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军民融合思路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体系

2015-02-22殷旭东,方丽,杨川莉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防疫体系

·卫勤研究·

坚持军民融合思路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610021 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殷旭东,方丽,杨川莉,范泉水,牛文忠

[关键词]军民融合;非战争军事行动;防疫;体系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频次显著增加,从种类上看,既有奥运会安保等国家重大活动,也有"非典"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等抢险救灾,同时也有国际维和、海外救灾、维稳执勤等任务。在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中,卫生防疫的重要性突显,已得到国家和军队的高度重视,自2008年起,将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纳入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到底如何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体系,是军队各级卫勤机关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我中心也承担了国家级防疫救援队抽组建设任务,近年来,我中心防疫救援队先后完成了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十多次防疫救援任务,其中尤以抢险救灾居多,包括西南特大旱灾救援,汶川、盈江、彝良、芦山、鲁甸等历次地震灾害救援,均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研究结合我中心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防疫保障任务的实践,对如何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的突出特点

从历次西南抢险救灾防疫救援保障实践来看,我中心防疫救援队早期任务是完成指定任务区域的防疫救援任务,以及救灾部队防疫保障任务。在灾区防疫形势趋于平稳、地方疾控系统得以恢复、救灾部队尚未撤离时,主要任务转换为救灾部队防疫保障,兼顾地方防疫支援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专业指导。因此,救灾部队防疫保障始终是防疫救援队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抢险救灾的特殊性,部队防疫保障的主要特点是[1]:

1.1任务突然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突然性,导致抢险救灾任务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必然要求防疫保障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应急战备状态,无论是人员抽组,还是平时训练、装备状况和物资储备、预案制定与技术能力,都要求能够满足"两个不经"(不经临战训练、不经临时补充),才能在应急保障中应对有力。

1.2保障艰巨救援部队连续突击作业、生活卫生条件下降,导致官兵的健康水平降低,以及任务转换时的不同保障需要、部署地点的调整等因素,包括对灾区群众的防疫保障,都会带来防疫需求的变化,大幅度增加防疫业务工作量。

1.3条件艰苦灾害导致交通、通信、供水、宿营等保障困难,直接影响防疫保障的展开,并可能威胁防疫人员健康与安全。加之任务地域相对陌生,底数不清,大批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以及灾区人口发生的大规模迁徙,易感人群大幅上升,对防疫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1.4协调复杂由于救援一般都有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特别是较大灾害救援中,既有地方救援力量、驻地政府机构、民间机构、志愿者,又有军队各级救援部队和武警等力量,关系复杂,卫勤协同难度增加;部队作业多呈点状分布,防疫力量分散,组织指挥和统一协调难度增加。

2 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抢险救灾这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会导致救援部队防疫保障出现新的变化,在各类灾害救援的部队实际保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指挥机制不够顺畅历次救援中,一般以灾区行政区划为主,分片成立军地救援联合指挥机构,但存在问题较多:一是临时成立,相互之间情况不熟悉,多以联席会议制度代替常设指挥机构,使救援组织指挥难以实现准确、高效;二是联合指挥机构权威性不高,尽管指挥机构成员涵盖了军地各级主要领导,但决策仍以协商、协调为主,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延迟救援响应时限;三是没有建立一体化指挥平台,命令下达仍是以军地各自渠道传达,导致执行速度慢、反馈情况不及时,执行具体任务的军地救援力量之间沟通较少、协同不够,经常出现防疫区域的重叠或盲区[2]。

2.2防疫体系覆盖不全抢险救灾初期,均以灾区群众生命安全救援为主,并尽最大可能抢救群众财产,对一线救援力量的防疫防护十分薄弱。灾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对救援官兵具有感染可能,灾区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工产品可能危及官兵健康,特别是对散布的点状工作面,灾后环境及其危害因素的监测监控和防疫防护指导难以到位;连续突击救援,导致部队官兵体力透支、休息不够,产生的疲劳以及心理问题也极易忽视,同时饮食、饮水保障条件受限,生活卫生设施不足,也威胁到官兵健康;灾区群众聚集,临时安置条件差,与官兵接触密切,极大地增加了传染病风险。

2.3队属防疫力量薄弱我军队属防疫力量编成,主要着眼于部队平时防疫保障需要,在遂行灾害救援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由于建制团一般仅编配1名防疫军医,非建制团及以下单位,由军医兼任防疫职责。而大多数基层部队防疫军医或兼职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防疫专业学习,仅有短期培训经历,平时工作经验不足,训练水平局限,在应对复杂情况时难以胜任;在携行物资时,因机动和生命救援排在第一位,防疫防护物资极易忽略,因此,救援时队属防疫保障水平难以保证。救援地域的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多因灾害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难以提供有效支持,而防疫救援队因工作职能的不同,以及编配人员制约,无法直接提供一线保障。

