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及设计理论

2015-02-22周婕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

周婕

(新乡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河南新乡 453000)

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及设计理论

周婕

(新乡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河南新乡 453000)

介绍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功能作用及对道路景观的理解。从美学、景观生态学、人的行为心理三方面阐述了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

1 道路景观的相关概念

1.1 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道路是行人步行和车辆行驶用地的统称。道路景观是指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道路景观展示的是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道路线形、道路构筑物和周边环境,即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景物和人造景观。各种物象构成了道路景观,道路表面的色彩、纹理、路旁物体的形式和节奏则构成了道路视觉的色调。此外,还包括路人看到的道路与环境配合的宏观印象。道路景观是在道路环境扩展中,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周边环境整体之间的组织关系的艺术,是存在于一定领域中的问题;是自然和人类事物交织而成的某种空间。景观的美不仅是形式的美,更是表现生态系统精美结构与功能的有生命力的美,它是建立在环境秩序与生态系统良性运转轨迹之上的。

1.2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

城市的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道路:就是指道路的主体,包括道路各尺寸的比例、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立体构造。这些构成道路空间轮廓的要素,同时也是创造出比例协调,又具有舒适性道路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道路景观首先是体现在道路本身的空间结构比例和形体上,要选择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道路尺寸、道路线形以及空间的组织和构筑物的设计。

(2)沿街:包括道路两边的建筑物(商业、办公楼、住宅等)、广告牌(小型广告牌、屋顶广告装饰等)、围合屏障(屏、栏、篱笆等)、空地(广场、公园、河流等)。

(3)远景: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4)人的活动:包括步行者、自行车和汽车等。在不同的地段人的活动是不同的,如在步行街以步行者居多,而在城镇的主干道上则以汽车居多。

(5)地下部分: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和排水设施。这是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事实上由于地下设施的不同、结构的不同而影响了地上的道路景观。比如,管道的位置和埋设深度会限制地上的植物。

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季节、气候、时间等。总的来说,我国北方冬季多雪,南方多雨。每个城市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而又有自己独特的气候。所有这些自然景观都可以丰富城镇道路景观。

1.3 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作用

首先,城市道路景观是一个城市风貌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代表。一个城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道路上的景观。道路的尺度,道路两侧建筑物的体量与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道路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等等。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

其次,城市道路是城市结构的框架,起着联系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纽带作用,把城市中的人文、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景观的作用。

第三,城市的道路景观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道路是线性污染源,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尘埃、垃圾等污染物沿着道路分布与扩散。城市道路的走向,对空气的流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仅是道路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道路景观中的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城市道路景观提升了人们行驶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改善了城市道路空间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以愉悦的心理享受。道路景观绿化系统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和谐统一,减少道路对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在改善道路周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概括为几个方面:提升交通舒适性、塑造城市空间环境、构筑视觉环境、体现区域人文氛围、建立生态型绿化系统、拉动道路沿线经济的增长。

1.4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解

道路景观设计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道路使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在道路景观设计中,一般需考虑到驾驶心理、运动感受、视觉感受、空间感受和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组织艺术五方面的因素。人们在道路中行驶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满足人们在道路上行走的基本要求后,还要考虑人们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心理感受。在运动过程中,人们对弯道、上下坡或前进方向的加减速度等都产生动感。如果视觉环境和运动感觉无变化会使人感到厌倦,急剧的变化会使人惊慌失措,时而缓慢出现,时而缓慢消失,或刺激或松弛的适当反复,将激起人们美的快感。疾驰的车辆和漫步的行人,他们对道路两侧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

2.1 美学

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级层次的需求。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的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超越性需要)中,审美是处在“超越性需要”层次。黑格尔也曾说过:“审美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而人类对自己栖居的环境的营造和设计表达着对理想环境的追求,蕴含着人们的审美意识。道路景观所表现的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在时间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

道路景观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的形式美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变化与统一。变化统一是美学的基本规律,首先表现在其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其次,在形式上表现景观要素自身的、局部关系的和整体结构上的和谐统一。只有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会显得呆板单调。多样统一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另一种是各种非对立因素相互联系的统一。无论是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体现出统一的美。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及保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其它道路景观风格的协调统一。

第二,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尺度内得到适宜的比例。形式要素之间的匀称和比例,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总结抽象出来的。尺度使人们产生寓于物体尺寸中的美感。人本身的尺度是衡量其它物体比例美感的因素。尺度的实质是反映人与建筑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建筑物的存在应让人们去喜欢它,当建筑物与人在身体与内在情感上建立某种紧密或间接的关系时,这种建筑就会更加适用、更加美观。

第三,均衡与对称。各景物在左右、前后、上下等方面的布局上,其形状、质量、距离、价值等诸要素的综合处于对应相等的状态,称为均衡。在视觉艺术中,均衡中心两边的视觉中心分量相当,则会给人以美的感觉。最简单的一类均衡是对称,对称轴两旁是完全一样的。另一种均衡形式是不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的均衡中心应被作一定强调。

第四,对比与和谐。对比,即事物的对立和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对比是强化视觉刺激的有效手段,其特征是使质与量差异很大的两个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谐是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中,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能使人在柔和宁静的心境中获得审美享受。

第五,节奏与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在视觉艺术中,节奏主要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的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反复重叠来体现。韵律节奏是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排列,形成一定的间隔并有规律的重复。韵律节奏具有流动性,是一种运动中的秩序。节奏主要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的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反复重叠来体现。在建设过程中,研究和应用这些规律,可以改善景观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特罗尔提出的,其理论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在欧洲和北美,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线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学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群产生的影响,如导致植物死亡和生境丧失、生态环境物理化学变化、路侧植被改变;对动物种群产生的生态影响,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回避巢区转移、迁移路线改变及障碍作用导致生境和种群的破碎化;此外,道路还强烈地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因此,我们在对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时候,也必须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景观的结构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与各种生态系统的形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关系)。

景观的功能指的是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景观的变化是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景观管理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景观特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动态,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空间模式,强调合理布局斑块、廊道及基质,包括其大小、形状、宽度和位置。在整个城市景观系统中,通过城市绿地、道路和城市基底,总体上体现整个城市的轮廓。从生态的角度看,城市中的道路可以看作是连接“斑块”之间的“廊道”,通过道路的连通,生物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各种生态流在城市这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组合,形成了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景观,会带来景观多样性的改变,要通过维护一定程度的生态多样性,达到城市环境的自我设计。

2.3 人的行为心理

环境行为学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规划与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道路的景观设计应掌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立意根本。国外的研究证明,道路景观合理布置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令人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会使司机心理上保持适当紧张感而又有松弛感,有助于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杂乱无章的道路景观会让人感觉厌烦和迟钝,对于行车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未来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U412

B

1009-7716(2015)11-0019-03

2015-06-08

周婕(1985-),女,河南新乡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