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原初性媒介的身体

2015-02-22余艳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性工具媒介

■余艳青

作为原初性媒介的身体

■余艳青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一、人以身体为中介实现沟通和交流

亚里士多德把气和水当作是两种“居间”(即媒介),在缺席与在场、远与近、存在与灵魂的“中间”存在着的就是一种媒介关系。“人类有一个显见和突出的现象:他们有身体并且他们是身体”①,并身体性地存在着。

1.身体是人的第一个技术手段

工具使用与制造并未把动物和人类区别开来,芒福德认为人类并不是工具制造的动物(tool-making animal),“昨天鸟类所做的,明日人可能会去做”。身体是人第一个、也是最自然的工具、技术对象和技术手段。人有过度发展的、无限积极的大脑,在疏导身体的过剩能量时将其转化为符号。他的手不仅仅是劳动工具,还能表达爱意和感情,或在舞蹈或仪式中表达生与死、喜怒哀乐等情绪。把人视为一个“工具制造的动物”忽视了人的所有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身体、以及人是符号制造和使用的动物的重要事实。

2.人以身体为媒介感知、理解及表达

人的身体是一种将全部情感、意志和认知融为一体的身体知觉场,包含处于身-心之间的意义发生机制,因为有身体中介,世界才被感知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性事物。人之思也总是在身体场之中的“身体”化了的“思”,即“身体”就是身与心的含混的合一。反思活动本身依赖于作为“初始的、一贯的和最终的处境”的非反思的生活,而“处境”“境域”就必然体现在、落实在原发的、灵性的“身体”上。②

人的知觉则是人的行为得以展开的判断前提,身体是知觉的出发点,我们无法离开身体而存在和生活。“人对外部刺激和反应,不再是直接的或本能的反应,而是间接的(经过思想的)、文化的反应”③。人际理解和交流的实质就是对彼此身体行为的把握和沟通,即言语行动为本身就不是单向性的。“动作的意义不是呈现的而是被理解的,也就是把旁观者的行为重新把握……动作的沟通或理解是通过我的意向和他人的动作、我的动作和在他人行为中显现的意向相关关系实现的”④。因此理解他人是一种涉身的社会实践,其身体姿态反映主体参与实践的专注和介入程度,身体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传播手段,是人的思想的终端媒介。

二、近现代技术的人类理性之源

近现代技术是人类借以改造、控制自然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目的在内的操作体系。技术不仅是人类为增强自身能力实施对社会及他人有效控制的方式和工具,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价值等理性精神的体现。

理性是指人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受这种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克制的、自觉的能力和存在属性。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概念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认为人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欲望使之合乎目的。理性精神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弘扬、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现代机器技术虽然产生于18世纪,但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因理性精神的张扬而构建了现代技术革命的文化背景,形成了现代技术(甚至包括现代科学)赖以产生与发展的一整套先行观念。曾经浑然一体的人与自然被一分为二: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人作为主体雄居于所有客体之上,以获得自己设定的实用性目标,在客观上导致一种对自然界开发、利用及操纵的现代技术的兴起。加之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重要性,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与中世纪的禁欲生活相比人类世俗生活的物质需求极大膨胀,人类自然会大规模地投入研发生产技术。

现代技术源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它自己的生物与心理社会潜能,“工具技术与机器技术只是生命技术(biotechnics)——人的生命的总体装备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⑤。现代技术先验地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艺和态度甚至个人的需要与欲望,社会因此成为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理性系统,所有先前的独立体制——宗教、政治、立法等都成了技术系统自身的理性化、客观化和物化活动的附属物,而这个系统反过来又以高效及丰富的物质生产不断地证明自身的合法化,技术理性也就等同于理性自身,正是工具理性指导着当代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及包括现代媒介技术在内的现代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大众传媒是身体理性之延伸

马克思详细研究过技术现象并提出过“技术是人体器官的延长”观点,但他并未将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来研究。被公认为技术哲学创始人的卡普把人体解剖和技术发明作了广泛比较,认为武器和工具本质上都是通过他所谓的“系统限定”的方法对人类身体的投影,这就是著名的技术的“器官投影论”(Organ-Projection)。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都是人体器官的投影,通过要素(构件)模仿、外形模仿、结构模仿和功能模仿,人类实现了从简单的手足五官到复杂器官的技术投影,实现了从身体、心理再到精神的技术外化,制造了从简单的工具、机器再到复杂的技术系统和技术网络。

早期人类以自身的身体(双手、双脚等)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但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身体的先天局限(如视力不如猫狗、敏捷不如狼豹等),人不得不学会制造和利用各类器具来维持生计。人类发明各类技术手段、工具只是无意识地把自身当作摹本,将自身器官的外形、结构或功能投影在外在的器物上,是为了弥补自身器官的不足而有意或无意地借用外物增强、放大自己的能力,近而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身体行为之欲望和目的,实现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效控制的理性目标,这和前文所述现代技术源于人的工具理性是一致的。大众传媒技术作为一种近现代技术,同样源自于人的理性目标的实现需要,人类为了追求实现远距离声音及图像的传播与接收发明了多种形态的传媒技术与工具,这就是身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连接点。

大众传播媒介为处在这一文化中的个体提供了新的思维、表达与感受方向,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方式。社会个体既通过其身体的能力和技能创造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又被其所处的信息环境所形塑,镌刻着媒介话语的歧异纷争,包容着层层复杂的社会文化关系。

四、结语

无论现代技术媒体怎样泛滥,人的身体仍然是最有力的语言和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本质上是人之工具理性的延伸,其外部形态体现为身体器官和功能的延伸。从“身体”到“作为身体延伸的现代媒介”再到“被现代媒介技术操控的身体”的循环是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媒介的基本路径,而身体始终是最具原初性的起点。

注释:

①[英]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马海良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②张之沧、林丹:《当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231页。

③金泽:《宗教人类学导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④[法]梅洛 -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版,第241页。

⑤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6-49页。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俊】

猜你喜欢

理性工具媒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巧用”工具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