3坚持军民融合思路,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防疫保障体系的策略探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防疫救援作为卫生应急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装备建设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看,灾害防疫救援对军队和地方政府来说,具有目标指向上的一致性。但从现有力量上看,军地应急力量的反应速度、装备水平、机动能力、技术水平上的优势和局限性十分明显:从实际救援来看,地方疾控体系的覆盖面积广,本底情况清,行政资源多,后续动员能力十分强大;而军队救援力量的突击能力和过硬作风,核化生防疫防护能力非常突出。因此,坚持军民融合思路,全面构建灾害救援防疫体系,对于强化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的防疫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加强灾害救援军民融合防疫保障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保障对象、保障体制、保障机制、保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3]。因此,应当立足实际情况,着眼救援需要,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灾害防疫救援的军民融合,为圆满完成灾害救援使命、确保部队官兵健康打好基础。

3.1做好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我军在国防建设上一直强调"军民结合"的重要原则,要加强军民融合建设,应当作为国家战略来筹划推进。在灾害防疫救援这一系统的军民融合建设上,同样需要在国家层面研究、论证,并确立明晰的可供遵循的全局性战略,制订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牵引和约束军队和地方灾害防疫救援建设的有序发展。从根本上讲,这一战略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符合国家安全需要,也符合灾害救援需要。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从国家层面上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探索防疫救援的军民融合建设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建设目标和阶段任务,为军队和各级政府开展军民融合建设提供指引和遵循,在既有防疫救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试点,总结出全面提高防疫救援效能、充分实现军民优势互补的融合建设模式。

3.2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我国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上没有制订专门的法律规章,缺乏法律层面对军地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的规范与调整。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较为完整地规范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并从原则上明确了军队参加驻地应急指挥机构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但对于军民融合的组织指挥原则、应急力量建设、联合训练救援及日常协调机制等,均未能明确提及;《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发布于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前,对于军队力量在国家防疫救援中的地位、作用、指挥、训练、保障等很难找到操作性强的法规条款。目前部分地方省市政府与军队也出台了相关的方案,但多限于行政部门工作方案的原则意向。因此,应围绕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制订相关的法律、规定、条例等,完善其法律框架,为推进军地防疫救援力量建设、管理、训练、保障的全面融合提供依据[4]。

3.3切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建设军队和地方政府应依据相关的法规,建立权威性的组织领导机构,全面统筹规划军民融合式建设发展具体事宜。在防疫救援力量建设中,不能仅仅依靠文件或会议来落实建设要求,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常设办事机构,统一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装备计划和训练安排、后勤保障等诸多工作内容,通过规章制度、行政管理和奖惩机制等,从实际操作层面有力地推进防疫救援力量的全面建设。特别是对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西南地区,要打破军队与地方相对封闭的状态,除了加强军地基层防疫救援骨干培训以外,还应通过军区层面,与战区内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建设防疫应急力量,在加强军队与地方各自应急力量建设的同时,还应探索不同规模的联合抽组建设模式、力量投送和指挥方式等,突出军队和地方防疫救援力量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出色完成防疫救援任务、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健康夯实基础。

3.4着力提升融合层次在防疫救援力量军民融合建设中,要进一步拓展融合范围、丰富融合形式,特别是专业力量建设上,要强化骨干力量的培养、使用和保留,努力建设一支通晓军地法规政策、专业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骨干队伍;在防疫装备建设中,军地通用装备要实现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做到重点突出、整体平衡,对物资药品和防护器材实行军地一体化预储、轮换和动用机制;适时组织军地防疫力量的联合训练与救援演练,统筹解决后勤供应的联合保障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军地融合的防疫力量建设水平。要注重加强预防医学和军事医学研究,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救援能力;切实加强军地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情况交流,对双方的防疫力量建设与救援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尽可能做到提前预警,并及时解决军民融合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融合建设层次水平,共同铸就自然灾害救援的防疫防护盾牌[5]。

【参考文献】

[1]高伟,靳兴,高斌,等.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特点,打造全面过硬应急机动卫生防疫力量[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31(4):289-291.

[2]庄英杰,段惠娟,贾红军,等.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保障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30(2):79-81.

[3]于川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1):4-8.

[4]刘江,王戎,葛毅.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52-453.

[5]张鹏,李伟,耿杰,等.建设军民融合式核化生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体制的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3):139-142.

(收稿日期:2015-01-09)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4-0445-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42

中图分类号R 821.13

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牛文忠,E-mail:mjnfsw@sina.com

基金项目:成都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十二五"第二批课题重点项目( B14015)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防疫体系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