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道茶文化 促进茶业发展

2015-02-22池晓明

茶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海市竹山临海

池晓明

(临海市林业特产局,浙江临海317000)

临海市茶叶企业相对规模较大的有15家,有生产优质茶叶的基础力量。但较国内优势企业而言,临海市的茶叶企业整体实力不足,品牌价值不高,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台州市、浙江省。这是临海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弱势,同时也意味着临海市茶叶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临海市迫切需要借助一定的推力来拓展本市茶叶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临海市盖竹山葛玄“仙翁茶园”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正好提供这一契机,原因分析有三:

(一)盖竹山“道茶”文化底蕴深厚。经专家学者考证,葛玄是东汉至三国时的道教仙人,世称“太极葛仙翁”[1]。史书记载他的足迹遍及台州多处,涉及种茶的主要是临海盖竹山、天台华顶山、仙居括苍山和三门丹邱山。盖竹山为“仙翁茶园”,而华顶山有“葛仙茗圃”。同时,盖竹山有道观三间,为道教第二福地、第十九洞天,盖竹洞外二百余米处有“天、地、人”葛玄植茶旧址。另,观内存有清代礼部侍郎齐召南撰写的《盖竹山长耀宝光道院记》石碑,重申了仙翁茶园之迹[2]。

(二)临海市茶叶品牌现状小多杂。据《201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江南茶叶产区较华南、江北和西南产区而言,品牌多而小,因土地面积零散无法规模化建设[3]。临海市(包括整个台州市)的茶叶品牌以羊岩勾青和临海蟠毫为首,但与江南茶叶产区的众多品牌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品牌数量多,品牌价值不高,销售区域局限在周边地区,且各自为营,发展受限,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品牌整合,提升品牌价值,拓展茶叶市场。临海有打造区域茶品牌,使茶叶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的必要性。

(三)“武当道茶”区域品牌成功打造。据201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武当道茶”排全国农产品第三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兼有“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等称号,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十堰市市委、市政府在茶叶品牌不振、竞争无序的情况下,联手强力打造武当道茶,整合茶叶品牌,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临海道茶与“武当道茶”相比,两者各有优势,临海道茶在历史年代悠久和文字明确记载上略有优势,且临海有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张伯端,道教文化深厚。因此临海市宣传江南道茶文化和打造道茶品牌,有可行性。而“武当道茶”的打造模式具备可借鉴性,需注意的是经验不可照搬全抄。

临海市“盖竹山葛玄道茶文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临海市域内“仙翁茶园”整合共建。临海市道茶品牌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且是长远投资,短期回报小,非单一企业或单位能力所及或意愿所至,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多方力量,携手共建。如林特局牵头申报区域品牌(如“盖竹道茶”、“江南道茶”等,待研究决定),茶叶企业共同研发道茶产品,其它各相关部门重修盖竹山“仙翁茶园”旧址并开发周边休闲旅游资源、建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共同宣传道茶文化等。目前,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拍摄的微电影《道茶之源》已有初步宣传效果。

(二)台州区域内“江南茶祖”协同打造。葛玄在台州植茶主要有临海盖竹山、天台华顶山、仙居括苍山和三门丹邱山。天台山考证有葛玄亲植的古茶树保留,在韩国、日本等海外影响较大,且天台已注册“葛玄”相关茶叶品牌,但品牌零散,未实现相关品牌整合。在台州范围内,临海与天台、三门和仙居协同打造葛玄“江南茶祖”文化,打造“大台州道茶文化”,一方面有利于临海道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四地(尤其是天台与临海)的茶叶规模经济,实现双赢,最终实现整个台州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全国范围内“道茶文化”联合宣传。与佛茶文化相比,道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相对弱些。但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下,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休闲品质的需要,道茶文化亦显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推广道茶文化,如武当道茶文化、麻姑道茶文化和成都道茶文化,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道茶文化整体实力,吸引更多的人对道茶文化产生兴趣,消费道茶产品。

1 程启坤,《葛仙茗圃的意义及其影响》,《江南植茶始祖葛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3月,P1

2 姚国坤,《葛玄在台州的茶事踪迹与价值启示》,《江南植茶始祖葛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3月,P18

3 魏春丽(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国茶叶网

猜你喜欢

临海市竹山临海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我把心灵安放在这里
临海余丰里民宿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告别竹山小学
剪纸作品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