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5-02-22简绍锋苏培基梁必如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中山5284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颈椎病

简绍锋,苏培基,梁必如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0

息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简绍锋,苏培基,梁必如
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评价息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31例服用息晕方治疗,对照1组31例服用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2组31例服用天麻素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1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2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息晕方;倍他司汀;天麻素片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伤科疾病,常见椎动脉系对脑干或迷路供血不足的典型症状[1~2]: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球震颤,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头颅旋转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特点[3]。正常情况下,头颅旋转主要在颈1、2椎体间旋转,椎动脉在此处受挤压,血流量减少后无代偿能力,当头转向健侧时,健侧血流量减少而患侧无代偿能力,即可引起大脑缺血而产生眩晕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中面对电脑办公和手机上网的增多,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4],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本院运用息晕方对CSA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纳入标准选择93例CS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1例。年龄20~65岁,病程1月~1年,男42例,女51例。3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①颈性眩晕;②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③旋颈试验、椎间孔按压试验阳性;④X线检查有异常,如椎间隙狭窄、椎体骨刺等;⑤椎动脉彩超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等。

1.3 中医诊断标准 气虚血瘀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颈肩枕部板硬,颈部活动受限,痛处拒按,面色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少腹胀,舌淡暗,脉细弱或弦涩。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动脉诊断标准;②根据临床表现、CT扫描和或MRI检查明确无颈椎间盘中央突出者;③保守治疗患者;④年龄18~68岁,性别、族别不限。

1.5 排除标准 ①颈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伴或不伴脊髓损伤者;②非椎动脉受压所致眩晕患者;③有上肢神经功能减弱者;④有糖尿病病史患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中医辨证非气虚血瘀证者;⑦依从性差,疗程不足,中途退出及试验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息晕方内服,处方:黄芪、丹参各20 g,葛根15 g,白芍、天麻、红花、五味子、酸枣仁、川芎、柏子仁、白术、白芷、延胡索、党参各10 g,炙甘草5 g。每天1剂,每次200m L,早、晚各1次,饭后0.5 h服用,2周为1疗程。

2.2 对照1组 采用倍他司汀片(新型的选择性COX-2抑止剂,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6 m g)内服,每次6 mg,每天3次,饭后服,2周为1疗程。

2.3 对照2组 采用天麻素片(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每片25m g)。每天3次,每次4片,2周为1疗程。

以上各组以1疗程为治疗周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相关症状及体征好转与否的观测:治疗前、后各1次。一般体检项目检查(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血、大便、尿常规化验:治疗前、后各1次。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1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可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加剧等)、发热、心悸、胸闷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感,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疗程(2周后),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1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2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不良反应 治疗组31例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皮肤无出现红疹、水疱、疼痛或痉痒等,提示息晕方不易产生过敏反应,其临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5 讨论

西医认为CSA以退行性变为主,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众多学说中以骨性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较被认同,两种因素互相影响或互为因果关系,同时颈椎不稳定因素也逐渐被接纳。但是随着后循环缺血概念的提出,有临床研究证明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在有或无后循环缺血的中老年人群中,颈椎骨质增生并无差别[6]。这也对传统的压迫因素提出质疑。而苏春海等[7]认为不能简单的将出现眩晕发作的颈椎退行性变者诊断为CSA,必须有颈椎退行性变影响椎动脉向大脑后循环供血的证据,方能作出CSA的诊断。姜杰等[8]认为,CSA时机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浆内皮素(ET)释放入血,使椎动脉持续收缩,当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为CSA发病机制及诊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同时随着对CSA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为CSA的治疗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由于手术适应范围窄,创伤大,手术方法主要有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扩大、椎动脉索带松解术等,目前在临床上运用较少;近年来关于治疗CSA的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针灸、推拿、药物、穴位注射、拔罐等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息晕方治疗能疏风散寒,舒筋通络,疏通颈部经脉,补益气血,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颅内缺血缺氧状态。运用本方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及中医中药优势、减少病人的痛苦并且病人容易接受,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万海武,陈新民.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6):897-899.

[2]王元周,王军良.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6例[J].陕西中医,2007,28(1):65-67.

[3]廖信祥.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6,27(2):151-152.

[4]张清,孙树椿,童大伟.椎动脉Ⅱ段周围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3):30.

[5]李采宁,杨米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08,20(2):66-68.

[6]陈黎佶,苗玲.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7,4(3):179-182.

[7]苏春海,菅凤增.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2):113-116.

[8]姜杰,施杞.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53.

(责任编辑:骆欢欢)

R681.5+5

A

0256-7415(2015)08-0116-02

10.13457/j.cnki.jncm.2015.08.053

2015-01-29

简绍锋(1981-),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创伤及退行性疾病。

猜你喜欢

椎动脉供血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