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及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2015-02-23李联萍
李联萍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康中心卫生院云南永康,云南临沧677601)
✿论著/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及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李联萍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康中心卫生院云南永康,云南临沧677601)
目的 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完成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并且分析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AMI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AM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未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AMI患者的的治疗效果以及自身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有效确定他汀类药物同患者临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MI患者给,与患者临床死亡率表现出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11例,对照组死亡25例,组间死亡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患者中,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同血脂水平正常者,在临床死亡率方面无出显著差(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疾病死亡率,同患者的血脂水平未表现出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塞;他汀类药物;死亡率;血脂
患者患有AMI疾病后,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表现了较高的死亡率。针对AMI疾病患者,于早期对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1]。为了进一步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患者治疗后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AMI患者,对他汀类药物同患者临床死亡率以及血脂水平具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50例AMI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AM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的75例患者中,男42例,女3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9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1.2)岁;在对照组组的75例患者中,男48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岁-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1.3)岁。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 法
对AMI患者的个人资料(患者临床疾病情况、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血脂水平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等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药物、普伐他汀药物以及辛伐他汀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其余危险因素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结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将每组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对比高脂血症患者和血脂正常患者的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完成Cox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AMI患者的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
对所有AMI患者进行3~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0.3)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共有死亡病例3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14.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死亡25例,死亡率为33.33%。在死亡率方面,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不同血脂水平患者死亡率对比
对AMI患者实施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对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同AMI患者临床死亡率表现了独立相关(P<0.05)。针对AMI患者在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后,最终临床患者的死亡率同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是否伴有心力衰竭、是否应用溶栓、抗凝治疗等无关,且在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高脂血症和正常血脂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说明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他汀药物疗效无关;但没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中血脂正常或高血脂患者患者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中血脂正常患者的死亡率(P<0.05,详见表1),说明对AMI患者进行降血脂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一定作用。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AMI患者不同血脂水平临床死亡率的比较情况[n(%)]
3 讨 论
在发生心肌梗塞前,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MI的死亡率[2]。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对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时表现出的病理过程及生理过程进行调节,避免出现血粘度过高情况,同时改变患者血小板聚集,进而杜绝出现血栓。针对患者表现出的炎性反应,同样可有效抑制,对于患者内皮功能失调,也可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其逆转[3]。
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后发现,针对AMI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能够有效降低AMI患者临床疾病死亡率。此外,AMI后,针对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成功提高AMI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经过本次研究发现,针对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最终的治疗效果同患者自身的血脂水平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这一结果与临床多项研究结果一致[4-5]。患有高脂血症患者同血脂水平正常患者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05)。
在进行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死亡的患者为11例,所占百分比为14.67%;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死亡的患者25例,所占百分比为33.33%。在临床死亡率方面,对照组AMI患者高于观察组患者明显(P<0.05);对AMI患者实施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对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同AMI患者临床死亡率表现了独立相关(P<0.05)。针对AMI患者在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后,最终临床患者的死亡率同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疾病以及对患者实施溶栓抗凝治疗等方面,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05)。
总而言之,针对AMI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明显。
[1] 李永益.心肌梗塞后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保护作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6(25):105-106.
[2] 梁鹍.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3,5(01):1023-1025.
[3] 肖骅,周建庆,葛世俊,等.急性心肌梗塞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及与血脂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 (3):231-232.
[4] 李蓉,袁祖贻.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益处[J].实用医技杂志,2012,3(30):133-135.
[5] 罗卡兰,李伟,黄达枚.心肌梗塞后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10(30):55-57.
李联萍,1981年生,女,汉族,云南永德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