生长发育的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3%以上。新西兰猕猴桃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5.5%~6.8%,但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为0.8%~1.1%,高的也就1.5%左右。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每年因矿化而逐年减少,猕猴桃园每年施入的优质农家肥要保持在2 000 kg/亩以上,干有机肥500 kg/亩以上,以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在上年基础上不下降。
另外,施用微生物肥也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连续进行蚯蚓粪改良土壤、防治猕猴桃黄化病试验。结果表明,施蚯蚓粪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pH值,有效促进黄化树体转绿。
3.3 补充铁元素
1)化学方法“补铁”。用 EDTA铁盐灌根——硫酸亚铁、EDTA钠盐、水按照0.5 kg∶0.125 kg∶20 kg的比例混合(可灌两株树),在猕猴桃根部开环状沟,将溶液施入后覆土,操作要小心,不能伤根。须现配现用。
2)生物有机方法“补铁”。利用生物菌剂灌根,微生物产生有机酸,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中铁元素的有效性。
方法一:把淀粉厂的淀粉废水装在25 kg的塑料桶内,加入乳酸菌菌种发酵1周,加入硫酸亚铁2 kg,充分溶解后稀释成100 kg溶液灌根(可灌4株树)。施用方法同EDTA铁盐。这种方法既调节了土壤pH,又补充了铁元素,已获国家专利。
方法二:EM菌剂(如丰农宝)灌根。用丰农宝5 L+水50 kg,可灌4株树。
方法三:植物源500 ml稀释100 kg,每株树10 kg灌根。
3.4 农业措施
1)培养强健树势。树体衰弱的猕猴桃黄化病发生重。培养树势,要避免滥用植物调节剂,防止树势衰弱。
2)合理负载。多数黄化的猕猴桃在结果后黄化病会加重,与挂果量过大、营养分配不均衡有关。一般徐香、海沃德等美味猕猴桃亩产控制在2 500 kg以内,红阳等中华猕猴桃亩产控制在1 500 kg以内。
3)科学施肥,避免伤根。生粪进地造成的黄化比较多见。化肥施用过于集中,离根系太近,造成烧根,也会形成上部枝叶黄化。耕作时损伤的根系不能吸收养分,也会造成上部枝叶黄化。因此,生产中应重视猕猴桃根系的保护。俗话说“根深叶茂”,只有根系强大、吸收能力强,才能保证肥水供给,保证枝叶正常生长。
赵晓伟,屈学农,陕西省眉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邮编722300。
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